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8 乘法 除法二(分拆为乘与加) 沪教版 (1)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8 乘法 除法二(分拆为乘与加) 沪教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13 15:2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拆为乘与加
教学目标:
1、
能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丰富对数的感觉。
2、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初步渗透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材分析:
将一个数分拆成多种形式的乘加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准备。学生已学过了10十以内数的乘法,也学过了如何计算乘加,现在是倒过来,将一个数分解成多种形式的乘加。在这种分拆的乘法部分中,一个因数分别为10、5、2、4、8、7、3、6、9。我们可以发现,如果10、5、2、4、8、7、3、6、9分别为除数时,□中的数就是商,而所加的尾巴就是余数。因此,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既为有余数的除法作了准备,又训练了学生从不同的思维方向进行思考,也就是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也丰富了学生的数感。
学生分析:
题1。将九条数射线投影到黑板上,这九条数射线分别与引入10、5、2、4、8、7、3、6、9乘法时的数射线一样的。用遮片遮到21(如课页),然后让孩子们观察看到了什么。题2。这里一定要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搭来进行探究。让孩子们按图中的形状来搭“正方形”、“三角形”、“房子”。如果有的孩子还喜欢搭连成一片的正方形、三角形、房子,也是可以的,只要把结果找出就行。
教学重难点:
1、
能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丰富对数的感觉。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资源准备
设计意图(认知水平及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常规积累
练习乘加题目如:2×5+3=
3×6+8=
4×7+9=
8×3+2=
独立做在0号本上
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一、开放式导入
出示第一条数射线图:观察:你看懂了什么?2、揭题:像这样把一个数拆为乘与加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分拆为乘与加3、21还能怎样分拆为乘与加?你能不能借助双色片来试一试、写一写,看谁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反馈:在乘10的数射线上,21是2段10格,再加1格。算式是:2×10+1=21
在反馈中让学生说完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与思考媒体出示
“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感知。操作与感悟3、探寻规律
合编口诀
呈现资源:21=2×10+1
10个一堆,有2堆多1个21=4×5+1
5个一堆,又4堆多1个21=10×2+1
2个一堆,有10堆多1个21=5×4+1
4个一堆,有5堆多1个21=2×8+5
8个一堆,有2堆多5个21=3×7
7个一堆,有3堆21=7×3
3个一堆,有7堆21=3×6+3
6个一堆,有3堆多3个21=2×9+3
9个一堆,有2堆多3个学生动手尝试并记录
有前面几节课经验,学生可以自行探究9的乘法口诀,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
二、核心过程推进
?观察每一次多出来的数与每堆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板书:余下来的数比每堆的数要小思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一个不少都写出来,不会遗漏,不会重复。比较:哪一种好,为什么?练一练:分拆18小结:在分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乘法口诀来帮助解决,当背到最接近18的这个数就可以了。
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小结:把一个数分拆成乘与加,必须要分到不能分为止。呈现资源:(1)每一份的数是从大到小有序的写。(2)每一份的数是从小到大有序的写(3)无序的写小结:把一个数分拆为乘与加,要注意有序的思考,这样才会避免重复和遗漏。学生动手写学生独立写算式并反馈说说思考过程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拓展延伸
1、(
)里最大能填几9×(
)〈645×(
)〈367×(
)〈43
学生在0号本上练习想:9×(
)最接近645×(
)最接近367×(
)最接近43
数除法的试商问题作伏笔。
四、巩固新知
火柴盒里有38根火柴,小丁丁用它们能搭多少个单独的正方形多少个单独的房子。多少个单独的三角形。2、○○
○○
○○
○○○○
○○
○○

)×(
)+(
)=(
)(
)×(
)-(
)=(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4×(
)+(
)=386×(
)+(
)=383×(
)+(
)=38
通过动手操作的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激发。拓展到分拆乘与减,避免学生有思维定式。
板书设计
分拆为乘与加
21=2×10+1
21=4×5+1
21=□×2+1
21=□×4+□
21=□×8+□
21=□×7
21=□×3
21=□×6+□
21=□×9+□
18=4×4+2
18=3×5+3
18=2×7+4
18=2×8+2
18=1×10+8
把一个数分拆为乘与加,要注意有序的思考,这样才会避免重复和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