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从中感受歌曲中思念故乡的情感。
2.能够准确的有情感的演唱《静夜思》,能正确地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歌曲第二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
难点 正确地演唱静夜思这首歌曲。
教材分析
《静夜思》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宫调式,四四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情绪比较平稳,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高潮点,第一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乐句,使音乐显得更加丰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代盛行哪种文学体裁?聆听古筝伴奏诗朗诵古月行,听一听有什么感受?(学生谈听后感受。)
这首乐曲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我们离开家乡时,总免不了要思念家乡的亲人,有许多艺术家都留下了思念家乡的艺术作品。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静夜思》,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感。同学们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这首诗。
师生一起朗诵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静夜思》。
师:同学们朗诵得非常好,我国作曲家黎英海把这首诗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学习歌曲
1.欣赏《静夜思》动画,学生整体感受音乐。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
2.聆听《静夜思》范唱。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想一想歌曲的意境和古诗的意境相同吗?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演唱方式分别是什么??
师: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歌曲。
3.《静夜思》歌曲学习。
(1)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们先来学唱第一乐段。
要注意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唱准第三乐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连。
(2)学习歌词
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3)学唱第二声部。
注意听第二声部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的?指导学生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
(4)练习合唱。
① 学生在演唱第二声部时,要注意聆听这个声部的准确进入。
②?在合唱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另一声部的旋律,做到声部和谐统一。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产生对抗的效果。
4.学唱歌曲。
(1)聆听《静夜思》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老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老师的口形,随《静夜思》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静夜思》。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5.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指导学生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唱好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达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演唱倚音时,要用弱的声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乐句的开始同第二乐句结束音是八度关系,演唱时力度要稍强,突出思乡的情感。歌曲的结尾要渐慢渐弱,表达了人们对自己的家乡久久难以忘怀。
6. 聆听《静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学生用柔和的声音、较弱的力度,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 拓展环节
在唐朝时,古诗都是可以和乐而唱的,这些古诗通过演唱得以传播。现在,也有很多作曲家以古诗为词创作古诗歌曲。下面请同学们用本节课学习歌曲的曲调,填上你们所以爱的古诗唱一唱。
五、课堂小结
古诗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文化的瑰宝之一,古诗新唱《静夜思》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对古诗和音乐更感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