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秋天的怀念课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秋天的怀念课课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5 18: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
一、练基础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
?
??,?
??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散文集《?
??》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瘫痪(  )(  )  侍弄(  )
鲜血(  )(  )  整宿(  )
(2)辨字组词:涣(  
) 焕(  
) 痪(  
)
燥(  
) 躁(  
) 噪(  
)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瘫痪 雁阵 砸碎 爆怒无常
B.憔悴 央求 漂落 喜出望外
C.昏迷 深沉 整宿 絮絮叨叨
D.可恨 决别 侍弄 泼泼洒洒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是本义的一项是
(  )
A.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D.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B.困意来袭,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让人很痛苦。
C.约翰逊-弗里兹表示,美国是时候改变咄咄逼人的姿态,与中国进行合作了。
D.正月初一,同安区民俗文化展演为市民献上了一场惟妙惟肖的新春文化盛宴。
6.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7.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答案】
1.史铁生

务虚笔记
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
2.(1)tān
huàn   shì
?xiān
xuè
?xiǔ
(2)涣散  
焕发  
瘫痪
(2)枯燥
 躁动  
噪声  
3.C
4.A
5.D
6.B
7.B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主要是要熟记作者,年代,根据内容分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和形近字组词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书写的辨析能力。A项“爆”应为“暴”;B项“漂”应为“飘”;D项“决”应为“诀”。
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运用。A项“田地”是“地步”的意思,不是本义。
5.
D项中“惟妙惟肖”的意思是形容工艺品等十分精妙逼真,不能修饰“文化盛宴”。
6.
A项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C项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跑”和“踩”加双引号。
7.
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由”“写成的”。
二、练重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文中“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4.如果将这篇课文的标题改为“怀念”好吗?为什么?
【答案】
1.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2.(1)
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儿子不答应的复杂心理。
(2)
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生活极度绝望的心情。
3.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
4.不好。因为“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失落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也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开始。标题中有“秋天”两字更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解析】
1.本题是对内容分析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从“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以看出母亲的艰难是人到中年,儿子却双腿瘫痪。母亲的艰难还表现在自己重病,还要照顾“我”的生活和情绪。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1)此句运用语言描写和“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的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儿子不答应的复杂心理。(2)运用了语言和“狠命地捶打”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生活极度绝望的心情。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意。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中母亲躲出去是因为体谅“我”心中的痛苦,偷偷听儿子的动静,是担心“我”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来,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
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分析标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去综合分析,不能随心而欲。从全文内容来看,母亲是在“秋天”求“我”看花的,她正是“秋天”离开人世的,结尾我们是在“秋天”再去看菊花的,“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而且文中母亲的坚强,与“秋菊”想似,“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