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从印度民族复兴看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问题思考:你了解的印度是怎样的国家?
第一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检阅印度兵团
印度兵团与英军在一欧洲农场整休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
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
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
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1918年)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
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圣雄”甘地
甘地思想:①政治主张:非暴力斗争实现印度的独立
②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③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A.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B.拒绝在英办学校读书;
C.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
D.拒绝纳税,等等。
问题探究:例举近代中国与外国的战争后,中外文化之间碰触与交流的事例。
不同文化的碰触与交流
其他地区与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问题思考:一战后欧洲出现了哪些新的国家?
一战前后欧洲的版图变化
中国的反帝爱国斗争(1919、1921年)
埃及华夫脱运动(1919年)
第二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
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
印度获得民族独立
蒙巴顿与尼赫鲁讨论印巴分治方案
1947年8月,印度独立
其他地区与国家的民族解放
1959年古巴卡斯特罗
纳米比亚的独立庆典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第三幕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印度的现代新文化
问题思考:本段印度歌舞视频,如何体现印度现代新文化是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提示:可从服饰、舞蹈风格等方面分析)
融合了西方元素的印度舞蹈
政治: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议会民主制
经济军事:学习西方科技并不断创新
语言:保留英语为主要官方语言之一
接受学习西方文化
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锡克教
耆那教
注重发扬传统文化
印度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佛教
拜火教
保留独特的传统服饰
李光耀谈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高不了家庭……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
其他国家的文化复兴
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
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
新加坡港现代化的大型起重设备和运输机械,是亚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伊斯兰教
埃及复兴民族文化
欧美建筑与阿拉伯建筑并存的开罗“千塔之城”
“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文明共存。”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问题思考:从印度、新加坡和埃及的文化复兴,你得到怎样的启迪?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并不相同。……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被征服、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
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
学习拓展(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结合所学,选择若干案例,谈谈战争是如何影响文化的碰撞、交流与发展的。(提示:例如一战后土耳其凯末尔改革、一战后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二战后越南的民族民主运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