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八上 5.15.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教案 (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上 5.15.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教案 (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14 13:31:09

文档简介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惜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2)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2)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热爱动植物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保护措施
难点: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
①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有何联系?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会涉及到当今社会的哪些问题?你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
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分工。
①预习新课,
小组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展示课件。
②角色扮演者写好简要的发言提纲等。
体现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在小组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情景设置合作探究
同学们,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对新的一天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然而,你想过没有:有些生物也许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它们呢现在我们只有在石碑上能够找到它们冷冰的名字,而在大自然中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在众多生物类群中,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比例最高。
(1)问:说出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1900—1959年间哺乳动物灭绝的数量。
(2)问: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这些数据大家乍看起来很小,但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的格局是经过了40多亿年的漫长进化历程才形成的。成之维艰毁之则易。现在世界上的哺乳动物有4000余种,如果听任目前物种灭绝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些哺乳动物将在1万到2万年的时间内全部消失。全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下面临生物灭绝的危机。我们来关注一下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要对生物进行保护,就要清楚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原因。整个回答过程中只给予适当的引导。请学生概括与四个资料相关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思考: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面临着空前的威胁,而最终的受害者将是人类自己呢?
(1)观察图VI-3读出相关数据。(2)答:年代越近,哺乳动物灭绝的数量越多。展示收集的图片:金丝猴,白鳍豚
,扬子鳄,小熊猫,大熊猫,糜鹿,朱鹮,藏羚羊,银杏,银杉,珙桐,水杉。答:1、生存环境破坏,森林减少等
2、滥捕滥杀
3、环境污染,水污染
4、生物入侵
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人类自身的生存联系起来。培养读图能力。通过图片的收集与整理,了解我国生物灭绝的现状。通过资料,能分析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联系身边实例时,有很多闪光点:还乡河一带曾有大量的鱼,但因为环境恶化,人为捕杀,而今几乎消失。食人鲳入侵鱼塘,河流,危害鱼类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现已建立的有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福建梅花山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协商一下《角色扮演》中的问题。
①展示课件:详尽介绍了白头叶猴的形态、分布、生活习惯、分类地位等。
②从白头叶猴的现状分析:目前,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偷猎者大量捕杀白头叶猴用来制造乌猿酒谋取暴利等。
从学生认识我国所特有的部分珍稀动植物,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而想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展示关于白头叶猴的故事,真正达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资源共享,在学生充分体会成功、自信、被人欣赏的喜悦同时,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分析现状
从白头叶猴及其目前的生存状况入手,和学生共同分析白头叶猴濒临灭绝的原因,引出“人猴矛盾”,制造悬念。
思考、讨论分析:在白头叶猴的生活中,哪些因素和它存在着关联呢?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环节,步步紧扣,让学生通过观看真实的录像片,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所涉及到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辩论协商
角色扮演
课件出示辩论和协商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强调:讨论后,每小组分别推选一位同学,代表其中一个角色的利益来谈谈对保护白头叶猴的想法。
小组讨论后,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跃跃欲试,积极发言,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①在辩论协商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的,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尊重他人;
②“角色扮演”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才华的舞台,从而更加深刻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性;
③通过激烈的辩论协商和生动的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师生总结
达到共识
针对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提到的有关保护白头叶猴的方案,播放一段1996年到2002年潘文石教授和他的学生在当地研究白头叶猴,并且使白头叶猴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的录像,引导各组学生形成保护白头叶猴的方案。
结合这段录像,思考:你制定的保护方案哪些被采纳了,哪些没有被采纳?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解和观察。
通过录像中介绍在科学家的研究、倡导、教育和媒体宣传、政府合作及当地农民支持下,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健全了法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使白头叶猴和人类和平共处,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应用这节课的方法,进一步设计如何保护东北地区的珍稀物种──东北虎的方案。
课下设计方案,进一步交流,达成共识。
进一步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
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以听、说、读、写等方式接受和表达教学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交流过程,课堂里时时有着语言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教材交流等。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有效的交流,让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搭建一个轻松有效的交流平台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鉴于此,我只是作为一个资料的提供者、知识的引导者、讨论的参与者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比如在探究“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这个问题时,我首先播放“我国部分珍惜动植物”的视频,然后利用教材所给的资料,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分析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这样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参与活动,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欢乐的交流平台,又使他们主动地获取了知识。最后利用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已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二、尊重与赞赏促进了生物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在课堂对话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对每一位学生都怀着一种赞赏的心,从而促进师生和谐交流。在课堂上,我不再以简单的“对”与“不对”来评判学生的答案,而是在学生答完问题后给他们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不足之处: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虽然通过视频、分析图片资料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但不可否认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及原因;
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2、
能力目标:通过课前布置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我国的动植物资源现状;
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并能将其落实在行动上。
二、教材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课程标准》主题中之一
——“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内容的落脚点,正是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对学生来说相对较容易,因此,本节课特别重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本章节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上,我主要是通过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收集资料,再在课堂上大家一起进行讨论交流总结: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从而突出重点内容。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任务是艰巨和繁重的,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上看,我认为“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是个难点,我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怎样保护龙海本地的红树林”,使学生展开思维,联系实际,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中,从而更好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三、学情分析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任务是艰巨和繁重的,也是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从学生身边入手,通过收集资料先让学生自己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再一起进行教学讨论,让学生进行充分展示和表达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感。最后通过分析“怎样保护龙海本地的红树林”,使学生展开思维,联系实际,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中;在此基础上,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难点:
1、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1)分组收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2)分组收集本地“红树林”的生物面临威胁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程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情景导入
情景引入:(录像)通过“生物自然灭绝速度和近年来人为加速灭绝”两组对比录像课件展示来导入新课。
谈感想:学生谈感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
创设情景,怀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责任感进入课堂,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展示和分析资料)
展示学生查找和整理的资料,大家共同分享收集的资料——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和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及文字信息。小采访:你认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几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派两名学生自主展示演说---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其他小组的同学准备被采访:你认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几个方面?
通过课前布置的协作式学习--查阅资料并加以整理,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提升学生合作性学习的能力和热情,激发学生关爱珍稀动植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环保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可教学时刻即可学习时刻”。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讨论、交流)
视频展示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的资料。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分析课本P95“资料分析”中的四则资料,同时结合课本的问题以及查找的资料,总结出引起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请四个小组)交流成果:交流讨论结果,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1.滥砍乱伐;2.
滥捕乱杀;3.环境污染;4.
外来物种的侵入。
通过参与讨论,表达交流,加深理解破坏生物多样性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同时培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角色扮演)
猜一猜:多媒体出示全国(包括福建自然保护区)几大自然保护区的图片,安排学生自行猜测。同时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
(课前大家查找全国几个大自然保护区)猜测对应图片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对应关系。
采用学生通俗喜欢的认识方式进行引入,把学生学习自然保护区的兴趣推向一定的高潮。
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课前了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请两组同学派代表和老师一起角色扮演。-老师扮演“红树林”1、红树林:(拟人化)①让“我”来说一说自然保护区的功能。②让“我”来说一说“我”受到的威胁和原因。提问:为了保护红树林,作为一名公民应当怎样做?师生小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学生课前了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并请两组同学派代表准备角色扮演。学生角色扮演:1、政府负责人:我们怎样保护“红树林”,以及我们的困惑。2、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呼吁政府和当地的农民如何保护红树林。学生各抒己见。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收集的案例资料运用的较充分,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角色扮演活动,由于课前进行了沟通及建议性的指导,效果较好。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进行情感教育。
情歌共鸣
---用歌曲《为未来呐喊》与同学产生共鸣: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付出实践:请你课后设计“爱护环境的标语”。各班要评出优秀标语,并贴在宣传栏。
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注重情感教育。
七、板书设计: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受是把自己和学生感动了。也就是说我的情感教育达到了目的。
本节课还有个亮点是课前布置分组分课题(例如课题1:珍稀动植物,课题2:福建自然保护区,课题3:龙海红树林现状。)搜集有关资料,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能力。课堂展示更是体现了小组合作开展协作式学习的巨大优势,也使教学显得丰富充实。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整理资料还不太完善,教师应该做更多的指导。
最后通过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如何保护本地“红树林”活动,点燃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思考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及参与社会焦点问题的“提建议,出主意”主人翁精神。也使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跃升到了新的高度。
1、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
2、遗传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3、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1、滥砍乱伐
2、滥捕乱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3、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一、总体分析
(1)
内容地位
本节是承第一节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引入的,是第一节内容的深化和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获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利于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全面认识,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本章内容。
(2)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问题,为本节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乱砍滥伐等,具备了许多感性认识,这些成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重要知识储备,但它们往往比较零碎、肤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深化、引导,使之条理,上升到理论高度。
(3)
教学特点
针对本节知识的特点,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多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同时,注意开展好活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辩论中,主动获取、生成知识;也要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增强学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
3.能搜集资料,说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中,为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可循着“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借助活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表达、交流达成共识”的思路进行,注意课堂的开放与知识的主动生成;同时,注意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新知,领悟新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
2.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3.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说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说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四、教学难点
1.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2.积极参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从相关书籍、网站搜集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料及图片
学生准备
1.
阅资料,搜集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料。
2.
习新课内容。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思考、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学生阅读课本,相互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3.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
3.学生举例、分析、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七、教学步骤
(一)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是什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提问复习,导入新课。课前提前发放提纲,学生人手一份(题目略)。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为使生物多样性更好地造福人类,我们应尽力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板书课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2.引导学生结合课本阅读,小组讨论,举例说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3.引导学生阅读、分组讨论:(1)生物多样性面临上述威胁的原因有哪些?(2)“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说明了什么?(3)你留心我们当地,人们的哪些做法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1.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注意题目设置的梯度性,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兼顾全体学生,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例子回答问题。物种多样性的威胁------许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接近灭绝;遗传多样性的威胁------物种的灭绝导致许多基因的丧失;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威胁------生态平衡破坏。3.学生结合“池塘污染导致鱼类死亡”示意图,阅读课本,讨论回答:(1)阅读、回答: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等。(2)通过解释成语,分析说明:人类对人们对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3)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1.了解学生对上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时调整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同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3.通过学生的举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人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应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有哪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提供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假如现在地球上仅有我们教室后面这几棵白杨树,你认为我们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可提供下列情景渗透资料:四川峨眉山某山峰上,有一棵稀有的茶树------大红袍,是全国唯一的一棵,茶叶价格高达18万元/100克,国民党时期,蒋介石曾派一个排的兵力加以保护,解放后仍有专人看管。]2.结合上述情景,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提供的途径都很好,为了研究的方便,你能将它们分类吗?为加深学生对各途径的理解,可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就地保护有何特点?有哪些常见形式?(2)迁地保护有何特点?有哪些常见形式?(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4)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方式是什么?(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长远之举是什么?
1.学生讨论、踊跃发言:生1:在白杨树周围拉上铁丝网,并派上保护人员看管。生2:建议有关部门,在这里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生3:将它们迁到更安全的地方,进行管理。生4:加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为它们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2.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上面的回答,得出: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途径。(1)结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示意图,讨论、得出
:保持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变,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2)结合就地保护的,说明:迁出原地,加以集中管理方便,减少物力、人力的消耗。如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基因库等。(3)就地保护。(4)阅读回答:迁地保护。(5)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得出: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1.借助问题的设置,为保护途径的引出创设教学情景,体现知识的开放与生成。2.既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又找出其不同点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掌握。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并切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达标测试(见提纲)
学生完成后,同位交换相互批改,旨在注重师生评价的同时,加强生生评价。
(四)自我完善
引导学生针对上面的达标反馈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五)回顾小结
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及感触最深的知识或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并通过学生相互补充,达到总结本节课的目的。
(六)作业布置
课外调查我们当地,近几年有哪些物种(如虾、蟹子等)消失了,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们经常发现有喜鹊、山鸡在我们周围活动,这又说明了什么?
附1:教学提纲(诊断性测试和达标测试)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1.生物多样性,简单的说就是
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



2.
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
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
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


。其中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植树种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是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有



2.就地保护是指
。就地保护是
的必要手段,
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3.判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人为因素。(  )
4.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不包括(  )。
A、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B、人口的快速增长
C、环境污染         D、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我们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都是    D、都不是
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生态旅游
D、都不是
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法制管理    D、都不是
葱烧白孔雀——2700元、白玉珍珠飞龙汤--1800元,这些骇人听闻的菜肴,目前赫然跃上某餐厅的菜谱,餐厅还声称这些孔雀不是个人圈养的,而是地道的野味,绝对货真价实,看到此情景,你会怎样做?
板书设计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1.威胁(1)物种多样性的威胁(2)遗传多样性的威胁(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威胁2.原因(1)人口的快速增长(2)环境污染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1.就地保护
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
重要的补充措施3.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长远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