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山东省邹平县范公小学 孙霞 邮编:256206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数学复习课
教学目标: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
2、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今年“六一”节你过得快乐吗?
生:快乐。
师:你是怎样过的?
学生自由发言:跳绳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等等。
师:前几天老师也做了个调查,知道咱们学校二年级是举行的剪纸比赛来过“六一”的。并且还知道,
(多媒体出示:在剪纸活动中,二年级(2)班的小明、小丽、小方共用的一张纸,小明用了这张纸的 ,小丽用了这张纸 ,小方用了这张纸的 。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与以下内容有关的问题:
1.哪个同学用的多,哪个同学用的少的问题。
2.求和的问题和谁比谁多(少)多少的问题。
3.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没用?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引导学生一起复习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概念、同分母分数比较方法、同分子分数比较的方法、通分、分数和小数互化等知识。
在解决问题中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等概念。
谈话:除此以外我们还学过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以上关键词写到黑板上。中提出问题,更快地吸引学生的注二、合作整理、归网建构
(1)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
1.梳理沟通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回忆起这么多知识,可是这么多知识杂乱无序,同学们说怎么办呀!
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整理。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梳理一下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把这些知识分类整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好吗?
2.小组合作整理,教师巡视,参与其中,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组长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引导形成网络图(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估计会形成以下网络图:
真分数 小于1
分数 大于1的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
等于1的假分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约分 通分
(商不变的规律) (分数基本性质)
除法 分数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能设计出这么清楚便捷的网络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网络图回忆所学知识。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和主动探究,整理出了有个性的知识网络、获得了许多知识。下面我们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多媒体出示:
1、填一填:
(1)把7个同样大小的面包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些面包的( )/( ),分得( )/( )个面包。
(2)( )个1/7是5/7,7/11是( )个1/11。
(3)、0.75=3/( )=( )/24=15/( )=12÷( )
(4)、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 )
2、西瓜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碳水化合物。通常情况下,水约占23/100。
(1)、其他成分约占几分之几?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数学知识复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结构整理组合的过程,但是此过程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自己去构建,梳理知识结构,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多维多向思考,同时实现师生互动,也就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获得了最佳的认知效果。在本节课中,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知识点全面,使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从而使数学由“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使原本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而又意义。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
1
4
2
5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