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的美化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课是选自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在PPT中插入文字、图片,本课是前一课知识的延伸,主要学习如何选择设计模板,设置文本,设置图片,修饰视频,对幻灯进行美化。
我的教学思路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精讲,学生在自学微课后,进行自主操作,并请小老师进行演示示范,然后教师总结操作中的技巧,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对作品进行完善;拓展创作部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小组自由创作,随后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进行多元评价。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在PPT中选择合适的设计模板;
2、能对PPT中的文本、图片进行美化设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学生自主操作,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
2、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集体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制作、美化家乡景点幻灯片,激发学生爱家乡的热情,同时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作品的制作、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设计模板、美化文本、图片。
难点:正确把握设计原则,选择适当模板,对文本和图片进行美化。
四、教法学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五、教学准备:演示微课,教学网站,教学用PPT课件,图片素材,电子教材,学生导学案,背景音乐,奖状
六、教学过程:
理念:学生主体,先学后教。总体流程:导入——探究——总结——创作——评价
课前:问候,游戏,互动,分组,分发教材,选老师助理,发而资源包到学生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前课小调查(什么是PPT,会制作PPT幻灯片的?)
师:展示未经美化和美化过的两个幻灯片,让学生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方面,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美化幻灯片。
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进行幻灯片美化?
【设计意图】导入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什么要美化PPT,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美化。
(二)探究新知?总结指导
学习任务一: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利用PPT设计模板是用来进行统一风格设计。掌握文本、图片、视频的美化修饰。通过微课和学案自学,完成操作练习,展示操作情况。
师:在创作幻灯片时,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对象和场景选择合适的设计模板。
师:请同学们自主观看微课,学习学案,并根据要求完成未经美化的自主练习——《美丽的实验中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学生(小老师)在全班演示,师生对其进行点评。
学生根据提示完善自己的作品。知识点:
1、?设置文本:位置,大小、字体、字号、颜色、文本框修饰等,比如字体大小要根据版本,和谐一点,颜色搭配不要太花哨
2、?设置图片及视频:大小、亮度、对比度、添加边框和阴影等
?(三)小组合作,创作评价
学习任务二:学生作品创作(夷陵风景,三峡大坝。)
演示在PPT中插入图片、文本、视频的方法。
师:老师提供相关素材,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任选一个主题(要求至少制作三张幻灯片,要用到今天学到的美化的方法。)
生:小组交流展示作品,演示操作,老师点评。
?学习任务三:组内评价,选择一份作品上传到教学网站,全班互评作品。
师:小组内相互评价,推荐本组优秀作品,并上传到网站。
师:同学们对上传作品进行评价,展示作品,评选本班优秀创作小组2个,美化高手2人,并发奖。
?
【设计意图】微课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差异,既突破了重难点,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评价为学生完善作品提供了帮助,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提高学生的表达、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
?
(四)总结回顾?巩固新知
A、本课知识小结(PPT)幻灯片美化实现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设计模板
?设置文本:位置,大小、字体、字号、颜色、文本框修饰等
??设置图片及视频:大小、亮度、对比度、添加边框和阴影等
B、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
师生交流,老师公布联系方式(QQ,邮箱)。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轮廓,学生评价有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