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残阳照水
新月东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
RJ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语文要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
西林壁》;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并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阅读
暮江吟
[唐]白居易
资料推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生字导学
1.会认字
瑟
sè
暮(mù)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sè)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爱
珍珠
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写景、黄昏江景
精读课文
诗中哪两句描写了这幅画面?这两句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的?
残阳照水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
江水
体会“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用得妙在哪里。
体会“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两个“半”好在那儿?
你从“一道残阳铺水中”体会到什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两句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露(珍珠)
月亮(弓)
《暮江吟》这首诗描写了(
)时节,从(
)到(
)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
)以及作者对(
)之情
。
深秋
傍晚
夜晚
热爱大自然
暮江美景的喜爱
结构导图
热爱大自然
暮江吟
傍晚
入夜
夕阳西沉
晚霞映江
弯月初升
露珠晶莹
题西林壁
[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资料推送
多音字
hénɡ
横
横线
横冲直撞
运用:这个阿姨无视小区进出的规章制度,横(hénɡ)冲直撞,还对劝阻的工作人员大喊大叫,真是蛮横(hènɡ)无礼。
hènɡ
蛮横
骄横
题西林壁
[宋]苏轼(shì)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yuán)身在此山中。
因为
精读课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哪句诗描写作者观察方位的?找出表示观察方向的词语?
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高看
低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
结构导图
旁观着清
当局者迷
题西林壁
写景
明理
—横、侧、远、近、高、低
不识—真面目
只缘—此山中
—变幻莫测
深刻道理
第二课时
阅读策略
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描述(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
本文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景物的,《暮江吟》描写了从傍晚到夜晚的景色;《题西林壁》描写了诗人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观察到的庐山不同的样子;《雪梅》描写了梅与雪各自的优缺点。三首诗都对景物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描写,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起来回味无穷。
雪梅
[宋]卢钺
作者简介
卢(lú)钺(yuè),字威节,宋朝人。
资料推送
生字导学
1.会认字
骚
sāo
多音字
jiànɡ
降
降落
下降
运用:一场大雨降(jiànɡ)落下来,高温很快就被降(xiánɡ)服了。
xiánɡ
降服
投降
雪梅
[宋]卢(lú)钺(yuè)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ɡ),
骚(sāo)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
雪却输(shū)梅一段香。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
【降】服输。
【评章】评议。诗中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逊】不及,比不上。
精读课文
从诗句中找出描写雪和梅花的特点的词语。
雪
梅花
白
香
这两个特点能比较出它们谁输谁赢吗?为什么?
我们从诗句中明白(
)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
)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
怡人的清香
颜色洁白
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构导图
雪梅
起因
结果
梅雪争春
梅:幽香
雪:洁白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课后扩展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