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三、创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再写天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四、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翻译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我要前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将尽未尽之时,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六、诗歌赏析
首联:以对偶点题。
“青山”即北固山,“客路”即旅人前行的路,“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到的,可见是诗人的想象,明写青山与绿水,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阔”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潮平”一语为“江春”一语作铺垫。“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用“生”“入”二字使“日”和“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这两句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尾联:表达思乡之情。
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愁。
七、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岁末年初时行舟江上的景象与情思。诗人泛舟绿水青山之中,看到春意萌动,海上旭日东升,北归的大雁从头上飞过,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从而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3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次北固山下》
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再写天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要前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白帆高
高悬挂。
夜将尽未尽之时,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诗歌赏析
首联:以对偶点题。
“青山”即北固山,“客路”即旅人前行的路,“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到的,可见是诗人的想象,明写青山与绿水,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阔”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潮平”一语为“江春”一语作铺垫。“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
诗歌赏析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用“生”“入”二字使“日”和“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这两句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尾联:表达思乡之情。
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愁。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岁末年初时行舟江上的景象与情思。诗人泛舟绿水青山之中,看到春意萌动,海上旭日东升,北归的大雁从头上飞过,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从而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