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课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课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3 21:3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课
本章内容结构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建立
概念
做功(实验)
热传递
比热容
解释生活现象
计算热量
改变
方式
改变
方式
应用
应用
用微观本质来解释宏观现象
建立概念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种类、质量、温度、物态有关)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引力、分子斥力)
做功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内能
等效的
对物体做功,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热量
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公式:
热传递
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内能减少.
Q吸=cm(t-t0)
Q放=cm(t0-t)
Q
=
cmΔt
热传递时,热量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比热容
意义:反映物质吸放热能力的特性之一
定义: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
单位:焦/(千克·摄氏度)
(直径10-10m)
本章知识结构
一、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宏观现象
宏观现象
微观本质
扩散现象:闻到花香、腌制咸鸭蛋、堆煤的墙角变黑等;
蒸发、升华等物态变化现象;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扩散现象;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固体很难被拉断;胶水粘东西
分子间存在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分子间存在斥力
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破镜不能重圆
分子间距大,分子力很小
1.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
典例精析
×分子不停运动
×大气压力的作用
×尘土不是分子
2.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B.物体受热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C.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距离大
D.水加糖变甜----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距离变大
典例精析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热运动的是


A.教室里用消毒剂消毒时,不久在教室外都会嗅到消毒剂的气味
B.打喷嚏时,飞沫在空气中传播
C.将少量红墨水滴入水中,静置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
D.夏天,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看就没了
典例精析
B
二、影响内能的两种方式
方式
实质
发生条件
实例
联系
热传递
能量的转移
存在温度差,由高温向低温物体传热
a.用热水袋取暖;
b.晒太阳;
c.将水烧开;
d.烤火御寒等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____的
做功
能量的转化
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
a.钻木取火;
b.搓手取暖;
c.用活塞压缩气体;
d.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等
等效
三、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
内能一定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能用含有,只能说吸收、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在只有热传递时,吸热时内能一定增加。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含有来搭配
内能增加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1、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
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热量
温度
内能
典例精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
内能小的物体
C
×可能是做功
×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
×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四、热量、温度差与比热容的关系
①比热容由物质种类、物态决定,是物质的本身属性,可由
来计算和比较大小,但热量多少、质量、温度差都不会改变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大小。
②热量计算公式可类比水的体积变化公式;比热容、质量、温度差可类比容器的长、宽、水位高度差。
四、热量、温度差与比热容的关系

由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变化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
④由
可知,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⑤.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a.暖气用水作传热介质;
b.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c.人工湖调节气温;
d.
傍晚往秧田灌水保护庄稼。
1.如图所示是冰熔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c冰____c水(选填“>”“<”或“=”),相同的时间内____(选填“冰”或“水”)升温更快。
典例精析
<

2.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B
3.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初温、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
B.铅块一定向铜块传热
C.铜块可能会向铅块传热
D.铅块和铜块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典例精析
B
变式训练:若题目红字改为“放出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其他条件不变,则正确的选(

A
经验:其他条件相同,比热容较小的物质升温快,降温也快
五、比较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分析
1.实验主要器材
测量仪器:天平、停表、_________
2.选择相同的热源的目的:
保证相同加热时间内___________相同
3.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控制加热条件相同,并采用_____、______相同的不同种类物质.
(2)转换法:在加热条件相同时,用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物质吸热的多少。
在加热条件和加热时间相同时(吸热相同),用
______________来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温度计
放出的热量
初温
质量
加热时间的长短
温度变化的多少
1.如图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_____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质量
典例精析
(2)当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的长短”或“温度变化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温度变化的多少
(3)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
(4)由图像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
_________J(/
kg
?℃)。
[c水=4.2×103J(/kg?℃)]

2.1×103
典例精析
典例精析
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若不计热损失,那么请问:
(1)加热满2min时,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沙子的比热容是多少?
提示:(1)根据吸热公式,从图中找2min内水温的变化量。
(2)根据加热条件相同,相同的加热时间内(2min),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相等。
本章内容结构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建立
概念
做功(实验)
热传递
比热容
解释生活现象
计算热量
改变
方式
改变
方式
应用
应用
用微观本质来解释宏观现象
建立概念
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分子不停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与质量、温度、体积、物态有关。
由高温物体传热给低温物体
条件相同时,比热容大的物质升温慢,升高相同温度吸热多。放热时降温慢,降低相同温度放热多。
作业
知能A本第十三章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