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32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32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4 15:58: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2 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成语中也有“老气横秋”之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致远眼里的秋是怎样的,通过本文我 们也一起探究探究古代文人悲秋的社会心理。
【板题】:天净沙·秋思
二、文学常识
1.简介作者:(课件)
马致远(1250 一 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 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2.介绍“曲”这种文体:(课件)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朝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 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后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宋词蜕变,形成一种新兴的体裁,就是曲。很快,曲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
散曲是曲的一种,音乐性很强。曲分为两种,一是剧曲,是供上演的一种 歌剧剧本;一是散曲,是专供吟咏的诗歌。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也分为两类: 一类是小令,即小调,一般结构单纯,一首曲只用一个曲调(曲牌),而且一韵到底。《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的小令。另一类是“套数”,亦称“散套”,由至少两首曲调联合而成。由于散曲中每句的字数可以增多,所以比词更生动,更活泼,表现力更强。这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三、整体感知: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 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那么。就让我们依靠朗读,走近马致远,亲近这位名散曲作家,读懂这颗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1.试读一遍,找出问题。(课件)
教师小结:正音:枯藤(téng) 瘦马(shòu) 夕阳(xī)
2.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把握大意:
1、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句意: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2、小桥流水人家
人家:农家。
句意: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农家。
3、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句意: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远离家乡的地方。
句意: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流浪。
五、思考探究:
你能试着把它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吗?
示例: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的溪水边住着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中走着一匹瘦马。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六、重点解析:
1.首句:写“枯藤、老树、昏鸦”意图何在?
烘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连乌鸦都回窝了,自己却有家不能回。衬托主人公在西风古道上的奔波之苦。
2.写“小桥 流水 人家”作用何在?
引起游子对“家”的思念之情。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三种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
3.写“古道 西风 瘦马”作用何在?
烘托游子离家远行的凄凉。
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他骑着孤独的瘦马,独自走在羊肠古道上。此句是写路途,更是写人生,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心。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有什么作用?
点明时间;更点明主旨。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七、课堂练习:
1.点明本曲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描写景物渲染最悲凉气氛的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出自本曲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描写一幅乡村风光的语句是: 小桥流水人家。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读懂了一位 漂泊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一起领略了景中融情,情景交融的高妙写作技巧,还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是收获巨大!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读今古群书,写绚烂华章。做少年雅士,竞时代风流!
九、作业布置:
1、 熟读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2、根据本课所学,展开想象和联想,拿起手中笔,把这首小令改写为一篇融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散文,500字左右。
十、板书设计: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写景、抒情(乡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部编版 七上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2 、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知导入
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 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成语中也有“老气横秋”之说,今天我们 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致远眼里的秋是怎样的,通过本文我们也一起探究探究古代文人悲秋的社会心理。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朝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 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后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宋词蜕变,形 成一种新兴的体裁,就是曲。很快,曲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
“曲”的知识
散曲是曲的一种,音乐性很强。曲为两种,一是剧曲,是供上演的一种 歌剧剧本;一是散曲,是专供吟咏的诗歌。
散曲分为两类: 一类是小令,即小调,一般结构单纯,一首曲只用一个曲调(曲牌),而且一韵 到底。《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的小令。另一类是“套数”,亦称“散套”,由 至少两首曲调联合而成。由于散曲中每句的字数可以增多,所以比词更生动, 更活泼,表现力更强。这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天净沙:散曲曲牌名。
秋 思:题目。
诗题意思:写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走近作者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朗读。
4.学生齐读。
品读欣赏
正音:
枯藤(téng) 瘦马(shòu) 夕阳(xī)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初读感知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句意: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
人家:农家。
句意: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农家。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句意: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远离家乡的地方。
句意: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流浪。
你能试着把它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吗?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的溪水边住着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中走着一匹瘦马。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思考探究
烘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连乌鸦都回窝了,自己却有家不能回。衬托主人公在西风古道上的奔波之苦。
1.首句:写“枯藤 老树 昏鸦”意图何在?
重点解析
引起游子对“家”的思念之情。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三种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
2.写“小桥 流水 人家”作用何在?
烘托游子离家远行的凄凉。
3.写“古道 西风 瘦马”作用何在?
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他骑着孤独的瘦马,独自走在羊肠古道上。此句是写路途,更是写人生,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心。
点明时间;更点明全曲的主旨。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有什么作用?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1.点明本曲主旨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描写景物渲染最悲凉气氛的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课堂练习
3.出自本曲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
4.描写一幅乡村风光的语句是: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读懂了一位 漂泊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一起领略了景中融情,情景交融的高妙写作技 巧,还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 生活中,读今古群书,写绚烂华章。做少年雅士,竞时代风流!
1、熟读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2、根据本课所学,展开想象和联想,拿起手中笔,把这首小令改写为一篇融 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为一体的散文,500字左右。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写 景
抒 情
烘托
思乡
苍凉
荒凉
恬静
断肠
对比反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