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伴我行——网络应用实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网络伴我行——网络应用实践》所讲授的内容,主要学习网络应用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操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单元主要是引领学生揭开互联网的神秘面纱,而本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使学生深入使用互联网,深入探索网络应用实践,是前三节理论课的延伸。由于移动终端处理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以其便捷性和功能性深受大家的喜爱,于是设计本课脱离计算机网络教室,以“手机”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手机APP体会科技进步给生活方式带来的诸多改变。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此前的三节课学生已然了解互联网基础理论和技能,这节课集操作性与娱乐性为一体,不但是前期理论的延伸,更是学生期盼已久的实际操作课。
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自来熟”特质,个别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应用一些手机APP,但却从没有得到过系统引领。本课的学习载体是“手机”,请学生自愿带连接4G网络的手机来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安装生活中常见的APP,使学生们感受移动生活的奇妙和便利,并指导他们正确合理安全使用手机和网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手机APP的使用功能;
(2)熟练运用搜索引擎、地图、微信、QQ等手机APP;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搜索引擎、地图、微信、QQ空间等手机APP,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合理并安全使用网络应用实践的意义;
(2)感受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奇妙改变。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常见手机APP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手机APP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室、手机、4G或者WiFi网络、常见手机APP
教学环节 任务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情境 感知 1.与学生互动老师游览过的城市——南京,播放视频和学生分享老师的所见所闻;
2.你能在没有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游览南京吗?旅行途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上网解决,手机是最方便的移动终端,引导学生利用手机APP和互联网解决问题;
3.下发“我的出游清单”,使学生分小组出游南京,并填写好出游清单。 1.与学生分享南京的美丽风光;
2.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和4G网络完成本课任务;
3.下发清单,组织学生分组和填写学案。 1.与教师互动;
2.在教师引领下使用手机;
3.浏览“我的出游清单”,并进行分组,填写学案。 1.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出游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请同学调试手机和4G网络,为本课进行硬件准备;
3.下发“我的出游清单”作为学案,既为学生课堂学习提供了思路,也是课后复习实践的材料;
4.分小组,实现合作学习,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
学习 应用 1.学习具体的APP操作之前,要和学生强调每个APP的学习要求:
(1)启动;
(2)在教师或同学的引导示范下操作;
(3)小组讨论;
(4)根据学案提示填写使用结果; 1.通过创设合理情境,使学生明确具体操作任务; 1.明确教师给予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1.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快速明确学习任务,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环节 任务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学习 应用 2.根据学案要求依次学习微信、QQ、百度搜索、墨迹天气、大众点评、去哪儿旅行、铁路12306、百度地图、美团、微信、支付宝、微信朋友圈等具体APP的应用及各种功能;
我的出游清单
大家好,我们小组一行 人下 周要去南京游玩了,现在,请我们做好出行前的准备吧!
请先组建一个团队,实现即时通讯!(微信/QQ)
了解情况 (百度搜索)
衣 (墨迹天气)
食 (大众点评)
住 (去哪儿旅行)
行 (飞机:去哪儿旅行)
(火车: 12306)
(公交: 百度地图)
终于到了目的地,好多人在排队买票啊,怎么操作才能又方便又经济的买到景点门票呢? (美团)
景区内太多的纪念品了,好想带回家,可是爸爸妈妈不放心我带现金出门,没关系,手机支付安全、方便又快捷。 (微信/支付宝)
拍了太多的照片,好想让没来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也看到。怎么和远方的朋友保持即时通讯呢? (微信/QQ)
想和小伙伴们会合一起玩,可是我找不到他们怎么办啊?不用问路手机定位导航来帮我们实现。 (百度地图)
回顾一天的行程,想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分享给大家,都有哪些办法呢?(微信朋友圈/QQ空间)
2.引导学生操作每个APP,促进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空间;
3.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点拨、纠正;
4.教师示范应用操作并完成学案;
2、根据教师的要求逐个学习APP操作;
3.根据教师的点拨,完成学案;
2.根据学案的任务设计,巧妙完成每一个APP的学习,层层深入、丝丝入扣;
3.强调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散思维;
4.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整学案,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形成内化; 25’
教学环节 任务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学习 应用 3.学习过程注意向学生传授互联网文化,比如中国互联网名人马化腾、马云等,学生不明白的事物,引导他们向搜索引擎寻找帮助;
4.学习完毕,要告诉学生,互联网是无限包容和多样性的,还有很多功能相似的软件等待大家去开发使用。 5.引导学生向搜索引擎寻找帮助。 4.根据教师的介绍了解互联网文化。 5.互联网文化的推介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5’
德育 渗透 1.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也带来很多问题,和学生们一起探索问题所在,并引导其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习惯和健康文明的上网方式;
问题一:不文明使用手机,如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奴、不沟通、不拍照不吃饭等等;
问题二:网络安全问题严峻,如支付安全、泄露隐私等等;
2、和学生分享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应该在路上。 1.引导学生分析网络应用实践带来的问题;
2.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有哪些,应该如何改正。 对于自控力还不强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应用实践有着超强的吸引力,所以本课的德育渗透必不可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