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设计思路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加强向知识的过程转化.”“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学习本节内容时,考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及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棉球蘸少许水在黑板上写字,请同学们观察水的变化实验引入新课,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蒸发;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去做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主动参与探究,经受感悟,体验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投影和课件的展示:“火洲”的坎儿井,激发民族自豪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与生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悟到我们要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做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四、教学资源
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玻璃板、秒表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演示:将棉球蘸少许水在黑板上写个“水”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 问:减少的水哪里去了?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水变少了,有的看不见了。同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下雨后地面会干等。
由液态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
由常见的生活现象,顺利的引入本节课。
进行新课 (一)汽化: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提出问题]
你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
[实验演示一]
1、蒸发吸热:
在学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
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蒸发的特点:
同学们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那么冬天温度低,水能蒸发吗?这说明了什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思考:在晒粮食(衣服)时,要使粮食(衣服)干的快些,怎么办?
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粮食(衣服)干的快呢?(如图1)
[学生活动二]
要使玻璃板上的酒精蒸发快些,我们采用哪些措施?
谁能总结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要减慢液体蒸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通过以上研究谁能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么?
放映课件:“火洲”里的坎儿井,介绍坎儿井工程可以与长城媲美,它的建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观看,坎儿井用到了哪些知识?
沸腾
[学生活动三]
水的沸腾(组装实验仪器,如图2)
1、条件:
水沸腾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对水加热?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条件: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
沸点:
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我们把液体沸腾时温度称做沸点。请同学们阅读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思考液体沸腾需要哪些条件?
(四)蒸发和沸腾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知道了水沸腾时的特点,那么它与蒸发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教师可适时点拨,让学生概括。
学生讨论后由教师总结: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吸热。
不同点: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2、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3、蒸发是缓慢汽化,沸腾是剧烈的汽化。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汽在生产上有没有应用呢?请同学们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抢答举例:地上积水变少,晒麦子,湿衣服变干,等等。
学生体验:手背感到冷。
观察:温度计示数降低。原因是:蒸发吸热。
学生交流总结:水能蒸发,蒸发的比较慢,这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学生抢答:在太阳晒下、 推开晒、在通风处粮食会干的快些。
学生讨论回答:在太阳晒下粮食中的水温度高;推开晒时水的表面积大;在通风处粮食上面空气流动快些,加快蒸发,所以粮食干快些。
学生抢答:加热、吹风、摊开等等。
学生交流总结: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学生观看课件:“火洲”里的坎儿井。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回答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并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新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大胆的猜测,可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生活情景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水沸腾的实验装置的组装,让学生动手,并反思石棉网的作用,讨论如何使水在较短的时间内沸腾。
启发学生的总结能力。
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内容和方法。 让学生学会小结,学会梳理知识。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的形状及作用。
做饭时,用大火把饭煮开后,为什么又改用小火?
查阅资料:
联系生活实际,从物理走向社会
六、板书设计
汽化和液化
汽化
(吸热)
1.定义:液态 气态
汽
A:表面积
蒸发:影响因素 B:温度
化 C:空气流动速度
2.方式
特征:沸腾时加热温度不变
沸腾: A:达到沸点
条件
B:继续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