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为乘与加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58页
教学目标:
1、能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丰富对数的感觉。
2、初步理解所加的尾数是不能再分的,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做准备。
3、通过动手操作,总结归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会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
教学难点:探究将一个数分拆为乘与加的思考方法。
学具准备:纸质分币10元、火柴棒38根。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
1、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6<25
(
)×7<28
(
)×4<31
※(
)×8<46
※说说46里面有几个8?40再加上几就正好是46了?
2、
这几天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上课很专心,作业也很认真,老师真高兴,为了奖励这些进步的同学,老师昨天特地去超市买奖品。可是走到超市才发现忘记带钱包了,幸好口袋里还有一些硬币,谁能帮夏老师算算,一共有多少钱?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
出示:10=2×4+2
师:这个算式中用到了哪几种计算方法?(乘法和加法)
师:对,像这样把一个数用乘法与加法的算式表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拆成乘与加。
出示课题:分拆成乘与加
2、
新授引入
走进超市,老师发现了好多可爱的商品,你们想知道有些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介绍商品和价钱。
1、师:老师想从中选择一种商品作为奖品,你希望老师买什么呢?最多可以买几个?他说的对吗?
师:我们一起来算算看。(在黑板上用小圆片摆)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板书)
师:说明10里面有几个□呢?对,
就表示10里面有
个
,还多
。(请个别学生说说算是的含义)
2、师:你还希望老师买什么作奖品呢?
师:最多可以买几个?请同桌合作用小圆片摆摆看。
师:如果不用小圆片摆,能不能知道最多可以买几个?可以怎样想?(想积小于10的乘法口诀)怎样才能知道还多几元钱呢?(10减去乘出来的积)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谁能说说算式的含义?
3、
师:你们还希望老师买什么奖品?(请多人说)请同桌两人轻轻的讨论最多可以买几个,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小圆片摆一摆,然后把算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有几种写几种。
学生汇报,师板书。
4、
在老师选商品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小朋友给我出了一个主意,可以买圆珠笔,最多买2支还多4元。你们觉得他说的对吗?为什么?
小结: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10分拆出了那么多种。在分拆一个数时,我们可以用先乘一乘,再减一减的方法进行思考。但是要注意,最后多余的数,也就是加数必须要比每一份的数小,否则就说明还能继续分。
3、
练习
1、填出方框中的因数
15=□×6+3
23=□×4+3
14=□×5+4
48=□×6
2、填出方框中的加数
34=4×8+
□
25=4×6+□
53=5×9+□
40=5×7+□
3、完成书上p58
4、判断并改错
66=6×9+12
32=3×8+8
34=4×7+6
18=4×5+2
5、火柴盒里有38根火柴,小丁丁用它们搭出了漂亮的图案。
(1)能搭多少个单独的四边形?
(2)能搭多少个单独的小房子?
(3)能搭多少个单独的三角形?
学生交流答案。
师:如果搭的个数超过10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进行思考吗?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思考呢?(先乘一乘,再减一减)。
板书:
分拆为乘与加
10=2×4+2
10=5×2
10=3×3+1
10=1×7+3
10=1×6+4
10=1×8+2
1元
1元
1元
1元
1元
1元
1元
1元
1元
1元<<分拆为乘与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丰富对数的感觉。
2.初步理解余下的数不能再分,为学有余数除法做准备。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与加的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分拆后余下的数要比每一份的数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组学习单、个人学习单,小西红柿、小棒、红彩笔,一次性盘子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小视屏吧!
生:……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入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老师带了21个西红柿,想要分给同学们,该怎么分呢?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1.四人一小组想一想:21个西红柿怎样平均分?
2.分一分,圈一圈,填一填。
3.
完成学习单,比比看哪组分的又快又好。(写完后选择一个算式和你的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完成的拍照上传准备汇报)
(哪一组同学愿意到台前来展示汇报呢?)
4.质疑补充(你们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不同的意见)
(师适时板书算式:
21=2×10+1
21=3×7+0
21=4×5+1
21=5×
4+1
21=6×
3+3
21=7×3+1
21=8×
2+5
21=9×
2+3
21=10×2+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1)我发现得数相同,算式不同。
(2)一个数可以分拆为多种不同的算式。
(3)余下的数要小于每份的数。(体会平均分完余下的数不能再分)
(学生观察的同时老师引导变式)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数分拆为多种不同的乘与加的形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拆为乘与加(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分小西红柿,分一分,圈一圈,填一填,学生自学,互学,从分21个西红柿的过程中发现可以把一个数分拆成许个多不同的算式,并在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抽象出把一个数分拆成许多个算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算式的有序性和特征。】
5.我们刚才分拆了21,试试看18能不能分拆为不同的算式(多媒体)
(1)想一想,18怎么分拆?
(2)请在学习单上快速写出你分拆的算式。
(3)谁愿意来试试?指名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补充质疑中进一步感知数字的分拆方法,丰富数感。使学生亲身经历分拆后余下的数不能再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抽象素养,初步体会余下数不能再分的数学建模思想,为学习有余数除法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再次分拆18一方面巩固分拆乘与加的方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有序的分拆任何一个数,使其明白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三、拓展提升
学以致用
1.用38根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能搭多少个独立的
?
算式:
(想一想:再填上几根小棒就可以再搭一个正方形?)
(2)能搭多少个独立的
?
算式:
(想一想:再填上几根小棒就可以再搭一个三角形?)
(3)能搭多少座房子
?
算式:
(想一想:再填上几根小棒就可以再搭一个小房子?)
2.小胖他们去秋游,有23元活动费,而每张票要5元,最多能买几张票呢?
(1)说说已知哪两个条件?求一个什么问题?怎样想?怎样求?
(2)理解“最多”的意思?
(3)用乘加的方法列式。
板书:23=(
)×5+(
)
3.试一试,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
×4<26
(
)
×3<17
9×
(
)
<41
8×
(
)
<36
(
)
×4<35
(
)
×7<23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坡度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拆的过程中感知括号里最大填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全课小结
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分拆一个数的关键是余下的数要小于每份的数)
板书设计:
分拆为乘与加
余下的数要小于一份的数
21=2×10+1
21=3×7+0
21=4×5+1
21=5×4+1
21=6×3+3
21=7×3+1
21=8×2+5
21=9×2+3
21=10×2+1分拆为乘与加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P58页。
二、教学目标:
1、能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算式。
2、通过动手操作、总结归纳,初步理解所加的尾数是不能再分的,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做准备。
3、在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算式时,培养发散性思维。
4、通过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将一个数分拆为多种乘加形式。
教学难点:按实际情况,将一个数分拆为乘加形式。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小棒若干、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回顾,引出新知
口答:
12
=
6
+
(
)
15
=(
)+
7
20
=(
)+
12
24
=
12
+
(
)
12
=(
)×
4
15
=
3
×(
)
20
=
5
×(
)
24
=(
)×(
)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数的其他分拆方法。
【板书】:分拆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出今天课题中的“分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图片:小棒搭出的轮船、鱼、房子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座房子是由几根小棒搭成的?
【板书】:总数
11
2)教师演示用2根小棒搭成的十字架
师:猜一猜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加号?
3)投影仪演示搭的过程,引出11的分拆算式
师: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加号?
【板书】:最多能搭几个
5
师:每个加号需要几根小棒?
【板书】:每个需要几根
2
师:多余几根小棒?
【板书】:多余几根
1
师:怎样用算式来表示11这个数的分拆?
【板书】:算式
11=5×2+1
4)师:在这个算式中,5、2、1分别表示什么?
师:原来11还可以分拆成乘加的形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一个数分拆为乘与加。
【补充课题】:分拆为乘与加
【设计意图】:动态演示,既形象地展示了数的分拆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动手操作,学写乘加算式
1)教师出示学生搭图形的要求:
(1)同桌两个人合作。
(2)先用11根小棒搭独立的三角形,再用11根小棒搭正方形
(3)完成练习纸第一题填表。
(4)遵守课堂纪律
2)请一位学生展示搭三角形的过程
师: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多余几根小棒?谁来列算式?
【板书】:11=3×3+2
师: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正方形?
【板书】:11=2×4+3
师:这3个算式中,红色的数表示什么?蓝色的数表示什么?
每个算式中,红色的数都比蓝色的数小,为什么?
小结:多余的根数一定要比每个图形需要的根数小。
2、自主探究,总结归纳要点。
1)多媒体出示数射线
师:老师请了另外一个好朋友,是谁?
师:这条数射线一格表示几?终点在哪里?
师:小兔子几格一跳?跳了几次?还差几格?算式怎么列?
师:小青蛙在数射线是怎么跳的?算式怎么列?
师:后面的+1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第二题:21的分拆
3)汇报反馈
小结:直接用乘法口诀,想21里面最多有几个几就行了。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师: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进入闯关游戏,你们有没有信心成功?
第一关: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
)<
15
(
)×7
<
16
5×(
)<
22
(
)×3
<
25
6×(
)<
31
(
)×4
<
32
9×(
)<
38
(
)×8
<
73
第二关:照样子填一填。
18=(
)×10
+
8
18=(
)×5
+(
)
18=(
)×4
+(
)
18=(
)×8
+(
)
18=(
)×7
+(
)
第三关:实践应用。
圣诞节快要到了,小伙伴们和老师一起在布置教室。一共有24个气球,老师请小巧帮忙扎一扎,5个气球扎成一捆,小巧认为最多能扎3捆。她是这样想的:
24
=
3
×
5
+
9
所以24个气球最多只能扎3捆。
师:你同意小巧的想法吗?为什么?
小结:多余的数一定要比前面每一份的数小。
?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
板书设计
总数
最多能搭几个
每个需要几根
算式
多余几根
分拆为乘与加
11
5
2
1
11=5×2+1
11
3
3
2
11=3×3+2
4
11
2
3
11=2×4+3
PAGE
3分拆为乘与加
教学目标:
1、
能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丰富对数的感觉。
2、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初步渗透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材分析:
将一个数分拆成多种形式的乘加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准备。学生已学过了10十以内数的乘法,也学过了如何计算乘加,现在是倒过来,将一个数分解成多种形式的乘加。在这种分拆的乘法部分中,一个因数分别为10、5、2、4、8、7、3、6、9。我们可以发现,如果10、5、2、4、8、7、3、6、9分别为除数时,□中的数就是商,而所加的尾巴就是余数。因此,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既为有余数的除法作了准备,又训练了学生从不同的思维方向进行思考,也就是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也丰富了学生的数感。
学生分析:
题1。将九条数射线投影到黑板上,这九条数射线分别与引入10、5、2、4、8、7、3、6、9乘法时的数射线一样的。用遮片遮到21(如课页),然后让孩子们观察看到了什么。题2。这里一定要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搭来进行探究。让孩子们按图中的形状来搭“正方形”、“三角形”、“房子”。如果有的孩子还喜欢搭连成一片的正方形、三角形、房子,也是可以的,只要把结果找出就行。
教学重难点:
1、
能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丰富对数的感觉。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资源准备
设计意图(认知水平及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常规积累
练习乘加题目如:2×5+3=
3×6+8=
4×7+9=
8×3+2=
独立做在0号本上
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一、开放式导入
出示第一条数射线图:观察:你看懂了什么?2、揭题:像这样把一个数拆为乘与加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分拆为乘与加3、21还能怎样分拆为乘与加?你能不能借助双色片来试一试、写一写,看谁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反馈:在乘10的数射线上,21是2段10格,再加1格。算式是:2×10+1=21
在反馈中让学生说完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与思考媒体出示
“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感知。操作与感悟3、探寻规律
合编口诀
呈现资源:21=2×10+1
10个一堆,有2堆多1个21=4×5+1
5个一堆,又4堆多1个21=10×2+1
2个一堆,有10堆多1个21=5×4+1
4个一堆,有5堆多1个21=2×8+5
8个一堆,有2堆多5个21=3×7
7个一堆,有3堆21=7×3
3个一堆,有7堆21=3×6+3
6个一堆,有3堆多3个21=2×9+3
9个一堆,有2堆多3个学生动手尝试并记录
有前面几节课经验,学生可以自行探究9的乘法口诀,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
二、核心过程推进
?观察每一次多出来的数与每堆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板书:余下来的数比每堆的数要小思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一个不少都写出来,不会遗漏,不会重复。比较:哪一种好,为什么?练一练:分拆18小结:在分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乘法口诀来帮助解决,当背到最接近18的这个数就可以了。
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小结:把一个数分拆成乘与加,必须要分到不能分为止。呈现资源:(1)每一份的数是从大到小有序的写。(2)每一份的数是从小到大有序的写(3)无序的写小结:把一个数分拆为乘与加,要注意有序的思考,这样才会避免重复和遗漏。学生动手写学生独立写算式并反馈说说思考过程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拓展延伸
1、(
)里最大能填几9×(
)〈645×(
)〈367×(
)〈43
学生在0号本上练习想:9×(
)最接近645×(
)最接近367×(
)最接近43
数除法的试商问题作伏笔。
四、巩固新知
火柴盒里有38根火柴,小丁丁用它们能搭多少个单独的正方形多少个单独的房子。多少个单独的三角形。2、○○
○○
○○
○○○○
○○
○○
(
)×(
)+(
)=(
)(
)×(
)-(
)=(
)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4×(
)+(
)=386×(
)+(
)=383×(
)+(
)=38
通过动手操作的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激发。拓展到分拆乘与减,避免学生有思维定式。
板书设计
分拆为乘与加
21=2×10+1
21=4×5+1
21=□×2+1
21=□×4+□
21=□×8+□
21=□×7
21=□×3
21=□×6+□
21=□×9+□
18=4×4+2
18=3×5+3
18=2×7+4
18=2×8+2
18=1×10+8
把一个数分拆为乘与加,要注意有序的思考,这样才会避免重复和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