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目标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1 观潮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总写“奇”的特点。
语文百宝箱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杭州湾喇叭口地形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和同桌互读生字。
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初读课文
大潮 盐官镇 据说 大堤 宽阔 屹立
昂首 盼着 滚动 顿时 逐渐 横贯
一堵 犹如 震动 霎时 余波 薄雾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初读课文
大潮 盐官镇 据说 大堤 宽阔 屹立
昂首 盼着 滚动 顿时 逐渐 横贯
一堵 犹如 震动 霎时 余波 薄雾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hào
yì
zhèn
前鼻音
bēnɡ
后鼻音
yán
ánɡ
dùn
dǐnɡ
fèi
ɡuàn
shà
yú
bó
初读课文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沸:锅里的水煮开了。
初读课文
顿
棚
木
崩
炖 火 页
蹦
足
崩
山崩地裂
山
初读课文
震
晨
振
zhèn
chén
zhèn
震( )
晨( )
震动
早晨
振( )
振奋
潮
据
堤
阔
盼
滚
渐
堵
犹
崩
顿
逐
震
霎
余
初读课文
据
堤
盼
滚
堵
犹
崩
顿
震
霎
初读课文
左窄右宽
上扁下长,上收下放
左右同宽
hào( )
①名称;
②记号,标志;
③表示次第或等级;
④指某种人,如病号;
⑤量词,用于人数;
⑥标上记号;
⑦号令,命令;
⑧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
⑨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如冲锋号。
多音字
初读课文
号
号码
hào
①大声呼喊。
②大声哭。
háo
háo( )
风号浪吼
养鸟、虫的器具,用竹、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
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的器具。
多音字
初读课文
lónɡ
遮盖,罩住;
比较大的箱子。
lǒnɡ
____鸡笼
____笼罩
笼
lónɡ
lǒnɡ
潮来时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潮来前
初读课文
潮退后
潮退后
潮来前
潮来时
品读课文
潮来前
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试着想象这些景物的画面。
品读课文
潮来前
再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一说: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色如何?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江
人
品读课文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平静
江
品读课文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心情急切
人
品读课文
病房里不时传出病号(háo hào)的哀号(háo hào)声,听了让人心生怜悯。
薄雾笼(lónɡ lǒnɡ)罩下的树林像一个巨大的鸟笼(lónɡ lǒnɡ)。
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
√
√
.
.
.
.
随堂练习
大潮 盐官镇 据说 大堤 宽阔 屹立
昂首 盼着 滚动 顿时 逐渐 横贯
一堵 犹如 震动 霎时 余波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复习回顾
大潮 盐官镇 据说 大堤 宽阔 屹立
昂首 盼着 滚动 顿时 逐渐 横贯
一堵 犹如 震动 霎时 余波 薄雾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第2课时
潮退后
潮来前
潮来时
品读课文
自由读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3
4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声音:好像闷雷滚动→越来越大。
江面:风平浪静,无变化→一条白线
品读课文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将“潮声”比作“闷雷”,暗示了钱塘潮宏大的气势。
比喻
品读课文
潮声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品读课文
由远及近
潮来时
范围广
浪头高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充分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品读课文
比喻
夸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三句更具体
品读课文
状态
数量
声音:
( )——( )——( )
江面景象:
品读课文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 )——( )——( )
——( ) ——( )
风平浪静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两丈多高的水墙
白色战马
钱塘江大潮
品读课文
潮退后
潮来前
潮来时
品读课文
潮退后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气势宏大、壮观
品读课文
声音:风号浪吼。
江面:余波涌来。
钱塘江大潮——盛赞钱塘湖
潮来前——江面平静
潮来时——声音、颜色、
形状、气势
潮去时——余波汹涌
盛赞钱塘潮
观潮
结构梳理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钱塘江观潮的盛况。作者生动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拓展一
拓展二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呢?
拓展一
拓展延伸
游客朋友们,欢迎您来钱塘江观潮。你听到了吗?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可江面还是风平浪静。你看,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移动得很快,越来越粗,横贯江面。潮水已经涌起两丈多高了,就像是一堵白色的水墙。潮水越来越近了,就像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你听,那声音快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游客朋友们,你们认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吗?
返回
拓展延伸
七绝 观潮
毛泽东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
拓展二
返回
拓展延伸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_____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_____,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____千万匹白色战马____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横贯
翻滚
犹如
随堂练习
二、课外阅读。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随堂练习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指导:课文朗读的总体语调是激昂的,语速、语调前后变化很大。潮来前,语速放慢,语调略显平静。随着大潮的到来,朗读第3、4自然段时,语速略快,语调高昂起来,并加强语气。潮头过后,朗读的语速渐渐放平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背诵指导:
借助提取的关键词进行背诵。如,第3自然段:隆隆的响声→潮来了→踮着脚→风平浪静→一条白线
第4自然段:很快地→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示例一: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潮来前”幽远、宁静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横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的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那景象真是太美了。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示例二: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气势磅礴的画面。最先是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过了一会儿,江面出现了一条白线,接着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白浪翻滚,形成一堵水墙,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这画面太壮观了!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仗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老师指导: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课文描写大潮到来时的内容是第4自然段。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诗意:
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课文中与前两句诗相关的句子是:①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②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与后两句诗相关的句子是: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你还知道哪些“天下奇观”?
在地图上找一找钱塘江的位置, 动手查查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其它资料。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