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第2课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第2课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9-14 18:1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术鉴赏:第2课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对美术作品基本要素的综述。作为教材的纲要,为后面课程中作品的鉴赏提供基本思路。美术作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包括线条、色彩、材质、空间是指作品创作的题材、主题以及创作的情境。美术作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属于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何种门类,都是由内容与形式共同组成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美术鉴赏的路径,并对美术作品中的对比、层次、对称、平衡等处理手段及其展现的美感有所领悟。
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了解美术作品由哪些元素组成,培养图像识读的能力。能够对作品的形式要包括线条、色彩、材质、空间与作品的内容要素包括题材、主题和情境进行分析探究文化理解:通过探究式学习,领悟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深刻理解丰富多样的美术世界一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家,运用不同形式与内容,创作出各具特色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西方作品在表现技法、风格与文化.上的差异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准备好教材中经典作品的高清图,做好电子课件讲稀和教学设计思路。
预设本节课各环节易产生的问题以及教学的策略。整理出知识要点,设计学案,分发给各学习小组。
预习本课知识,要了解教材中出现的图片信息。
教师做好新授知识的梳理和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学生预习教材,做好上课准备。
导入启发 展示一组(5;-8幅)不同类型的名家作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主动思考问题:观察这组美术作品,说说为什么能给观者不同的感受,引出本课的基本问题:
1美术作品由哪些元素组成?
2.我们如何进行鉴赏活动?.
发挥观察能力,同时思考问题;感悟美术作品的魅力
以图像观察的方式引发思考,调动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探兖欲望。
探究发现1 展示一组教材中的名家作品(58幅)
问题情境: 我们观察这些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具体的不同在哪儿?
总结出鉴赏要素:
形式:
1.线条:
线条在美术表现中有哪些作用?
线条的变化会给人哪些不同感受?.
《八十七神仙卷》《戴草帽的自画像》中的线条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探究与发现:
参照本课对《市担婴戏图》的分析,尝试对戈雅<1808年5月3日>的线条运用进行鉴赏。
2.色彩:
色彩搭配的特点有哪些?
色彩与画面内容的关系?
探究与发现:
看看室外景物,发现并描述色彩变化。
3.材质:
材质对子美术作品产生怎样的作用?
绘画如何表现材质?
雕塑如何用材质来传达艺术感受?
4空间:
空间在雕塑中是如何表现的?
西方的线性透视法如何表现空间?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三远法”如何表现空间?
结语:通过对以上线条、色彩、材质,空间等形式元素进行分析的鉴赏方法,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审美特征、时代面貌和地域差异。 分组研讨:
现察作品中线条用的特点,阅读《古画品录》《历代名记》中关于线条的描述。
阅读和讨论作品中线条给自己的感受。
对戈雅《1808年5月3日》中的线条运用进行分析。
观察作品中色彩运用的规律。讨论相关问题。
观察作品中材质的表现效果,探讨材质对美术作品的意义
观察作品中空间的巧妙运用。
讨论交流,了解空同在三维美术作品和维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通过图像识读对作品的线条,色彩、材质、空间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艺术作品的形成元素。
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和图像观察,为今后鉴赏作品的水平提高奠定基础。形成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等素养。
通过这两幅作品的感知,理解材质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通过探究,引发思考、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素养

探究发现2 二、内容:
1. 题材:
美术作品一般包括哪些题材?
2.主题:
主题对美术作品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探究作品的主题?
探究与发现:
分析王式廓《血衣》中的人物布局与形象刻画,并解读该画的主题表达。
3.情境:
理解艺术家创作的情境对美术鉴赏有何意义。
结合问题,理解不同主题取材的范围及其特征。
探究作品主题及主题对美术作品的意义。 通过对题材、主题、情境进行探究和理解,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经过问题探究和图像观察,为今后鉴赏作品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产生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领会作品的取材范围、作品的中心思想、作品的创作情境对美术鉴赏的意义。

探究发现3



探究发现4


课堂总结.
本课着重探讨美术作品的要素组成,体会不同的作品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认识美术作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通过学习鉴赏方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掌握观察要点,促进鉴赏能力的提升
学习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
1.能否了解美术作品有哪些形式要素?.
2. 能否了解美术作品有哪些内容要素?
3. 你能运用今天学习到的鉴赏方法鉴赏其他经典美术作品吗?
自评与互证,在学习评价中提升。依据教材附录中本课的“学生学业水平价表”进行自我评
价.
教师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对应
课的“评价量规”,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拓展学习 谈一谈康斯太布尔的《T草车》与董希文的《春到西藏》给你的不同感受,并分析其原因,写一篇美术鉴赏报告。 课后查阅资料,运用课上学习的鉴赏知识撰写报告 将所学的鉴赏知识运用于今后对其他作品的观察与分析,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