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编号 周 号
课题 2.《我爱这土地 》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在有感情地朗诵中,体会诗的情感美;
2.在品析诗的语言中感受诗的意境美及写法美。
学习重难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
学 习 内 容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听一听,知识积累 (说明:本环节中的积累可以是1.本课重点词语的解释2.知识链接部分的文学常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嘶呀 暴风雨 悲愤
B.汹涌 击怒 腐烂
C.喉咙 止熄 吹刮
读一读,思考问题
初读:大声朗诵
女声与男声比赛诵读。
女声评价男声的诵读,男声评价女声的诵读,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思考1.题目是“我爱这土地”,这里的“我”和“土地”分别指什么?有人说这首诗歌表达的是鸟儿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样理解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再读:赛诗
体验活动:两个同学一组,请为本诗设计一个朗诵角本,一个同学展示解说,一个同学为大家展示诗朗诵。(展示与解说的应当基本匹配)小组内推选最好的一组进行班展。
三、议一议,讨论问题
我发现的新问题:
。
四、展一展,释疑解惑
找三个小组展示自己朗诵角本和解说,其他小组给出听评建议,并说出自己提出建议的理由。(从内容、表达方式及用词的角度解说或提出建议。)
五、练一练,能力提升
诗词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请你设想,你如果是自然界的另一种动物、飞禽或者景物,是否也能像表达出作者想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呢?或者,你还是鸟儿,别除了歌唱,有没有其他方式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呢?请写或仿写一两节小诗,寄寓你的情感吧。(并布置《艾青诗选》诗歌朗诵会)
学法指导一:
书写要快速、正确、美观。
学法指导二:
1.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会的圈出来,组长负责检查组员独学情况;
2.朗诵角本的设计:
包括:男生、女生的诵读内容,合诵的部分。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哪些句子的语调应当激昂,哪些应该舒缓,哪些句子处理的时候句子应该加快语速,哪些句子应该放慢语速,哪些应当突出气势。
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读出感情。可以在需要重读的词语下面加点,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画斜线,在需要拖长声调的地方画破折号,用升降号标出语调。
学法指导三:
步骤1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对所有问题排查交流;
步骤2已完成同学对未完成同学讲解(红笔补充纠正);
步骤3有疑问同学向其他学生发问,共同解决;
步骤4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准备展示内容与方式。
学法指导四:
展示分工:A明确展示任务及职责;
B.组员熟记需展示内容;
C.听展者作好记录。
要点记录
A、用黑色水笔内容要点;
B、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学法指导五:
当堂完成,如有时间可展示。
知识链接一:
诗的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1932年致力于美术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后来,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二、欣赏诗歌的角度:
1.知人论世;2.抓住诗眼;3.分析意象:
4.知晓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5.了解写法: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