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一、练基础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jí)
水何澹澹(dàn)
B.幸甚至哉(zāi)
山岛竦峙(sǒng
chì)
C.洪波涌起(yǒng)
子规啼(tí)
D.风正一帆悬(xián)
秋风萧瑟(xiāo
s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枯藤/老树/昏鸦
4.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5.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心情。
7.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
,
;表达乡愁的句子是:
?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
,
。
【答案】
1.
C
2.(1)到达,登上(2)水波荡漾的样子(3)耸立(4)达到极点(5)停宿(6)指夜将尽未尽之时。(7)柳絮。(8)给。
3.
C
4.
A
5.
D
6.
D
7.(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1.
碣jié
峙zhì
悬xuán
2.
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C项的停顿不准确,应该为: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关系的一句诗。
4.
A中应是“《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古体诗”。
5.
本题考查对偶。要解答本题,考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知道对偶句的特点。对偶一般讲究两两对仗,工整和谐。D项不对仗。
6.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D项表述有误,“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欢快心情”表述错误,这首曲抒发了天涯漂泊的游子的惆怅凄苦及思乡之情。
7.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二、练重点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
、
。
2.请描述画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二.阅读古诗《观沧海》,完成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
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
【答案】
1.青山
绿水
2.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3.
自己的雄心壮志
4.
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象,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
1.注意题干中要求“首联中”,故是“青山”和“绿水”。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通过想象和联想,把画线句的美丽画面描述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结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来分析情感即可。
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精妙的字的能力。赏析字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时必须结合相关的诗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