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百分数的意义苏教版(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百分数的意义苏教版(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15 07:01:10

文档简介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应用。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学生感兴趣的追星话题引出袁隆平做水稻种子发芽实验的问题,课件展示:
品种
实验种子数(粒)
发芽种子数(粒)
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
一号
25
16
二号
20
13
三号
30
18
1.提问:几号种子的发芽情况最好?可以怎样比较?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经过猜测、争论、可能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例如算出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再比较。
3.引导学生明白:要确定三个品种的发芽情况,只知道发芽种子数这一个条件还不行,还需要知道实验的种子数分别是多少。体会到:要整体评价种子的发芽情况,应比较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在统计表下面加上“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一行。引导学生填表格,完成统计表。
(二)引入百分数,揭示百分数的意义
1.指名说说、、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准确说明这三个数表示的意义。例如表示一号品种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二十五分之十六。
2.根据上面的结果,你能比较出哪个种子的发芽情况最好吗?
让学生明白比较出哪个种子的发芽情况最好其实就是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那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指名学生回答改写后分数的结果。
指出: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64%,65%,60%,引出百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百分数
3.初步揭示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一百分之六十四?组织学生准确说出表示:一号品种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一百分之六十四。让学生分别说说、的含义。
4.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1)学生自学教材85页的第二段。提问:通过阅读这段材料,你知道了什么?
示范64%,65%的读、写方法,并要求学生一起读、写。
(2)64%
读作:百分之六十四。(提醒学生百分数不读作一百分之几,而要读作百分之几。)
(3)要求学生把和改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三)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并出示课件。先让学生读出题中的百分数,再说出含义。(要注意引导学生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例如“80%棉”表示棉材料占衣服材料的。),引导学生得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四)教学“试一试”
1.引导学生填空后,提问,第1题中是把哪一个数量看做单位“1”的?(女生人数)
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几份?(45份)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45:100)
2.第2题中75%表示什么?单位“1”又是什么?第3题中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明确:近视率表示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五)巩固应用
出示课件:提问下面的分数能写成百分数吗?
1.一张桌面的宽是长的。
2.一张桌面的宽是米。
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并阐述原因,从而总结出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六)总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表示某个具体的数量;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七)环保小知识
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四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游戏环节
课件展示成语中的百分数,例如一箭双雕:200%
,百战百胜:100%,百里挑一:1%......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九)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懂的及时向老师说。
2.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只要100%地相信自己,100%地付出努力,就会100%地收获成功,考上理想的初中,为小学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
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64%
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组织学生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疏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
难点: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及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姚明图片)
师:认识他吗?你们了解他的什么情况?
师:这里有一项关于投球的数据统计:(出示)
2.
导入课题
师: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认识的举手!(请个别学生回答:你知道这是什么?)像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师: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研究百分数。(板书完整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通过数据,引出概念
1.情境例题:
师:下面是三位同学在训练时的三场投篮情况:(出示)
如果你是教练,你能分析三位同学在这三场投篮训练中,哪一场投篮更准吗?
小强
小明
小军
投篮次数
25
20
30
投中次数
16
13
18
同桌讨论,集中汇报。
师:谁来说说看?
生1:小军投球准,因为他投中次数最多。
生2:小明投球准,因为他没投中次数最少。
(1)澄清两个提问。
①要知道谁的投篮更准,是否只看投中的多或没投中的少就可以了吗?
②要知道谁的投篮更准,那就是要比较什么?
引导得出:要看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教师要求学生计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并完成表格:
分析
师:现在你能比较哪一次更准了吗?为什么?(分母不一样,不好直接比较)那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来呢?(引导学生把这三个分数转化为分母是100的分数)
师: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们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追问:表示什么?呢?现在你能看出哪一次投篮最准了吗?
3.
说说这些分数的特点。
比如说表示的就是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六十四。谁能说说、的意义?像这样表示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就是百分数,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板书)百分数又叫百分率、百分比。
4.孩子们,刚才我们已经已经认识了百分数,和百分数交了朋友,但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母是100的数,怎么写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85页第二段的内容,了解百分数的读写方法。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师: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我们以姚明在第一场训练中的成绩为例,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写写看。(老师板书示范。写作:64%,读作:百分之六十四。注意:“%”的写法;“百分之六十四”不要读作“一百分之六十四”)你能写出
5.完成练习四第一题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百分数吗?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学生发言)生活中的百分数很多,老师也找到一些,与大家一起来看看。
6.你能写出横线上的百分数吗?
三、知识拓展延伸。
1.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要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课件出示)
2.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1)一堆煤吨,运走了它的。
    
(2)米相当于米的。
  
师生讨论:
  
这两句话中的五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哪几个不是,为什么?
  
谁能说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了这么多百分数的知识,放松一下玩个游戏好吗?一起猜一猜。
四、回顾总结
1.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老师送大家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组织学生讨论足球运动员参加罚点球比赛,应该选什么样的队员去比较合适,由于学生上学期已经学会计算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很熟练的算出了三名运动员罚中的可能性,在比一比谁的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最高的过程中引出了百分数,此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学生已初步感悟出百分数的含义,也初步感受了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生活中见过的百分数,再出示一张调查记录单,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并让学生选取典型的例子汇报,让学生说说这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四、练习有层次、有拓展、有坡度
在最后一个换节我设计了拓展联系,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说一说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例如上半年完成了任务的60%。学生想到了还有40%没有完成;上半年的进度很快,他们的效率很高;他们先紧后松。又如我国航天发射七次,都成功了。这里面没有百分数,学生说出了里面含有100%;我国的航天科技非常先进,我为我们国家感到自豪,对学生也进行了一定的思品教育。认识百分数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为什么需要产生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并学会将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交流、表达和比较,从而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及百分数数感的培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理念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的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受到百分数的独特作用,从而感受到百分数的价值,深刻领会百分数的意义,特别是认识到百分数为何又叫“百分比”和“百分率”,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收集贴近实际的、生动的百分数材料,力求让学生经历生动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学习过程,力求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增强学生收集、统计、分析、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享受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为此我设计了“?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自主交流,建构模型-----合作探究,完善认识----拓展应用,加深理解”这样的思路。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三年级同学篮球速递获胜后开心的场面,他们姿态各异,个个脸上洋溢着拼搏获胜后的喜悦。同学们领取奖状时合影留念,里面有我们熟悉的面孔,让我们伸出双手鼓掌为他们喝彩。
1.出示表格1:学校篮球队参加了三场比赛,王老师记录了这三场比赛中的投篮情况。
场次
投中次数
第一场
16
第二场
13
第三场
18
师:看了这张表格,你能知道哪一场比赛成绩好一些呢?
交流得出:在不知道投篮次数的情况下,仅根据投中次数无法判断谁投得更准。
2.出示表格2
场次
投中次数
投篮次数
第一场
16
25
第二场
13
20
第三场
18
30
师:看了这张表格,你能知道哪一场比赛成绩好一些呢?为什么?

预设A:看谁失球次数少?????
师: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同意吗?考虑好了吗?不改了。
师:(如果学生不改)按这样的说法,我如果投篮1个,可没有投中,失球数是1-0=1,最小,行不行?
师:这说明如果投篮总数不一样,只看投中次数或者失球数都是不全面、不公平的。那究竟看什么呢?
②预设B:投篮的总次数不一样,要先算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比较。
师:你考虑得比较全面,在投篮总数不一样的情况下,要比较谁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即投中的比率高,这样的比较既全面又公平。
3.出示表格3
场次
投中次数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几分之几
(投中的比率)
第一场
16
25
?
第二场
13
20
?
第三场
18
30
?
(1)师:会算吗?谁来口答。随着学生的口答,表格依次显示:16/25、13/20、3/5
(2)师:现在你知道哪一场比赛成绩好一些呢?自己去比比看。
预设A:化为小数来比较。
预设B:通分来比较。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3)师:为了便于统计与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4.出示表格4
场次
投中次数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占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化成分母是
100的分数
第一场
16
25
16/25
?
第二场
13
20
13/20
?
第三场
18
30
3/5
?
?师:把这3个投中的比率(全部变成红色)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看看能不能做到,化的过程要详细,实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电脑完善表格,依次出现:64/100、65/100、60/100)
师:现在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一场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5.揭示“百分数”
(1)师(指着最后一列):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几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相同?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百分数,认识百分数。(板书:认识百分数)
(3)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例如:84/100写作84%,读作百分之八十四。(板书:84/100写作84%)
(4)师:你会像这样表示其它的3个百分数吗?先写一写,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与作用,感受到百分数的价值。)
二、自主交流,建构模型
1.师: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说下面这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1%,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9%
学生同桌交流后,举手回答,教师订正。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与同桌交流)
3.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数,大家想看吗?电脑出示:
茅台酒酒精度:?
38%
雀巢奶粉蛋白质含量:?
17.5%
师:你能说出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
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49.8%表示什么意思?
三、游戏激趣:成语中的百分数
1.请你根据成语含义猜百分数
百里挑一(

一举两得(

百战百胜(

十拿九稳(

一箭双雕(

2.根据百分数猜成语
100%的命中率(
)生还的可能性只有10%(

(小组汇报答案)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百分数,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会反思,学会应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其中的“成语猜百分数”,既关注了学科间的整合,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渊源流长。)
四、习题巩固,强化新知
1.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最后得出: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某个具体数量,不能带单位名称。
师:谁来总结一下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本课的难点就在于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百分数和分数都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合作探究,从读法、写法、分子、意义等多个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百分数的特征,通过分析两条信息中的百分数和分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深化了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从本质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完善并提升对百分数的认识)
2.选择合适的数填空。
3.正在下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视频,60周年阅兵式视频,都下载了90%,目前他们已经下载的文件大小相同吗?
4.写百分数的游戏。
(1)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写10个百分数,既要写得快又要写得工整。如果老师没有叫停,可以继续写。
(2)老师突然喊停
①师:说一说
你写了(
)个,完成任务的(
)%,还差任务的(
)%没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不是单纯的让学生会写百分数,而是把写百分数与运用百分数结合在了一起,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
用百分数小结这节课
愉快占(
)%
紧张占(
)%
遗憾占(
)%
师:百分数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带着对百分数的认识和理解,到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百分数,让百分数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继续发现百分数,利用好百分数,引导学生树立大课堂观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爱因斯坦的名言结束教学,给学生以价值的引领,体会到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84/100
84%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大量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思考问题,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学生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与创新意识。学生在尝试中创造、在尝试中成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