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13 22:0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单元《燃料》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以及性质,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氢气、碳,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化石燃料,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首先)
(1)、知识与技能(要求)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以及)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
1)教学重点: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4,(第四部分)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方面)
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于学法,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所以本节课我制定的学法是,小组合作讨论,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的现象及结论,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实验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第三个方面)
三、教学过程(我将它分为六个环节,首先第一个环节)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识
课程的开始,我会先向同学们创设一个情景:最近天气比较热,长时间的干燥和高温让大家焦躁不安,也对我们的农作物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人工降雨在这时就显得异常重要,接着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人工降雨用的是什么物质?其实,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O2,与此同时也在释放着CO2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CO2的呢?CO2它又有哪些性质呢?通过该问题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接着第二个环节)
2,实验探究,(讲解新课)探究新知识
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在本节课,我将和学生一起按照书本136和138页的探究活动来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
实验探究完成之后,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及结论,接着提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然后结合实验现象及结论,进一步仔细深刻的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第三个环节)
3,联系生活,扩展新知识
在此时,我会将生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实际例子,给学生提出来,与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我将给大家解释“温室效应”“碳酸饮料”“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等一系列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第四环节)
4,交流收获,优化新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让他们彼此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针对上面问题,并予以及时的解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环节)
5,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
课堂练习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练习,建立起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特别选择了几道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最后一环节)
6,课程总结以及作业布置
我会根据学生对上面问题的回答情况,再具体全面的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再一次全面回忆本节课的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所以我将给他们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
(第四个方面)
四、板书设计
对于一节完整的教学课程,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我将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也便于学生将来进行复习。(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一、原理
1、原料:大理石、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CO2 +H2O
2、 CaCO3+2HCl=CaCl2+ CO2 +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CO3+H2SO4=CaSO4+H2O+CO2
二、装置

固+固
1、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固+液
反应的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排空气法
2、收集装置(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三、实验步骤
1、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 装药
3、验 检验 通入石灰水,如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CO2
4、收 验满后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已收满
四、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
(原理、操作、经济、环保、安全)
2、确定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3、确定该气体的检验方法
五、教学反思
当然,完成教学后我还将进行教学反思:我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我所设计的探究活动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我自己的教学过程还存在哪些不足等,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优化。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