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2015)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2.计算机之魂--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连版(2015)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2.计算机之魂--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连理工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14 09:4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计算机之魂—计算机软件系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计算机之形—计算机硬件系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对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组成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软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通过初一的学习对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已经比较熟练,但是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只是一知半解,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机软件系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好的使用各种软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学会查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信息。
(2)学生能认识常见的办公软件,简单的编程软件和常见的图像视频动画等软件。
(3)学生会安装和卸载各种软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课的展示,直观认识各类软件。
(2)通过任务驱动学习方式,知道各种软件的名称和并能用自己的话归纳出各类软件的基本功能。
(3)通过实践练习,完成教学难点及细节的突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敢于动手实践,不断积累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关系。
(2)计算机的各类软件的分类和用途。
2、教学难点:
(1)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2)学生能运用各类软件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
2、下载好的软件。
学生:课前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分组协作的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注重引导与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归纳软件的分类和用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和使用各类软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平时大家利用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小伙伴计算机都做什么?
学生讨论:玩游戏,画图,听歌,玩游戏等等。
提出问题:这些活动都是通过什么进行的?是不是只要有计算机了,就可以完成以上的各类活动。
学生讨论,得到结果:不是,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才能完成以上的活动。
通过问题引导,创设情景,学生讨论,使学生能清楚的知道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区别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平时大家利用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小伙伴计算机都做什么?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出课题。
新授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关系。
通过提问和任务驱动,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的关系,会查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信息。让学生能简单的归纳平时经常使用的软件的分类和大致的用途。
通过一段微课展示,直观的展示一些平时常用的软件及其用途,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对常用的软件进行归纳
通过设置情景和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怎样安装软件,怎样卸载软件。教师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正确的下载和使用软件,自觉维护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结合自身使用情况,能说出自己需要的软件有哪些。
简单介绍手机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分清楚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
通过讨论,尝试归纳常用软件的用途。
通过教师设置情景和演示,学生自主安装卸载软件。
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自主掌握各类软件的用途和分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介绍,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通过情景,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通过观察、讨论、演示,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归纳总结 1、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收获的知识及易错点。
2、教师补充学生总结不完善的地方,并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每个小组对本节课知识点和易错点进行总结,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后作业 1、学生回家查看家里的电脑的操作系统和已经安装的各类软件。
2、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完善家里电脑的各类软件,并删除不常用的软件。 查看自家电脑已经安装的软件,进行归纳分类。 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本课所讲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