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第5单元
第十四章
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
课标要求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考纲要求
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概念、依据和意义。(理解水平)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了解水平)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了解水平)能力目标尝试根据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模仿水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模仿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做一个小小分类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水平)
教学重点
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学习方法
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景导入
展示:
图书馆书籍分类摆放的图片引入:
书籍在书架上分类摆放,便于查阅。同样为了能更好地了解生物,科学家们对生物进行分类。
体会分类摆放的好处,明白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以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新授:植物的分类依据
1.创设情境:
请学生当小小分类学家,尝试对水绵、葫芦藓、肾蕨、油松、向日葵五种植物进行分类,小组用3min讨论并完成讨论题。
小组讨论,并完成分类。
通过做一个小小分类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主要类群和特征。
回忆第一节生物知识植物的主要类群和特征。
温故而知新
新授:生物分类依据
提问:你认为植物分类所考虑的植物特征?
归纳:植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
植物:形态结构分类依据
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细菌真菌:形态结构
回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共同或不同的特征。
锻炼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新授:从种到界
请学生阅读教材P36、P37,小组完成提纲式问题。提纲式问题:找出生物分类的概念和意义。生物的分类单位有哪些?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哪个等级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共同特征最多?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进行科学描述。
意义: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界、门、纲、目、科、属、种3、种4、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新授: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游戏插入:小狼寻亲记)
以狼为实例,请学生根据P38,找出狼是怎么被列入到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通过帮助小狼寻找亲人的游戏活动,发现不同等级之间动物数量的关系,等级越小,数量越少,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越近。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请学生根据教材完成表格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举例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狼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梅属桃
根据教材,思考并完成表格如左图。
新授:林奈和双名法
过渡: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各种植物的标牌。其中标牌上的外文是国际通用名称,请阅读教材P40《林奈和双名法》,小组合作完成问题。提纲式问题:1)双名法是谁发明的?2)双名法具体是怎么样命名的?3)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和命名者姓名各有什么样的特征?
1)林奈2)属名+种加词,有时还加命名者姓名3)拉丁文
斜体
小结
分类依据:
植物:形态结构
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细菌真菌:形态结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林奈提出双名法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