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伯牙绝弦
解 题: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课前欣赏:
《高山流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俞伯牙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课文
请同学来翻译课文,一人翻译一句,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屹立在眼前啊!”伯牙心里想要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好像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的心间流过啊!”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摔碎琴,割断弦,一辈子不再弹琴!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炊烟袅袅
清风 明月 ;
春雨 白雪 ;
芳草 杨柳 ;
云雾 霞光 ;
徐徐
潇潇
萋萋
蒙蒙
皎皎
皑皑
依依
灼灼
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
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
云雾蒙蒙 霞光灼灼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
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
此时伯牙心情怎样?
琴声也懂,志向也懂,胸怀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和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相约来年再相见,一年以后伯牙乘着一叶扁舟来到去年相见的地方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他把对子期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琴声。
此时伯牙心情怎样?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