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 课件(38张ppt)+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 课件(38张ppt)+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5 06:27:27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导入新课
看到这些图片,我们能想起那个宗教?
你知道伊斯兰教是如何创立起来的吗?本课我们来学习有关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
穆斯林、伊斯兰教。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的创立背景
①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
②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③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伊斯兰教的创立:
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立人及发源地:
创立时间:
创立者:
发源地:
公元7世纪初;
穆罕默德;
《古兰经》
经典:
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麦加传教失败
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穆斯林公社。
630年出兵麦加(圣地)
3.穆罕默德的主要传教活动
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622年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麦加
麦地那
622年“徙志”
巴格达
耶路撒冷
回历纪元开始
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570--632):政治家、宗教
领袖,穆斯林认可的伊斯兰先知,穆斯
林认为他是安拉派遣人类的最后一位使
者。伊斯兰教教徒之间俗称“穆圣”。
享年63岁,葬于麦地那。穆罕默德参照
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经典,将其中他认为
阿拉伯人能够接受的教义和阿拉伯原始
宗教中的一些教义设法结合起来,于610
年创建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一词在阿拉伯语中原意为“顺从”。穆罕默德宣称,世界上只有一个神——
安拉,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人的创造者,世界万物,都是按照安拉的意志安排的。
人物扫描
幼时随伯父经商
在希拉山洞修行,得到安拉的感召
伊斯
兰教
信徒
传教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完成了双重历史使命
1.创立宗教
2.建立统一国家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骑兵
圣地——麦加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扩张
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
穆罕默德后的第二任哈里发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征服运动。东路大军在
“真主之剑”哈利德将军率领下,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后乘胜挥师东进,642年,消灭了有1200多年文明的波斯帝国。倭马亚王朝又继续扩张,664年,占领阿富汗首城喀布尔,后挥师北上,侵入中亚直至为唐军(中国)所阻,东方战场的另一支阿拉伯军队,攻入印度河流域。
②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对决的后果是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在西域绵延千年的汉唐文明开始淡出这一地区。
扩张
③在西线,阿拉伯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扩张
第二任哈里发时期,由阿穆尔率领的西路大军捷报频传。642年占领开罗,整个埃及纳入哈里发国家的版图。第三任哈里发继续进行扩张战争,曾征服北非的利比亚等地区。
扩张
④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在西方,阿拉伯人消灭了拜占廷的北非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又以当地人为主力,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征服了日耳曼人的西哥特王国。732年,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提埃附近为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所败。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西临
大西洋
北接
黑海与里海
东到
印度河
流域
西南
尼罗河下游
南包
整个半岛
8世纪,阿拉伯帝国: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伴随帝国扩张,伊斯兰教随之广泛传播,由阿拉伯人的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初期四任哈里发和倭马亚王朝的两次大规模征服运动,为阿拉伯帝国奠定了疆域基础。
2、阿拉伯帝国扩张的结果
 “哈里发”,阿拉伯语意思为“继承者”或“代理者”。
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相关史事
1258年,蒙古人西征并攻陷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相关史事
4、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1)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2)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三、阿拉伯文化
1、文化发达的原因: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三、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②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三、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阿拉伯医学解剖图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品中有大量童话、寓言、历险、爱情、历史等传奇故事,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天方夜谭》至今仍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三、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的文学成就: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
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第13课
阿拉伯帝国
三、阿拉伯文化
3、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1、文化发达的原因:
2、贡献:
本课小结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
2、伊斯兰教的创立背景:
3、建立的时间、创立人及发源地:
4、穆罕默德的主要传教活动:
5、影响:
二、阿拉伯帝国:
1、扩张过程:
2、疆域:
三、阿拉伯文化:
700年
600年
800年
8世纪中叶成为世界性宗教
630年穆罕默德重返麦加
622年出走麦地那
教历纪年元年
610年伊斯兰教在麦加创立
强调:伊斯兰教发展历史上的两件大事: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宗教,开始传教
(2)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迎来伊斯兰教发展的转折,这一年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
本课小结
伊斯兰教创立、
发展历程
《天


谭》
文学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译为《天方夜谭》,该书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渔夫和魔鬼》《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伯达航海旅行记》是其中的名篇。
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麦加
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
麦地那
耶路撒冷
开斋节
开斋节,亦称“肉孜节”(波斯语音译,意为“斋戒”),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教法规定,教历9月斋戒一月,斋月结束后,人们会为此清扫居室,将家中布置一新,还要采购礼品,烹制各式食物馈赠和招待亲友

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名小孩站在正在做礼拜的穆斯林中间
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时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者在麦加活动的最后一天。
相传先知易卜拉欣曾受安拉的“启示”,要他宰杀亲生儿子易司马仪作为“牺牲”,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顺从执行“启示”的一刹那,安拉又差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白羊代作“牺牲”。伊斯兰教继承这一习俗,规定这天为“宰牲节”。穆斯林每逢这一节日,也是沐浴盛装,到各清真寺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宰杀牛、羊、骆驼,除了自食以外,互相馈赠,或送给清真寺,以示纪念。
伊斯兰教清真寺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建筑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医典》是十七世纪以前亚欧广大地区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和参考书。这部著作是医学界重要的参考资料,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公元十五世纪它的拉丁语译本被重印十六次,十六世纪又被重印二十次,直至十五世纪末期它仍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是第一个在外科手术中使用麻醉剂的医生;是第一个发现人体中有寄生虫存在的医生。他在关于胃溃疡、癌症、糖尿病、母体的血液流向胎儿等方面都有许多论文。他还在药剂、草药、解剖、营养等方面留有著述,主要着作还有《治疗论》、《知识论》等。
课后活动
课堂练习
1、以下哪个地方是穆斯林一生中最希望拜谒的地方(
)  
A.麦加大清真寺  
B.“哭墙”  
C.巴黎圣母院  
D.圣索菲亚大教堂
A
课堂练习
2、麦加之所以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是因为(

A.那是穆罕默德最初传教的地方
B.那是穆罕默德病逝的地方
C.那是穆罕默德最早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地方
D.那是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
A
课堂练习
3.解放路上有一座宗教建筑清真寺。与清真寺有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C
课堂练习
4.世界三大宗教不包括
A.道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A
课堂练习
5、下列文学著作中属于
阿拉伯文学的是


A.《荷马史诗》
B.《诺亚方舟》
C.《天方夜谭》
D.《大唐西域记》
C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习要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阿拉伯帝国的政权特征。
学习延伸:了解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一、选择题
1.下面年代尺是某位历史人物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他”是(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穆罕默德
D.哈里发
2.《阿拉伯通史》记载:“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这里的“圣地”是指(  )
A.雅典
B.罗马
C.开罗
D.麦加
3.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城,幼年丧失父母,12岁时随商队到过巴勒斯坦和叙利亚,25岁时与麦加富孀结婚。此后,他潜心思考社会与人生问题,创立了伊斯兰教。在这一宗教的影响下,阿拉伯半岛逐渐统一起来。以下各项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其教义强调“顺从”
B.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穆罕默德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D.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正确的一项是(  )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建立穆斯林公社
③迁居麦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
5.635年,哈里发的军队对拜占庭帝国展开了进攻。阿拉伯人迅速通过叙利亚沙漠,一举歼灭拜占庭5万军队,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面对阿拉伯人猛烈的进攻,拜占庭帝国皇帝希拉克略悲哀地说:“叙利亚,如此美好的锦绣河山,还是归于敌人了!”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
A.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阿拉伯国家的扩张
C.伊斯兰教的传播
D.阿拉伯文化的形成
6.“伊斯兰教……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如果把三大宗教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传播上的优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伊斯兰教以群众性运动的方式赢得民众支持
C.伊斯兰教教义比佛教、基督教更易于接受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7.阿拉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其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伊斯兰教的多神崇拜
B.国家与社会发展繁荣
C.哈里发重视知识和人才
D.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
8.观察下图,图中的相关故事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医典》
D.《摩诃婆罗多》
9.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改造从0到9的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C.火药经阿拉伯人西传
D.佛教产生以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二、非选择题
10.六七世纪的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穆罕默德以宗教为纽带的征战,完成了国家的蜕变,阿拉伯翻开了其历史的新一页。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阿拉伯半岛面临的危机。
材料二 统一阿拉伯半岛是一项艰巨的事业。由于麦加固守原有的宗教,他到630年才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解决危机的途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B 6.D 7.A
8.B 9.D
10.(1)部落间矛盾丛生,社会动荡不安。
(2)穆罕默德。途径: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穆斯林公社,发动统一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