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冬天用手去摸铁棍和木棍。觉得铁棍比木棍凉。这是因为
A.
铁棍比木棍的温度低
B.
铁棍比木棍的热能少
C.
铁棍比木棍的导热能力强
D.
铁棍比木棍比热容大
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杯中各盛入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水,则关于杯中水的内能说法错误的是
A.
a杯中水的内能最小
B.
b杯中水的内能比c杯中小
C.
a、b两杯中水的内能无法比较
D.
d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一定越多
B.
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C.
的冰变成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关于热传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传递是高温物体的温度传给低温物体
B.
并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
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D.
无选项
物体从高处下落,到地面后温度略有升高,这说明该物体的
A.
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
B.
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C.
内能增加,周围空气的内能减少
D.
增加的动能等于减少的重力势能
对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图:“雾凇”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图:水蒸气在凉玻璃上形成水珠时要放热
C.
图:寒冷的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升华现象
D.
图:炒菜时,铁锅手柄变热是因为热传递改变了内能
一个物体温度降低了,则
A.
它含有的热量减少
B.
它一定对外放出了热量
C.
外界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D.
它的内能减少
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
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C.
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
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下列生活情境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是
A.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到灼热
B.
在冰桶接力时,把冰放到水里水温下降
C.
病人发烧时,在头上搭一条湿毛巾降温
D.
在寒冷的室外,向手呵一呵气手会变暖
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寒假期间开展“生活处处有科学”的观察实践活动,小强的任务是观察厨房。在下面小强的观察和他对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将冰冻的猪肉放在水中解冻,能使水的内能增加
B.
用保鲜膜包起来的蔬菜放入冰箱,能减慢蔬菜水分的蒸发
C.
不慎滴入几滴水到锅中热油中会发出“吱吱”声,发生熔化现象
D.
用煤气炉煲汤,在沸腾时调大火焰能提高汤的温度
二、填空题
将烧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工件的温度会______,冷水的内能会______,冷水的内能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的。
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放入少量水,用瓶塞盖紧瓶口,然后往瓶中打气,当瓶塞被推开时,可以看到瓶内有______产生。这是由于______而形成的。
饺子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小明发现饺子刚下水时沉在水底,煮熟后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和刚下水相比,煮熟后的饺子受到的液体压强更______,具有的内能更______。
将“热量”、“温度”和“内能”三个物理量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今天的天气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
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
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______。
物体内______分子的______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______能;分子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______能;物体内所有______,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C
解:
寒冷冬天的夜晚,气温很低,室外的铁棍和木棍摸起来感觉不一样,觉得铁棍凉;实际上,铁棍和木棍的温度是一样的,铁棍的导热性比木棍好,把手上的热量迅速导走了,就觉得铁棍凉了,故C正确。
2.A
解:观察上图杯子中的水质量相同,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可知;温度相同时,物质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两杯水的温度相同,杯水的质量多,可知的内能;、两杯的质量温度都不相同,故无法比较。
3.D
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表示,故A错误;
B、温度是影响内能的一个因素,影响内能的因素还有体积、状态等,温度相同,内能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的冰变成的水,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错误;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摩擦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冰块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个过程量,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与联系,再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可对各选项依次做出分析。
4.C
解: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并且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两温度相同的物体不发生热传递;综合选项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
5.A
解:A、物体从高处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阻力做了功,物体的机械能减小,部分机械能转化成物体的内能,故A正确;
B、物体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
C、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加,由于物体和空气摩擦,空气的内能也增加,故C错误;
D、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增加的动能要小于减少的重力势能,故D错误。
6.A
解:
A、“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壶嘴处水蒸气温度高,空气中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板液化成小水滴,放出热量。故B正确;
C、寒冷的冬季,气温低于冰的熔点,堆在户外的“雪人”变小,是因为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正确;
D、炒菜时,铁锅在火上加热后温度升高,锅体和手柄的温度不同,手柄会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正确。
7.D
解:一个物体温度降低了,其分子运动减慢,内能减小;可能是它对外界做了功,也可能是它放出了热量;“它含有的热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热量是个过程量,不是状态量。
8.B
解:
A、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故A错误;
B、玉米爆开前,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的,故B正确;
C、玉米内的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故C错误;
D、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在此过程中要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会减少,故D错误。
9.A
解:
A、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与滑梯摩擦,在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让臀部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
B、把冰放到水里,冰从水中吸热,水温下降,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发烧时,用湿毛巾敷在额头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对手“哈气”后感到暖和,热量从口中的水蒸气转移到手上,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解:A、冰冻的猪肉温度比水的温度低,它们之间发生热传递,热量从水转移到猪肉上,水的内能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用保鲜膜包起来的蔬菜,减慢了蔬菜表面的空气流速,能减慢蔬菜水分的蒸发,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滴到锅中热油中,由于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水立即沸腾把油溅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因此调大火焰不会提高水的温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1.降低?
增加?
热传递
解:工件和冷水具有不同的温度,将烧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它们之间会发生热量的传递。工件的温度会降低,冷水的内能会增加,在此过程中,冷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故答案为:降低;增加;热传递。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12.“白气”?
液化
解: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当瓶塞被推开时,瓶内有“白气”产生;这是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的内能转会化为塞子的机械能,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这就是在瓶内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白气”;液化。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13.小?
大
解:饺子刚下水时和煮熟后,水的密度不变,但饺子所处的深度减小,根据可知,和刚下水相比,煮熟后的饺子受到的液体压强更小;
煮熟后的饺子和刚下水相比,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所以,具有的内能更大。
故答案为:小;大。
根据,通过饺子刚下水时和煮熟后的深度变化分析压强大小变化;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14.温度?
内能?
热量
解:今天天气真热,反映了物体的冷热程度,所以这个“热”指温度;
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所以这里的“热”指内能;
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字指的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故“热”指热量;
故答案为:内能;温度;热量。
15.所有?
无规则?
分子动?
分子势?
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焦耳
解: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分子动能。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叫做热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具有分子势能。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就是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所有;无规则;分子动;分子势;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焦耳。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