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美 术 年 级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9课《红灯停绿灯行》
单位
教材分析 激发学生记忆红绿灯下发生的故事,在故事中感知红绿灯是马路上重要的交通标志,警醒学生在马路上或红绿灯下行走时,要注意并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紧急情况时能选择电话救助。且能回忆起马路上其它交通设施;感受遵守交通规则,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应“从我做起”的道理。
从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认识马路上的交通设施;了解画面主体的特点,并能运用其特点在绘画中大胆描绘;了解遮挡可以表现前后关系,遮挡可以突出主体。
学情分析 从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活跃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可以说三年级的同学对美术课的热爱;从学生作业中的创意、个性、特色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非常丰富。但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还比较薄弱,也因为此,他们的作业难以找到生活的影子,所以作为教师在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课即以学生息息相关交通入手,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回忆与创作。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红绿灯激发学生回忆红绿灯下发生的故事,在故事中寻找主题,并能对主题故事进行合作描绘。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记忆中,认识马路、汽车、红绿灯等是重要的交通设施;在尝试表现中,大胆运用各种物像组合成有前后遮挡关系的道路交通情景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遵守交通规则,营造良好交通秩序,应“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 能采用分工与合作方式描绘红绿灯下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能运用各种物像组合成有前后遮挡关系的道路交通情景画。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汽车模型进行环境点缀、多媒体课件、剪刀、固体胶、素描纸、情景背景画。
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性笔。
课型 造型表现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音频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这些汽车怎么了?(播放堵车汽车音频)
生:堵车了
师:那赶快请交警叔叔来处理吧。(教师戴上交警帽子做指挥交通的姿势,接着播放路面疏通汽车启动的音频,)提问:马路上除了交警还有什么会指导车辆和行人安全有序通行呢?
生:是红绿灯
师:出示“红绿灯”图片。红绿灯的颜色排列顺序分别是红、黄、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红灯停绿灯行”。板书:红灯停绿灯行 用杂乱的汽车喇叭声和堵车图片唤起学生对堵车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红灯停绿灯行。
二、故事联想 1.师:在红绿灯下老师见过这样的故事画面(教师播放“安全过马路”画面),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停下的汽车、在斑马线上有序通过的行人。所以我给这个画面取了个主题《安全过马路》。
2.师:出示“雨中的交警”图片,给这个故事取什么主题呢?板书:故事主题
生:《雨中的交警》
师:你根据什么取的这个主题呢?
生:在雨中的交警认真的指挥,以及旁边有序的车辆和行人。
3.师:看了我见过的故事,老师想问问你们在红绿灯下又见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红绿灯下发生的交通事故。
师:事故总是因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了(出示图片“绿灯可以再等,生命不能重来”),看看这张图片,这是谁的错?
生:黄色小车,因为他闯红灯。
师: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去帮他呢?
生:可以打电话给警察(110)和急救中心(120)。
师:对,我们可以打电话给警察(110)和急救中心(120)。他们会尽快过来参与救援。(出示救护图片),医护人员和路人把伤者抬上救护车。看到这个画面,你认为给他取个什么题目呢?
生:《红绿灯下的救援》
师:这个题目取得非常好。通过交通事故的画面,我们发现了很多有爱心的人;你在红绿灯下见过哪些有爱心的故事呢?
生:看到在红绿灯下扶人过马路。 红绿灯马路上的交通图片欣赏让学生有了画面的主题性感受。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亲身体会或目睹有关红绿下的故事,唤起学生创作的素材。
三、设施回忆与画面分析 1.师:同学们讲了这么多在红绿灯下有爱心的故事,这让老师想起这个画面(出示图小学生扶老人过马路图片),请问可以添加些什么背景或设施,使这张画更完整呢?
生:红绿灯、人行道、斑马线、树木、建筑等。
师:(老师出示PPT设施)有了你们说得这些设施和背景,这张主题画显得更丰富、更完整了。在这幅画中,你认为什么主体,画主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主体要注意画大、色彩要对比。
师:教师示范构图。
师:你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用了遮挡画法?
生:学生回答有遮挡的物象。
师:你认为遮挡画法能表现什么关系呢?
生:前后关系,突出主体。 画面的分析很好地解决主体、背景以及遮挡等关系。突破学生创作的难点。
四、故事内容探讨与学生作业 1.师:刚才同学们讲了红绿灯下发生的很多故事,也看了其他小朋友画的故事,下面请组长和同学想想你们组准备画红绿灯下的什么故事?
2.师:有了故事再请全组同学讨论:
(1)要表达这个故事需要画些什么内容?可以参考背景
(2)请组长分好每位同学画什么内容?每位同学分配一项。
生:学生在组长组织下讨论问题。
3.师:大家讨论好了吗,我们听着音乐作画,画好剪下贴在背景上,所以请大家安静;音乐停止时,请组长把集体画贴在黑板上,开始。 分小组合作完成创作作品,学生可以在充分讨论中做好分工以及画的主题。
五、作业点评 1.学生自评:请你来讲讲你们画的故事
2.教师总结:(1)哪幅画的主体是突出的?
(2)哪副画违反了交通规则?
利用学生自评和师评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反过来可以再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六、课后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红绿灯下》一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告诉我们同学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过还有一些人你们记得要常提醒他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了音乐你就知道了。(播放《交通版爸爸去哪儿》音乐),让我们听着音乐舞起来吧。下课。
利用顺德本土拍的《交通版爸爸去哪儿》视频,再次告诉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在视频中结束新课。
七、教学反思 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紧紧抓住对三种图片的赏析,并逐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1.利用对交通图片的赏析,告诉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先要有大的主题,再根据主题进行细节分析与创作,较好地突破本课重点。
2.通过对交通事故图片分析,告诉学生在马路上应遵守交通规则。万一遇到交通事故作为小学生可以选择拨打110报警和120急救。
3.通过对红绿灯下美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绘画表现中主体、背景、遮挡等绘画基本常识性的理解,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4.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对于讨论的问题、成员的分工不够细致,导致有些小组的讨论没有实质的作用,同样的问题也致使后面有些小组的合作作品出现用时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