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14 我的第一次 岭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14 我的第一次 岭南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9-14 07: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第一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图画日记为学习内容,进行有主题的记忆创作活动,以“人与社会生活”为切入点,体现图画日记以画为主、文字叙述为辅的特点。教材通过提供范图欣赏,让学生学会运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对学习、游戏、劳动等生活中“第一次”经历的感受,让学生在回忆与表现的过程中,发掘生活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和运用夸张的手法创作表现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游戏、劳动等生活记忆,拥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经历并渴望与人分享;部分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喜欢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也有部分学生厌倦文字单一的记录形式,不妨都尝试体验一种新的记录形式——图画日记。
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记忆、保持、再现、表达的过程,关注学生将自身经历、自我思考表现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自我释放自己、了解自己。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①了解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结构特点;
②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和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我的第一次”。
重点:
能以图画日记(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创作形式大胆表现“我的第一次”。
能力目标: ①在“记忆——联想”过程中,大胆向同学描述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经历时的神情、动态。
②在欣赏作品、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和老师共同探讨作品运用的艺术手法。
③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体验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
④在欣赏绘本插图的过程中,培养读图能力和看图讲故事能力。
难点:
能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第一次”经历时的神情、动态,让画面富有趣味性。
情感目标: 唤起过往的回忆,激发对美好生活、精彩人生的热爱和向往的情感。 解决难点的方法:
结合现场夸张手法示范,趣味性作品欣赏和同班同学有趣的“第一次”经历照片分享与欣赏,解决本课难点。
学习用具: 彩色笔(水彩笔 或 蜡笔 或 炫彩棒)、八开纸、中性笔(或油性记号笔)、“难忘第一次”主题照片
四、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课前准备 《我的第一次》教学PPT;
“第一次”主题背景音乐;
焖好的羊肉煲、牙签;
多媒体设备、示范工具;
向家长征集“难忘第一次”主题照片。
彩色笔(水彩笔 或 蜡笔 或 炫彩棒)、八开纸、中性笔(或油性记号笔)
课堂导入
以试食李老师第一次焖的羊肉煲的形式引入课题:
打开PPT,播放“第一次”主题背景音乐;同步向学生展示老师第一次焖的羊肉煲,“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同学们尝尝老师第一次煮的羊肉,可能会很难吃,有谁敢尝一尝?”(每小组不少于1名学生参与品尝)
在品尝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相互观察品尝者的神情和动态,并请1-2名品尝者说一说:怎么样?有什么感受?
1、品尝老师焖的羊肉,相互观察神情和动态,回答感受,并马上锁定第一次品尝老师焖的羊肉时的记忆。 通过品尝,活跃课堂气氛,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保证全班同学都能马上有清晰、难忘第一次记忆。
2、当学生回答正面的感受后,老师:“不是每一个同学都像老师这样,那么有厨艺天赋,但只要我们主动学习,不断尝试并努力改善,就一定能有收获,一定能把菜煮好!”
提问一:“这是你们第几次在上课吃羊肉呢?”(学生回答:第一次)
提问二:“虽然上课吃东西的行为并不好,但这样的第一次难忘吗?”(学生回答:很难忘)
“第一次总是难忘、有趣的,你们也一定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经历,今天,我们一同来进入回忆吧!”
2、听取老师的鼓励,回答问题,明确上课不允许擅自吃东西,思考本课主题。
3、板书课题:我的第一次
3、明确本课的主题
课堂发展
展示“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在海边吃大餐”和“第一次看雪”图片,老师:“我们先来欣赏其他朋友难忘的第一次经历。①对于内陆的朋友来说,第一次看海很难忘;②还在海边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③对于我们广东人来说,第一次看雪记忆深刻,2016年1月23日让我终身难忘。”
1、欣赏其他朋友“我的第一次”黏贴作品中的神情和动态。 1、共同探讨作品运用的艺术手法;
2、唤起过往的回忆,激发对美好生活、精彩人生的热爱和向往的情感。
提问①:请形容图片③雪地上小狗的表情,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呢?
提问②:艺术和文学是想通的,如果用语文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小狗的表情,怎么形容?(夸张、生动、有趣)
2、观察神情和动态,体会其内心世界,积极展开联想,体会神情和动态的特征,并回答问题,和老师共同探讨作品的艺术手法。

展示春节里第一次放鞭炮,第一次舞龙舞狮的插画图片,提问:作品《第一次放鞭炮》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怎样体现?(夸张)
3、通过作品欣赏,回答问题,了解夸张手法除了可以用在画面人物、动物的神情、动态上,也可以用在其他画面主体上。

4、说一说:开启记忆的大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享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说说当时的神情和动态。(1分钟) 4、 透过回忆值得画下来的难忘往事,初步构思创作的元素,特别是当时的神情和动态,尝试说出来,与人分享。

老师:“同学们必定有分享不完的难忘第一次,老师正好收集了一些同学们的某个难忘第一次的照片,不知会不会是你刚才与同学分享的那一个呢?请看!”
展示照片,让对应的学生回应:“这是我第一次_____?”,并简洁说一说当时的感受,是什么神情和动态。
“同学们,你们也想把过去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或今天第一次品尝老师煮的羊肉的经历画出来吗?”(学生回答:想)
“那在画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并明确怎样画,好吗?”(学生回答:好)
5、照片主人公透过照片回顾某个第一次,并说一说;其他学生观众透过照片欣赏和同学解说,观察她们当时的神情和动态,并在“记忆——联想”过程中,找出自己最难忘、最有趣的第一次,并初步了解课堂创作任务。
给同学们一个小惊喜,激发创作的兴趣。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照片中夸张的神情或动态,并在白纸上进行示范以夸张手法表现神情态和外形特征,示范重点解说如下:
①老师用流畅的线条画出外轮廓;
②这位同学有一双可爱、水汪汪的大眼睛,可是要表现她笑得只见牙不见眼,我们让她的眼睛画成闭上;
③为了体现她张大嘴巴大笑,老师要运用对比,增大嘴巴在脸部占的位置,把嘴巴画得大大的,尽可能张开。
④提问:这个表情和造型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夸张)
6、学生观看示范,欣赏如何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我的第一次”,尤其是对神情和动态的表现,观察老师如何为画面添趣味。 解决本课重难点。
7、老师继续透过展示作品,明确步骤,强调①用线要流畅;②加上背景能让画面饱满;③主体要突出;④最后涂上颜色,不一定通通上色,可以以渐变或点线面装饰的形式填充色彩。
7、透过作品欣赏,明确步骤,认知如何让作品画得更好。
老师继续透过展示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温故,明确如何突出主体和搭配色彩的技巧;让学生观察图画日记的特色,找出与一般画作的不同之处。(时间+文字描述),说明文字描述要求简练有趣。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文字被作者安排在图画中的什么位置呢?(背景空白处)
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补充说:“没错,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画面显得协调。”
8、透过作品欣赏,了解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结构和位置特点,回顾过去学习的知识(如何突出主体和搭配色彩的技巧)。
9、小结
人物:夸 张 生 动
文字:简 练 有 趣
四要:画面要饱满,造型要夸张,线条要流畅,主体要突出
9、进一步明确如何让作品画得更好。
10、课堂创作(第二课时完成)
作品要求:
①能用图画日记(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画出“我”难忘的第一次,着重表现“我”的神情、动态。
②画面构图饱满。
较高要求:
①用夸张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我”的神情和动态。
②画面富有趣味性。
老师巡视指导,对构思新颖的作品或表现突出的部分进行表扬,并展示给大家学习,针对个别同学再次面对面示范制作的要点和技巧,鼓励不足的同学。
10、课堂创作(第二课时完成)
①学生根据自己回忆和构思进行“我的第一次”主题制作。
②学生可举手向老师示意,请求指导,给予建议。
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评价与发展
第一课时:
老师选择值得表扬的作品让学生展示并自述介绍,老师点评。
第二课时: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如何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第一次”经历时的神情、动态,让画面富有趣味性。
第一课时:
学生听取介绍、点评和建议,促进第二课时更好地进一步创作。
第二课时: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让学生善于表达,分享创作的想法和乐趣。
课后延伸 最后建议大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对课本其他绘画种类作品的欣赏,可以尝试以不同绘画种类,用图画日记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童年的美好时光一一留在,记录下来。
1、听取老师的课后建议。 将美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达成“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