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学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堂教学流程】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一、二次革命
1.原因:
(1)
袁世凯
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2)1912年,宋教仁等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
国民党
。
(3)1913年春,袁世凯密令亲信在上海刺杀北上组阁的
宋教仁
。
(4)“宋案”后,袁世凯武力镇压
国民党
,罢免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2.概况:
(1)发动:
孙中山
、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结果:由于国民党
力量涣散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解散国民党。
(2)1914年初,解散___国会_____。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修改
总统选举法
,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4)为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的大部分内容。
2.复辟;以___1916年____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复辟称帝。
三、护国战争
1.原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2.发展: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3.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4.结果:1916年3月,
袁世凯
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四、军阀割据
1.割据局面:
派系
首领
势力范围
直系军阀
冯国璋
、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军阀
段祺瑞
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军阀
张作霖
盘踞东北
滇系军阀
唐继尧
控制云南、贵州
桂系军阀
陆荣廷
广东、广西
2.历史影响:各军阀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入
军阀割据
的动乱之中。
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50—51页“二次革命”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二次革命的背景是什么?
问题2.结合教材51页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说说二次革命的过程。
问题3.小组合作探讨:为什么二次革命失败了呢?
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51—52页“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小组合作探究,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后,列举出实施了哪些独裁措施?
问题2.列举二十一条的内容,思考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原因。
问题3.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间?
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52—53页“护国战争”的内容及材料研读,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通过阅读教材及材料研读,思考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是什么态度?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做出怎样的反映?
问题2.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任务五:【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53页“军阀割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课本正文内容及材料研读,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任务六:【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了(??
A
?)
A.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进步党
D.中国青年党
2.1913年春,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的是准备北上组阁的(?
D
??)
A.黄兴
B.黎元洪
C.孙中山
D.宋教仁
3.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了(??
B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广西起义
D.广州起义
4.袁世凯时期的“中华帝国洪宪元年”是指(?
C
??)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5.孙中山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发表(??
A
?)
A.《讨袁檄文》
B.《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
C
??)
A.镇压二次革命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7.1915年“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B
??)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B.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新疆的权益
C.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D.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8.1915年底,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的人中没有(??
C
?)
A.李烈钧
B.唐继尧
C.陆荣廷
D.蔡锷
9.下列是直、皖、奉三系军阀控制的地盘,其中皖系的主要势力在(?
D
??)
①江苏、江西
②湖北
③安徽、浙江
④山东
⑤东北
⑥福建
⑤
B.①②
C.③⑥
D.③④⑥
10.(2019年山东潍坊)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B
)
A.帝制复辟B.军阀混战C.日本侵华D.东北易帜
二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二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有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1)材料一中蔡锷等人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有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
(3)材料三内容说民国初期若干年是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
【答案】
(1)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2)中国依然是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北洋军阀。
(3)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各派军阀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学后反思】
学到什么?
有何疑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0张PPT)
第10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部编版
八上
“军阀”是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北洋”是指清朝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如下:
概念解释
概念解释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二次革命
讲授新课
相关史事
二次革命
(2)导火线: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二次革命
讲授新课
知识补充
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1.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行动不一致,独立各省彼此观望。
2.北洋军力量强大,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3.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合作探究
袁世凯复辟帝制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袁世凯复辟帝制
讲授新课
知识延伸
《请袁称帝的推戴书》
袁世凯与各国使节合影
识图学史
1913年12月23日,刚刚登上民国正式大总统之位的袁世凯来到天坛举行祭天仪式,仪式按传统方式进行,袁世凯身着十二章纹衮服,称帝之野心昭然若揭。
识图学史
护国战争爆发
材料研读
护国战争
讲授新课
时间:
主要人物:
地点:
经过:
结果:
意义:它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1915年底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云南
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护国战争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识图学史
蔡锷
识图学史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合作探究
背景
袁世凯死后,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军阀割据
讲授新课
派别
人物
势力范围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
段祺瑞
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
张作霖
东北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晋系
阎锡山
山西
依靠国家
英、美
日
日
英、美
英、美
日
主要派系
讲授新课
影响:
讲授新课
军
阀
割
据
形
势
示
意
图
识图学史
皖系军阀段祺瑞
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
奉系军阀张作霖
识图学史
根据课本正文内容及材料研读,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材料研读
说出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军阀把持朝政,任人唯亲,甚至贿赂总统;
军阀之间互相倾轧,争夺地盘,连年混战;
依仗武力,无视国法,祸国殃民,阻碍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识图学史
依靠军阀不可能实现“护法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
知识拓展
材料研读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知识回顾
历史时序
本课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湖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到历史的惩罚。
课堂总结
北
洋
政
府
的
统
治
与
军
阀
割
据
板书设计
C
D
巩固提升
D
C.
孙中山
D.
蔡锷
D
C
巩固提升
B
C
D
巩固提升
C
B
B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军阀割据的影响。
教学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
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教师: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军阀”“北洋”“北洋军阀”的概念。“军阀”是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北洋”是指清朝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如下: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教师:阅读教材找出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做了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发言)破坏责任内阁制;制造“宋案”,武力镇压国民党。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 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教师:宋教仁为何被暗杀?这一事件引发了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讨论)
答:原因:①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②袁世凯以重金收买宋教仁遭拒。引发事件:孙中山、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
教师:“宋案”使革命党人进一步惊醒,他们认识到袁世凯是民主共和制不共戴天的敌人。孙中山说中国非去袁不可,他决心重新领导武装斗争。这场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度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史称“二次革命”。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学生:(分析)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教师: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先后流亡日本,继续从事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师:还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教师:袁世凯能够迅速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袁世凯掌握了北洋新军,并不断扩充其实力;帝国主义的支持,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等。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教师: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阅读教材,找出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全国各阶层都做了什么?
学生:(阅读整理)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暴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通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也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
教师:根据材料
,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是什么?北洋军阀内部如何看待此事?
学生:孙中山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异常激愤,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北洋军阀嫡系部属阳奉阴违,反对袁称帝。
教师:可想而知,全国群情激愤,袁世凯复辟帝制违背了历史潮流,其结果如何?
学生: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护国战争结束。
教师:那么,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为什么会失败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目标导学四:军阀割据
1.教师讲述: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控制的区域有哪些?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
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主要讲述的是袁世凯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复辟行径,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斗争。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主题讲演、合作学习等,凸显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题地位,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要增加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语言更加简练得体,通过平时多听课、多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河北)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2.(2019年山东潍坊)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B.军阀混战C.日本侵华D.东北易帜
3.(2019年湖南岳阳)蔡锷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发动护国战争,因功勋卓著被称为(
)
A.再造民国第一人B.立宪第一人C.洋务第一人D.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4.(2019年江苏南通)“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
A.武昌起义B.护国战争C.北伐战争D.转战陕北
5.“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公”指的是(
)
A.宋教仁
B.谭嗣同
C.蔡锷
D.梁启超
6.近年来,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进程。下列事件不利于民主进程的是( )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7.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度,捍卫辛亥革命的果实发起的革命运动的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9.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文中“一人冠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宋教仁遇刺
B.二次革命
C.袁世凯称帝
D.护国战争
10.下面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的是(
)
A.军阀混战的目的是夺取北京政权
B.军阀的肆意搜刮
C.各派军阀依仗武力,无视国法
D.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1.1913年3月,哪一事件的发生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线(
)
A.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新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宋教仁被刺
12.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相同点有(
)
①孙中山号召和领导
②都是革命武装斗争
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
④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13.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军阀群龙无首
B.中国的社会性质
C.护国运动失败
D.列强分而治之的政策
14.“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在《讨元檄文》中把袁世凯称为“民贼”,是因为袁世凯(
)
①破坏民主共和制度②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③复辟帝制④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
)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孙中山宣布辞职
C.宣统帝下诏退位
D.“二次革命”爆发
16.孙中山一生致力于革命,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D.袁世凯统治未被推翻
1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纷争,社会动荡。以下的军阀派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直系—段祺瑞②奉系–张作霖③皖系—冯国璋和曹锟④滇系—唐继尧
A.①③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8..“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缺乏具体的革命纲领
B.
革命没有统一的领导
C.
国民党力量涣散
D.
革命缺乏实际的斗争经验
19.袁世凯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其支持。“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 )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护国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
云南宣告独立,护国军北上讨袁
B.
“宋案”之后,孙中山、黄兴等发起“二次革命”
C.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D.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二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有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1)材料一中蔡锷等人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有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
(3)材料三内容说民国初期若干年是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户涕泪,一个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二
1915年12月22日晚10时,省府重要文武官员39人集中于五华山光复楼都督府,举行秘密会议,由唐继尧主持欲血为盟,誓言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万苦千难,舍命不渝。随后,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袁。
——据云南省档案馆资料、谢本书《护国运动史》等
(1)材料一中“民贼”指谁?
(2)材料一反映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孙中山对此事的态度如何?
(4)根据材料二指出,护国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5)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果实,维护民主共和制,孙中山领导了哪些斗争?结局如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河北)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为进步奠定了基础,故“痛苦与失序”不包括武昌起义,故A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开始独裁统治,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故民国时期“痛苦与失序”包括BCD,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2019年山东潍坊)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B.军阀混战C.日本侵华D.东北易帜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之后死去,北洋军阀分裂,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1926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基本结束。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失败,开始侵华。C项不合题意;1927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中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B。
3.(2019年湖南岳阳)蔡锷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发动护国战争,因功勋卓著被称为(
)
A.再造民国第一人B.立宪第一人C.洋务第一人D.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锷在云南起义响应,任云南军政府都督,后奉调入京。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后,蔡锷秘密离京返至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2019年江苏南通)“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
A.武昌起义B.护国战争C.北伐战争D.转战陕北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说明当时云南宣布独立,之后各省纷纷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复辟帝制,引起举国反对,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史称护国战争,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B项符合题意;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A项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的时间是1926—1927年,C项不符合题意;转战陕北是1947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公”指的是(
)
A.宋教仁
B.谭嗣同
C.蔡锷
D.梁启超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教仁相关史实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题干引文是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为他作的挽词,赞誉了宋教仁是为中国的民主宪政先锋、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所做的努力所做的牺牲的第一个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近年来,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进程。下列事件不利于民主进程的是( )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实行独裁统治,不利于民主进程。选项B符合题意;三民主义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都推动民主进程,但是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之后死去,北洋军阀分裂,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1926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基本结束。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失败,开始侵华。C项不合题意;1927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中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度,捍卫辛亥革命的果实发起的革命运动的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次革命:1913年孙中山发动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善后大借款,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结果失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出逃日本。A不符合题意;护国运动:1915年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胜利,袁世凯绝望死去,B不符合题意。两次护法运动,1917年-1918年孙中山反对段祺瑞,要求恢复临时约法地位的斗争,失败。C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D符合题意。
9.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文中“一人冠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宋教仁遇刺
B.二次革命
C.袁世凯称帝
D.护国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15年底”“冠冕”“民贼”,由此可判断是孙中山发表的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复辟帝制。选项C符合题意;宋教仁遇刺是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后发动二次革命;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下面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的是(
)
A.军阀混战的目的是夺取北京政权
B.军阀的肆意搜刮
C.各派军阀依仗武力,无视国法
D.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漫画信息,漫画中象征“军阀”的人在相互争斗,而“人民”被踩在脚下,结合所学可知,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进行连绵不断的争斗,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D符合题意;漫画没有反映混战的目的是夺取北京,排除A;漫画体现不出肆意搜刮,排除B;漫画体现不出各派军阀无视国法,排除C。故选D。
11.1913年3月,哪一事件的发生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线(
)
A.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新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宋教仁被刺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肆意践踏辛亥革命的成果。1913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了“二次革命”。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成为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12.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相同点有(
)
①孙中山号召和领导
②都是革命武装斗争
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
④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矛头指向北洋军阀的事件是北伐战争,③不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相同点,排除;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都是孙中山号召和领导的革命斗争,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①②④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相同点,故选D。
13.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军阀群龙无首
B.中国的社会性质
C.护国运动失败
D.列强分而治之的政策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进行复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因此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在《讨元檄文》中把袁世凯称为“民贼”,是因为袁世凯(
)
①破坏民主共和制度②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③复辟帝制④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袁世凯称为‘民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讨元檄文》中把袁世凯称为“民贼”,是因为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大搞复辟帝制活动,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5.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
)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孙中山宣布辞职
C.宣统帝下诏退位
D.“二次革命”爆发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覆灭;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从此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6.孙中山一生致力于革命,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D.袁世凯统治未被推翻
【答案】B
【解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挽联中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B。
1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纷争,社会动荡。以下的军阀派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直系—段祺瑞②奉系–张作霖③皖系—冯国璋和曹锟④滇系—唐继尧
A.①③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作霖是奉系军阀;唐继尧是滇系军阀,故C正确。冯国璋、曹锟是直系军阀;段祺瑞是皖系军阀;故ABD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
18..“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缺乏具体的革命纲领
B.
革命没有统一的领导
C.
国民党力量涣散
D.
革命缺乏实际的斗争经验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由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革命党人的反对,孙中山号召讨袁,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发布讨袁檄文。黄兴也在南京宣布独立。接着,广东、安徽、福建、湖南、四川等省也相继宣告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但是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导致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C项正确。ABD不是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
19.袁世凯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其支持。“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 )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1915年和袁世凯政府签订了二十一条”。
主要内容有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③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④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等,故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ABC含有选项不全,排除,故选D。
【点睛】基础知识的识记是解题的关键。
20.护国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
云南宣告独立,护国军北上讨袁
B.
“宋案”之后,孙中山、黄兴等发起“二次革命”
C.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D.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二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有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1)材料一中蔡锷等人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有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
(3)材料三内容说民国初期若干年是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
【答案】
(1)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2)中国依然是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北洋军阀。
(3)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各派军阀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拥护共和,反对帝制可知,蔡锷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可知,中华民国建立6年,中国依然实行专制统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北洋军阀;
(3)依据所学可知,军阀割据混战,人们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户涕泪,一个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二
1915年12月22日晚10时,省府重要文武官员39人集中于五华山光复楼都督府,举行秘密会议,由唐继尧主持欲血为盟,誓言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万苦千难,舍命不渝。随后,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袁。
——据云南省档案馆资料、谢本书《护国运动史》等
(1)材料一中“民贼”指谁?
【答案】袁世凯。
【解析】依据材料的“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和“讨袁檄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民贼”指袁世凯。
(2)材料一反映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答案】袁世凯复辟帝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故材料反映的袁世凯复辟帝制。
(3)孙中山对此事的态度如何?
【答案】孙中山号召彻底打败袁世凯,坚持捍卫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故孙中山对世凯复辟帝制的态度是:号召彻底打败袁世凯,坚持捍卫民主共和制度。
(4)根据材料二指出,护国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拥护共和,讨伐袁世凯。
【解析】根据材料二“由唐继尧主持欲血为盟,誓言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万苦千难,舍命不渝。随后,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护国运动的目的是拥护共和,讨伐袁世凯。
(5)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果实,维护民主共和制,孙中山领导了哪些斗争?结局如何?
【答案】1913年的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战争。结局是二次革命被袁世凯武力镇压下去;护国战争打倒了袁世凯,但政权仍落在北洋军阀手中。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果实,维护民主共和制,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了二次革命;1915年领导了护国战争。1913年的二次革命因革命力量涣散,被袁世凯武力镇压下去;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动乱之中。1915年的护国战争虽然打倒了袁世凯,但政权仍落在北洋军阀手中。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识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了护国战争。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一步,如材料的出处“孙中山《讨袁檄文》”是解答前两问的关键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