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8 乘法 除法二(分拆为乘与加)沪教版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8 乘法 除法二(分拆为乘与加)沪教版 (共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13 15:3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你来试一试:
15 = 8 + ( )
20 =( )+ 9
24 =( )+ 12

15 = 3 ×( )
20 =( )× 5
24 =( )×( )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出今天课题中的“分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11根小棒
11根小棒
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呢?
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呢?
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呢?
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呢?
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呢?
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呢?
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呢?
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呢?
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呢?
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呢?
11=5×2+1
每次用的根数
2
总数
11
图形的个数
5
多余的根数
1
算式
11= 5 × 2 + 1
图形的个数
每次用的根数
多余的根数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既形象地展示了数的分拆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通过动手操作,学写乘加算式;
2、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归纳要点。
同桌两人合作,用11根小棒搭如下独立的三角形:
思考:
每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你能搭出几个?
还剩几根?
总数
图形的个数
每次用的根数
多余的根数
算式
11
5
2
1
11=5×2+1
同桌两人合作,用11根小棒搭如下的正方形:
思考:
每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你能搭出几个?
还剩几根?
总数
图形的个数
每次用的根数
多余的根数
算式
11
5
2
1
11=5×2+1
总数
图形的个数
每次用的根数
多余的根数
算式
11
5
2
1
11=5×2+1
11
3
3
2
11
2
4
3
11=3×3+2
11=2×4+3
多余的根数一定要比每次用的根数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感知一个数分拆的具体过程,了解一个数分拆为乘与加的形式是多样的。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线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21
21=( )×10+1
21=( )×5+( )
21
几个10
几个5
21
2
4
1
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做得又快又对,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
想21里面最多有几个几。
【设计意图】:从之前的动手操作实物过渡到较为抽象的数射线,先扶后放,适当引导,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关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9×( )< 64 ( )×8 < 60
5×( )< 36 ( )×6 < 50
7×( )< 43 ( )×4 < 23
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设计意图】:此练习的设计,主要是巩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第二关
这一题要想哪句口诀?
你是怎么想的?
照样子填一填:
18= 18 × 1
18=( )× 2
18=( )× 3
18=( )× 4 +( )
18=( )× 5 +( )
18=( )× 6
18=( )× 7 +( )
18=( )× 8 +( )
18=( )×( )
18=( )×( )+( )
【设计意图】:每份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思考,学会有序思考。
第三关
圣诞节快要到了,小伙伴们和老师一起在布置教室。
一共有24个气球,老师请小巧帮忙扎一扎,5个气球扎成一捆,小巧认为最多能扎3捆。
你同意小巧的想法吗?为什么?
小巧这样想:24=3×5+9
所以24个气球最多只能扎3捆。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新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给予学生知识的悬念,延续学生继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回顾。
分拆为乘与加
每次用的根数 > 多余的根数
六、板书设计:
总数
图形的个数
每次用的根数
多余的根数
算式
11
5
2
1
11=5×2+1
11
3
3
2
11=3×3+2
11
2
4
3
11=2×4+3
七、教学理念和教学亮点: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



新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总结归纳的能力的培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从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一定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搭一搭图形、填一填表格、列一列算式、说一说含义,学会了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算式,知道了应该尽量多地用小棒搭图形直到剩余的小棒不能再搭为止,即初步理解所加的尾数是不能再分的。如此获取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从而更好地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学生的学习要从“被动”转化为“主动”需要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学生不应该只是会做题目,更应该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在本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搭图形、观察所填表格、探究数射线上数的分拆,总结方法、获取新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七、教学理念和教学亮点: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


2、以问题为起点,以探究为中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问题为起点,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

还能继续搭吗?还能搭吗?还能再搭吗?
每次搭一个十字架用了几根小棒?11根小棒最多能搭几个这样的十字架?还多几根小棒?
算式中5、2、1分别表示什么?
你知道这里的×10表示几个10?算式该怎么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
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做得又快又对,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总之,本节课遵循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灵活地运用了教材,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有利于他们的掌握、理解和内化,也促使他们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他们不断探究的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