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上地理 2.2气候基本特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八上地理 2.2气候基本特征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4 21: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课型】新 授 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识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及影响。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运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降水量资料图,简要分析四座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
【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分层提高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同学们,经过上一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疆域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约50°,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气候产生了影响,下面同学们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
“对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南北的气候差异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我国气候基本特征第一课时”
板书:气候基本特征一
学生思考分析。
通过观察,哈尔滨和广州的纬度差大,这样就导致两地在气温上存在差异,同时纬度差大,导致气候差异大,气候复杂多样。
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借用旧知学习新知。

读图
观察

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这些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方?我们家乡所在省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气候类型以季风气候为主,由此可见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板书:季风气候显著
思考: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

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读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根据所学行政区划,明确山东省的位置,观察得出山东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变化的风。
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行成的气候类型。
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

自主
学习 1、读课本P30图2-2-1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完成:
(1)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差异,完成下表
?
源地
风向
冷暖
干湿
冬季风
?
?
?
?
夏季风
?
?
?
?
(2)受冬、夏季风影响,我国夏季气候_________,冬季气候_________。
(3)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描画并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季风区离海洋_____,而非季风区则远离_________,深居内陆。
(4)季风区是受___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夏季风推进过程中所经地区地势逐渐______,降水_____。非季风区是____季风很难到达的地区,降水_________
独立完成,对于不懂不会的问题向老师提出。

学生独立完成,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同时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熟悉教材,体会自己不懂不会的知识点,带着疑问听课,效果更佳。这也也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道
释疑
由于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大部分地区深受季风影响,冬季与夏季盛行风的风向、冷暖、干湿都有着明显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
源地
风向
冷暖
干湿
冬季风
?蒙古
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
?干燥
夏季风
?印度洋太平洋
?偏南风
?温暖
?湿润
在图中找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教师通过多媒体指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在图中给出枣庄和玉门的地理位置。问枣庄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大-阴-贺-巴-冈)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记笔记,听讲,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生认真读图,结合前面所学中国主要的山脉,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通过对中国政区图的认识找到枣庄的大体位置,分析说出枣庄处于季风区。
再次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形地势特征

合作
探究 前后六人一小组,分小组讨论:
(1)通常,南方雨季开始______、结束______、雨季______,北方雨季开始______、结束______、雨季______。
(2)季风正常的年份,4~5月份,_____地区迎来雨季;约6月中旬至七月中旬,_____地区迎来“梅雨”季节;7~8月份,雨带继续北移到达_______广大北方地区;9月份,雨带快速南撤到______地区;10月份雨季结束。
(3)季风活动的_____导致我国旱涝灾害频繁。
夏季风很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到北方,北方降水_____,南方降水_____;夏季风很弱的年份,雨带持续在南方徘徊,南方降水_____,北方降水_____。

学生通过阅读P31页内容小组内合作完成。
把合作探究的内容利用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完成,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避免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离题的回答。
牛刀 小试
说出北京降水量最多的年份和最少的年份
通过这幅图总结季风气候降水量年际变化特点
季风气候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有些年份降水量高,有些年份降水量少。
通过这样的题目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分析和总结能力

精讲
提升
1、结合p26主要的山脉找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在哪些山脉附近
2、读图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3、结合四城市与海洋的距离、地形等的差异,归纳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在图上找出400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然后跟着老师一起分析,能够得出4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上和大-阴-贺-巴-冈一线重合。
时间分布上: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空间分布上: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通过读图可以看出,距离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受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抵达西北地区。
再次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大体如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了解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通过学习,知道了我国降水随时间推移的规律。同时还知道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阴-贺-巴-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效果较好,但仍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在比较分析冬、夏季风的特点时,“影响范围”学生很难界定,一方面是读图能力有限, 说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掌握不够扎实。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学生掌握不够理想,还需要巩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