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试教之第五单元第11课教学设计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大部分: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的萌发、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知识含量大、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但在单元地位中重要。这一课上承《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影响部分而展开,让学生深刻认识工业革命不仅在生产力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而且在生产关系方面凸显社会弊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和对立。随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在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顺势而为,实践并创新,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此,马克思提出的新社会构想,阶级斗争的方式都使无产阶级斗争获得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也从反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亚非拉民族的觉醒,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水平。学习这一课,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这些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历史概念和马克思主义深邃的思想和价值观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年代,学生才能理解并吸收。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历史课程学习,对马克思其人及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粗浅的认识,通过调查,仅知道是什么,至于“为什么这时会产生马克思主义,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说不出来,史料理解和论证的能力还不强。所以还需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材料,引导分析,同时教师应适当将知识面拓展,并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目标
1、培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让学生自主完成时间轴,列举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的重大政治、经济、思想历史事件,能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
2、提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运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多则材料包括《共产党宣言》中的节选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概括史料观点的能力。
3、渗透家国情怀,通过对伟大思想家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为人类幸福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意识,开阔视野,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解读???????
?????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解读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思路
马克思主义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而且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本课以学生熟知的工业革命的内容去创设问题情境“英国著名文学家狄更斯是这样评价工业革命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有人“直登天堂”,有人“直下地狱”。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究竟是好时代还是坏时代?”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衔接旧知,启发新知,并以历史史料为依托,以“如何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为暗线;从“大工业时代的黑暗和抗争
——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大工业时代的探索与曙光——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实践中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意义”三大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状况引导学生理解一种思想理论的出现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同样,先进的思想意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体现历史的真正价值。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哪些积极和负面影响?(知识回顾)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有哪些?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把握一些基本史实,并理清近代重大事件的时序性。为下面的学生做好铺垫。
(二)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导入:英国著名文学家狄更斯是这样评价工业革命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有人“直登天堂”,有人“直下地狱”。
知识回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究竟是好时代还是坏时代?
学生回答:(“好的时代”从生产手段、生产效率、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产业结构、人口布局、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坏的时代”指机器附庸;血汗工厂;环境危机;贫富分化等)
(三)阅读史料,探究问题,学习新课
一1、大工业时代的黑暗
——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
(老师引导阅读教材中的材料和补充材料,提炼相关信息,老师纠正点拨)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无比的财富,这是人所尽知的事实。1750-1800年,英国的煤产量增长了1倍,而19世纪的100年中又增长20倍。生铁产量在1740-1788年间增长了4倍,以后20年又增长了4倍,而19世纪的100年又增长了30倍。原棉进口在1780-1800年增长了5倍,以后100年又增长了30倍。19世纪50年代,即英国工业革命基本结束时,英国生产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铁产量等于其他国家的总和,棉布也占到世界产量一半以上。-----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按理,英国人自然应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财富越多,英国社会的贫穷现象似乎越增长;随着财富的积累,英国的穷人不是减少了,反而增加了,其中,绝对贫困的现象更加显著。-----1841年,根据教会慈善机构报道,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有大批的工人找不到工作,长期的失业使工人生活完全没有着落,许多人在把东西典当一空后,最后不得不当掉裤子,整天躺在被窝里。有一个叫卡恩的人,一家5口、包括3个孩子,全都失业了,卡恩生病,一个孩子也生病,病孩躺在地下室潮湿的角落里,身下只垫一些刨花,身上连遮体的破烂都没有。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探究问题1: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是机器生产造成的吗?
说明了什么?
教师分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它有严重弊端)。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老师提问:如果你们是当时的工人,处境悲惨,生活拮据,环境恶劣,你会怎么做?
一2、大工业时代的抗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阅读材料二:工人早期斗争----卢德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推翻富人政权,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反对私有制?????英国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
探究问题2: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分析:工人阶级无法忍受当时的生活,他们不断起来反抗,影响最大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说明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也说明了他们由砸机器到争取政治经济权利,斗争水平不断提高。但因为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结果都失败了.
时代迫切呼唤新的理论探索。
[设计意图]?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一种思想的产生一定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因为当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已经日益暴露,阶级对立与阶级冲突日益严重,寻找社会改革方案成为当时的重大时代课题。同时,产业工人发展壮大,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他们也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
二??、??大工业时代的探索和曙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老师展示材料和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作答.老师纠正点拨)
1)、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的探索
材料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对于未来理想社会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剥削、实施共同福利等的美好描述,激发了人们的期待和向往。”
???????????????????????????????——王青山《社会学概论》
材料四
他们虽然有过变革社会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P532
探究问题3:材料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进步性体现在哪里??他们提出的社会方案能够实现吗?为什么?(从依靠力量、实现方式等)如果让你来构想,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是私有制,但却没有打算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变革,而是寄希望于资产阶级发善心,用改良的方式,故只能是“空想”。但他们的合理成分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吸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分。在此小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四个条件:
经济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病暴露
?阶级条件: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已觉醒
思想条件:19世纪早期人类三大优秀理论成果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在时代的呼唤中,马克思主义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现了!
2)、科学社会主义曙光初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材料五???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资本主义在促成财富、资本积累的同时,也加速对工人阶级的剥夺,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节选
探究问题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为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公正合理的幸福社会?他们认为如何实现?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分析:
(1)肯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资本主义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工人阶级的贫困;
(2)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社会,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他们为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描绘的公正和幸福社会。
(3)他们主张用暴力革命(阶级斗争)的手段并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勇于探索、同情无产者、奉献社会、敢于当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过渡性问题:马克思所预言的公正合理的新社会在大工业时代必须用阶级斗争方式去实践,而且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如何被实践、传播和发展的?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和材料,分析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进步和不足,分析节选的《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从而更好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科学性。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传播与发展
(老师展示材料和引导阅读教材P67,学生小组讨论作答.老师纠正点拨)
1)、第一国际的成立(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资料介绍:第一国际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群众性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它在团结欧美各国工人,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使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第一国际存在的12年中,它所建立的支部几乎遍布整个欧洲,继而越过大洋扩展到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会员和同情者人数最多时达二百万。后来恩格斯领导下建立了第二国际,列宁领导下建立共产国际,它们在国际工人运动史发挥了巨大作用。
2)、巴黎公社革命(以阶级斗争方式建立第一工人阶级政权)
材料六:第176号,根据面包工人团体的正当要求,执行委员会决定,废止夜工。
第223号,凡在公社学校上学的学生,今后一切学习用品,概由教师向区政府领取,免费发给。
?????????????????????????????????????—摘自罗新彰《巴黎公社公告集》
探究问题5:结合课本材料分析,巴黎公社赋予了工人哪些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权利?据此分析它是什么性质的政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分析:政治方面①从巴黎公社委员的产生和罢免来看,公社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②设公社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③?成立国民自卫军和自己的司法机构④规定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
经济方面: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触及触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但未达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的经验和教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材料七1872年,英国农业工人大罢工。1884年,英国第三次议会改革,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1886年6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1918年,德国颁布《工作时间法》,确定八小时工作制。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毛泽东
探究问题6:?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何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政府的改革,使他们不得不对工人阶级做出某些让步;在东欧、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重要的思想武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巴黎公社公告的相关内容,理解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巴黎公社应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可行性,同时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了建设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影响着人类社会,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4、课堂小结: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开创了人类思想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它指引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新的高潮,但是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又遭遇了挫折,因此一种全新、合理、公正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并不是平坦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去斗争、去探索、去创新。
(四)课后拓展作业
1、阅读补充材料
《共产党宣言》是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籍;目前几乎所有德国大学都有研究马克思的项目;法国每年都举办“国际马克思大会”,每次都有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参加,其中不少人是著名学者。
?《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
??——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
课后思考: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请说明理由。(小论文形式)
2、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关于马克思及其著作介绍的手抄报。
六、教学评价设计
类别
等级A(态度认真、答案有创意)
等级B
(态度认真、答案无创意)
等级C(两者无,或者答案有史实错误)
课前自主学习评价
课堂活动评价
历史时空观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课后拓展作业评价
七、板书设计
大工业时代的黑暗与抗争(马克思主义的背景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大工业时代的探索和曙光(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内容)
???????????????????????????实践中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意义)
八、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用时间轴的填写,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放在特定的经济、政治背景下,引导理解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物史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运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工业革命背景和《共产党宣言》等七个补充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概括史料观点的能力,形成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也有学过本课,怎样体现初高中的区别,怎样把理论性比较强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讲得得通俗易懂,在有限的40分钟内去完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内容、意义,巴黎公社、《资本论》、第一国际、1848年欧洲革命等学习资料和内容,理论的诞生和实践中的运用以及对理论的丰富发展交织在一起,学生很容易混乱。时间上有点紧,不能留给学生太多思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