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九年级上册版化学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九年级上册版化学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15 09:1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3.使用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4.了解二氧化碳的循环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新课讲解
温室效应
概念
产生原因
危害
防治措施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煤、石油、天然气消耗量急剧增加,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从而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原料的燃烧;
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新课讲解
知识点二
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以作制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新课讲解
气体
颜色
气味
液态颜色
密度与空气相比
溶解性
O2
无色
无味
淡蓝色
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
CO2
无色
无味
无色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与氧气比较)
新课讲解
①将汽水瓶中的二氧化碳通入含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②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新课讲解


现象
分析
变红色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变红色,加热后变回紫色
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新课讲解
CO2
H2O
H2CO3
H2CO3
CO2
H2O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不稳定,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碳酸
碳酸
二氧化碳+水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三
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
碳酸钠粉末(Na2CO3)
稀盐酸(有效成分HCl)
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注意事项:
(1)注意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
(2)重点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新课讲解
 




注意:①将半药匙碳酸钠粉末分别放入甲、丁试管中,两至三粒石灰石分别放入乙、丙试管中。②向甲、乙试管中分别倒入1/5试管的稀盐酸,丙、丁试管中分别倒入1/5试管的稀硫酸。
③比较气泡产生的快慢。
反应原理的选择
新课讲解
反应原理的选择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稀盐酸和
碳酸钠粉末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
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气体

稀盐酸和石灰石
气泡产生速率比较适中
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稀硫酸和石灰石
有气泡产生,反应逐渐减慢直至停止
反应速率慢,不易收集气体

稀硫酸和碳酸钠粉末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
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气体
新课讲解
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
现象
刚开始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气泡逐渐减少,反应逐渐停止
分析
结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虽然该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石灰石与酸不能接触,反应难以进行
新课讲解
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现象
反应非常剧烈,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泡
分析
碳酸钠粉末的表面积很大,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很快,不易控制
结论
实验室不能用碳酸钠粉末或石灰石粉末等粉末状物质制取二氧化碳
新课讲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药

●文字表达式
大理石
(石灰石)
稀盐酸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CaCO3
HCl
CaCO3
HCl
CaCl2
H2O
CO2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新课讲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不能。因为浓盐酸有强烈的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新课讲解
发生装置的选择: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和液体
反应条件
不需要加热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
收集装置的选择: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新课讲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新课讲解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1.关闭止水夹;
2.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水,至水面没过长颈漏斗下端;
3.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中液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新课讲解
长颈漏斗必须液封
导管应在橡皮塞下少许
导管应接近集气瓶底部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便于排出气体
能充分排走集气瓶中的空气

目的: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装置注意事项:
新课讲解
连接仪器

检查气密性

加大理石

加稀盐酸

收集气体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新课讲解
二氧化碳的收集
新课讲解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火焰熄灭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新课讲解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和固体反应
固体和液体反应
液体和液体反应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总结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
0.03
正常
1
有害
4~5
气喘、头晕
>6
死亡
新课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