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导学案(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秋天的怀念 导学案(2课时,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4 15: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秋天的怀念》
教师寄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
【学习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学习重点】
1、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学习难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史铁生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伟大、毫不张扬的爱。
【自主突破】
1.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 )( ) 暴怒( ) 沉寂( )
捶打( ) 憔悴( )( ) 央求( )
诀别(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喜出望外:
②翻来覆去:
③恍然大悟:
④名副其实:
3.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72年即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的代表作有《秋天的怀念》《
》 《 》等。
【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4.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 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6. 文中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7. 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拓展延伸】
8.阅读下面的语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品析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并体会其作用;领悟文章主题。
【自主突破】
1.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_______ _(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2)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________(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是什么心情?
(3)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________(颜色鲜明而美丽)。
(4)他再三________(恳求,乞求)父母让他暑假去华山玩耍。
2.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3.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 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 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合作探究】
4.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体会母亲的心情。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


(2)“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5. 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6. 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拓展延伸】
7. 本文最后一段借景抒情,语言朴素、简练。请试着写一个描写景物的小片段。(50字左右)




【总结反思】
秋天的怀念
第一课时
1. tān huán bào jì chuí qiáo cuì
Yāng jué
2. ①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②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③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④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
3.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合欢树
4. 文章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5.文中怀念的是“母亲”。两次写到秋天。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6.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7. 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以及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8.略
第二课时
4.(1)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一个“挡”字,写出了母亲的细心。她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3)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5.(1)这个句子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烘托出了“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2)通过描绘生命力蓬勃的菊花,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烘托了“我”走出孤独、痛苦、绝望的心情谷底后的坚强、乐观精神。
6.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7. 【示例】正是荷花飘香的季节,整片荷田闪烁着金光。一朵朵的荷花有的带着水珠盛开,有的含苞吐蕾,有的似开非开,挤满荷田,等待着俏丽的采莲女来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