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4 11:2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知识能力
1.(2019
安徽滁州凤阳二铺中学期中改编)《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
故名安石榴。”上述材料反映了(
)
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引进石榴种子
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C.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和西汉的文化交往
D.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寻求军事联盟
2.(2019
江苏盐城东台第五教育联盟月考改编)你或许听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你也许吃过香甜可口的哈密瓜。“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促进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B.促进中国和欧洲经济文化交流
C.使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权管辖D.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3.(2017
湖北鄂州中考改编)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张骞通西域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实施“推恩令”
4.(2017
山东济宁中考改编)2017

5

15
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下面示意图中空缺处应该是(
)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敦煌
5.(2016
湖北孝感中考)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6.(2018
北京西城期末)下列物产中,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包括(
)
①石榴
②丝绸
③香料
④水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15
山东潍坊中考)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8.(2016
广西贺州中考)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
9.(2015
山东临沂中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
2015

3

28
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
西



B.



期C.




D.




三年模拟
1.(2019
北京大兴一模改编,4,★★☆)与下列食物传入中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2.(2018
山东德州德城二模,2,★★☆)以下图片是考古发掘时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
)
A.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B.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长安和大秦C.丝绸之路巩固了西汉大一统的局面
D.丝绸之路加强了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3.(2018
天津北辰北仓二中第二次月考,10,★☆☆)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大大促进了汉朝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
A.地中海沿岸
B.孟加拉湾沿岸
C.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D.马来半岛
4.(2018
北京西城期末,17,★☆☆)以下事件中,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长期经营西域
5.(2018
福建莆田仙游期末,16,★☆☆)“东汉明帝时,他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并长期留守西域……”上述材料中的“他”是(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班勇
五年中考
1.(2018
湖南衡阳中考,3,★☆☆)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
西



D.



2.(2017
山东烟台中考,4,★☆☆)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
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古丝绸之路”开通于(
)
A.




B.
西


期C.




D.




3.(2016
湖南长沙中考,13,★☆☆)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项羽
B.张骞
C.蔡伦
D.华佗
4.(2018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28,★★☆)(节选)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5
年来,作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增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积极成果。
——摘自人民日报(3)阅读材料三,写出什么是“一带一路”。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
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
核心素养
1.某历史爱好者开展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看图说史】
(1)据图,指出“凿空”的含义。
【论从史出】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流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史实
丝绸、漆器等物品,凿井、冶铁和造纸技术
中亚的葡萄等农作物、印度的佛教
结论
(2)据表格的史实,请将推理得出的结论写入表格空白处。
【重走丝路】
现在你参加了一个旅行团重走丝绸之路,重温汉代的辉煌与繁荣,沿途经历令你惊叹不已。
以上(图
1、2、3)是你在旅途中经过的三个景点,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景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学以致用】
2019

4

27
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习近平主席洞察国际大势,结合中国发展和国际合作大局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是应对各国共同挑战、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目的是推动各国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2018
北京中考选考科目调研测试)(节选)交融·和解·担当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节选)
依据材料一,列举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外传和输入的文明成果。外







:
。输







:

(2)依据材料一,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1
知识能力
答案
B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把安石国的石榴引入了中原地区,这说明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答案
A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汉
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铸铁、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
A。3.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公元前
138
年、公元前
119
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
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故选
A。
答案
B
据题干“丝绸之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
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由此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故选B。
答案
A
本题考查汉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汉代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
答案
B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答案
C
题干材料描述了中国及东南亚的商品被输送到中亚、西亚和欧洲,说明当时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答案
B
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马来西亚发现的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印度尼西亚出土的汉代钱币和陶器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故选B。
答案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60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判断
A
项正确。
三年模拟
答案
A
根据所学可知,蚕豆、芝麻、核桃等食物都是在汉代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传入中原的,故选A项。
答案
A
材料中“出土于东汉贵族墓的古罗马玻璃瓶”“古罗马废墟帕米拉出土的中国汉朝绢”“汉代遗址出土的罗马帝国的银币”说明汉朝(东方)与古罗马(西方)之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这些交流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故选
A。
答案
C
汉朝的商人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答案
C
公元前
60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这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答案
B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三十多年。故选
B。
五年中考
答案
C
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故选
C
项。
答案
B
西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
B。
答案
B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汉武帝”,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故选
B。
答案
(3)“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张骞。
解析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张骞。
核心素养
答案
(1)含义:通西域(或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景点:楼兰故地或火焰山或玉门关遗址。理由:楼兰故地:楼兰是汉代西域的一个小王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火焰山:火焰山呈紫红色,山上寸草不生,在烈日照射下,山上红光闪耀,
犹如熊熊烈火,极为壮观;玉门关遗址:玉门关是汉代建立的重要关口,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关隘。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国与西方各国交往的一条重要商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解析
第(1)问依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张骞通西域的描述。第(2)问依据题干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这一结论。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选择印象深刻的景点,可以任选其中一个,只要围绕所选景点的突出特点进行描述即可。第(4)问联系现实生活可知,
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国与西方各国交往的一条重要商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答案
(1)外传:丝绸、瓷器等物品;四大发明、养蚕技术;儒家文化。输入:胡椒、亚麻等作物;天文、历法、医药;佛教、伊斯兰教。
(2)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发展;有利于沿线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知,外传的有丝绸、瓷器等物品;四大发明、养蚕技术;儒家文化。输入的有胡椒、亚麻等作物;天文、历法、医药;佛教、伊斯兰教。(2)依据材料一信息可知,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促进文化创新发展;有利于沿线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