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新知导入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教材P28-31,结合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预习导学部分,
并根据不同颜色笔圈点标注
学生活动
1.说出公车上书的过程及变法维新的影响;列举维新派所开展的维新活动。
2.说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
3.评价戊戌变法运动在思想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内容。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马关条约》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1.序幕: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时间
地点
代表
目的
结果
1895年春
北京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考试的举人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失败。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时务报》
强学会
强学会
上海:《时务报》
天津:《国闻报》
《国闻报》
目的:“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2.发展:维新活动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的报纸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宣传变法思想
梁启超
(1873~1929年)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通议》
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
严复
《天演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变法图存为宗旨,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保守。宣传君主立宪,资本主义改良思想
促进了革命力量的汇聚融合,也使得中国的文化市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3.高潮:百日维新
时间:
标志:
1898.6.11---1898.9.21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背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除“旧”布“新”)
影响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经济
政治
文化
军事
1898.6.11-1898.9.21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治积极性提高;打击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角色体验
实业家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八旗兵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三个角色,谈谈百日维新对你们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
①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②
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③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4.结局:失败(戊戌政变)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杨深秀
刘光第
戊戌六君子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启示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学生活动:
1.学生结合导学案材料和所学知识小组讨论交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2.小组代表展示交流,小组其他成员补充。
1.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缺乏反封建勇气,只采取改良方法
2.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3.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又寄托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镇压和袁世凯的出卖。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序幕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随堂演练
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B
C
A
随堂演练
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6.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A
c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