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内蒙古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对内蒙古有所了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欣赏并用模唱的方法学唱演唱《银杯》,体会蒙古族短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蒙古族的热情、豪爽,了解蒙古族文化,从而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点:
了解短调的特点,能用热情、饱满的声音演唱《银杯》 。
教学难点:
掌握大跳、倚音、下滑音的音准,并掌握蒙古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1 2 3 4 5 - | 1 5· 6 3· | 5 4 3 2 1 - ||
同 学 们 好 您 好 您 好 高 老 师 您 好 !
走进蒙古
(开启音乐之旅,走进蒙古)
师演唱蒙古族歌曲,让学生进行听辨。
思考:①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②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师模仿蒙古族人民献哈达、敬酒的场景走入学生中)
简介蒙古族的情况,展示蒙古族的草原、赛马、舞蹈等图片并做简单介绍。
介绍蒙古族特有乐器“马头琴”并欣赏蒙古“呼麦”演唱。
歌中有酒
完整聆听《银杯》 ,要求学生边听边打节拍 。
思考:①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
②这首歌你感受到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介绍内蒙古的喝酒礼仪。
简介《银杯》的创作背景。
讲解蒙古族民歌的分类。
歌中品酒
再次聆听《银杯》,强调一定要打节拍,并介绍歌曲旋律的特点。
学生边打节拍边跟随老师的柯尔文手势唱旋律。
介绍衬词“赛勒日外咚赛”,解决节奏难点。
讲解装饰音唱法。
师教唱第一段,生随钢琴伴奏学唱第二段。
随钢琴完整演唱。
男女生分段演唱。
歌舞相辉
老师教学生几个蒙古族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回忆之前学习的体态律动,与歌曲相结合。
五、情感教育
师:今天我们学唱表演了蒙古族的酒歌《银杯》,感受了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体验了蒙古族的舞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更加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的民族音乐精神,愿我们的民族音乐能够像草原上的歌声和美酒一样越飘越远。
小结
(播放火车到站的声音)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音乐之旅即将结束,期待与同学们的下次见面。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揭开蒙古长调神秘的面纱,感受蒙古长调的魅力!最后请大家共同唱起《银杯》,让我们再次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师钢琴伴奏)
师生问好!
1 2 3 4 5 - | 1 5· 6 3· | 5 4 3 2 1 - ||
同 学 们 再 见 再 见 再 见 高 老 师 再 见 !
板书设计:
《银杯》——蒙古族民歌 (短调)
1=C 4/4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