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作业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5 06: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动力学中的两类基本问题
1.若恒定合力F使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为x,则2F的恒定合力使质量为2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在2t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为(  )
A.2x   B.4x   C.8x   D.16x
2.(多选)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5 kg,在5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2 s内匀加速前进了4 m,在这个过程中(g取10 m/s2)(  )
A.动摩擦因数是0.8
B.摩擦力的大小是10 N
C.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1 m/s2
D.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2 m/s2
3.民航客机一般都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紧急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囊会自动充气,生成一条连接出口与地面的斜面,斜面的倾角为30°,人员可沿斜面匀加速滑行到地上.如果气囊所构成的斜面长度为8 m,一个质量为50 kg的人从静止开始沿气囊滑到地面所用时间为2 s,求:(g= 10 m/s2)
(1)人滑至地面时速度的大小;
(2)人与气囊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知识点二 牛顿运动定律在多过程、多物体问题中的应用
4.(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2 kg、1 kg,用细线连接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为6 N的水平作用力F拉物体A,两物体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若两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B.A拉B的作用力为2 N
C.若撤去外力F,A物体做减速运动,B物体做加速运动
D.若撤去外力F,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5.一质量为m=1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直线水平运动,1 s末撤去恒力F,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恒力F和物体所受阻力Ff的大小是(  )
A.F=9 N,Ff=2 N
B.F=8 N,Ff=3 N
C.F=8 N,Ff=2 N
D.F=9 N,Ff=3 N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一、单项选择题
1.用30 N的水平外力F,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F作用3 s后消失.则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
A.v=4.5 m/s,a=1.5 m/s2
B.v=7.5 m/s,a=1.5 m/s2
C.v=4.5 m/s,a=0
D.v=7.5 m/s,a=0
2.如图所示,质量为m=3 kg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木块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t=2 s时间木块沿斜面上升4 m的距离,则推力F的大小为(g取10 m/s2)(  )
A.42 N B.6 N
C.21 N D.36 N
3.雨滴从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它的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如图所示的图像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  )
4.竖直上抛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Ff大小恒定,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1,从最高点再落回抛出点所需时间为t2,上升时加速度大小为a1,下降时加速度大小为a2,则(  )
A.a1>a2,t1a2,t1>t2
C.a1t2
二、多项选择题
5.如图所示,在光滑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一个垂直于斜面的挡板上,有一小球A沿着斜面下滑,从小球A刚接触弹簧的瞬间到弹簧压缩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加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
B.小球的加速度将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的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的速度将先减小,后增大
6.(易错题)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 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
A.木板的质量为1 kg
B.2 s~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
C.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三、非选择题
7.木块质量m=8 kg,在F=4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5 s的位移x=5 m.g取10 m/s2,求:
(1)木块与粗糙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在5 s后撤去F,木块还能滑行多远?
8.质量为4 kg的物体放在与水平面成30°角、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与斜面平行,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sin 30°=,cos 30°=,g取10 m/s2)求:
(1)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多大?
(2)物体在0~4 s内的加速度为多少?0~4 s内的位移为多少?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1.(生活情境)蹦极是一项户外休闲活动,跳跃者站在约40米以上高度的位置,用橡皮绳固定住后跳下,落地前弹起.如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C点时合力为零,到达最低点D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在这个过程中(  )
A.经过B点时,运动员的速度最大
B.从O点到C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不变
C.从B点到C点,运动员的速度不断增大
D.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2.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 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 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 s,g取10 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
C.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
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2∶1
3.在设计游乐场中“激流勇进”的倾斜滑道时,小组同学将划艇在倾斜滑道上的运动视为由静止开始的无摩擦滑动,已知倾斜滑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是一定的,而高度可以调节,则(  )
A.滑道倾角越大,划艇下滑时间越短
B.划艇下滑时间与倾角无关
C.划艇下滑的最短时间为2
D.划艇下滑的最短时间为
4.(学术情境)为了测试智能汽车自动防撞系统的性能.质量为1 500 kg的智能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水平面匀速直线前进,通过激光雷达和传感器检测到正前方22 m处有静止障碍物时,系统立即自动控制汽车,使之做加速度大小为1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并向驾驶员发出警告.驾驶员在此次测试中仍未进行任何操作,汽车继续前行至某处时自动触发“紧急制动”,即在切断动力系统的同时提供12 000 N的总阻力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该汽车恰好没有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求:
(1)汽车在“紧急制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2)触发“紧急制动”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和其到障碍物的距离.
(3)汽车在上述22 m的运动全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5.滑草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一种休闲健身运动,有一种滑法是人坐在滑草车上从草坡上滑下,既刺激又省劲.如图所示,现有一滑草场近似处理为斜坡段和水平段连接,其斜坡段长度为L1=72 m,倾角为18°,水平段长度为L2=30 m,斜坡段和水平段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3,滑草车的质量m=10 kg,人的质量M=40 kg,人坐在滑草车上从斜坡的顶端由静止滑下,不考虑滑草车在斜坡与水平段连接处的机械能损失,问:(sin 18°=0.31,cos 18°=0.95)
(1)滑草车沿斜坡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滑草车最后停在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3)滑草车在水平段上滑行时人对车的作用力大小?
6.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方存在厚度为h的“神秘区域”(图中阴影部分),任何物体进入该区域后均受到竖直方向的恒力F的作用,且物体一旦碰到该区域底部就会被粘在底部.若将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A从距地面H处的P点释放,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请思考以下问题:
(1)若小圆环A从P点静止释放后还能返回释放点,小圆环A在“神秘区域”内所受恒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
(2)现将小圆环A套在均匀直杆B上,开始时A处于B的最下端,B竖直放置,A刚好位于P点,将A、B一起由静止释放,如图乙所示.它们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为f,假设“神秘区域”对处于其中的杆B不产生作用力,杆B在下降过程中始终竖直,且杆B的长度能够保证小圆环A与杆B不会分离,若小圆环A从释放后还能离开“神秘区域”,小圆环A在“神秘区域”内所受恒力F的大小和方向又是怎样的?
第5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质量为m的物体的加速度为a=,位移为x=at2,整理可得x=;2F的恒定合力使质量为2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为a′=,位移为x′=a′(2t)2,则可得x′==4x,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2.解析:根据运动学公式有x=at2,代入数据解得a=2 m/s2,故C错误,D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解得摩擦力的大小为f=F-ma=50 N-10 N=40 N,故B错误;由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μN=μmg,可得动摩擦因数为μ==0.8,故A正确.
答案:AD
3.解析:(1)由运动学公式有:x=at2
代入数据解得:a=4 m/s2
则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v=at=8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代入数据解得:μ=
答案:(1)8 m/s (2)
4.解析: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1+m2)g=(m1+m2)a,解得a=1 m/s2,即B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故A错误;对B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μm2g=m2a,解得T=2 N,故B正确;若撤去外力F,则A、B两物体均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μg=1 m/s2,故C错误,D正确.
答案:BD
5.解析:由v-t图像可知,0~1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1== m/s2=6 m/s2;1~3 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2= m/s2=3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0~1 s有F-Ff=ma1,1~3 s有Ff=ma2,解得F=9 N,Ff=3 N.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关键能力综合练
1.解析:力F作用下a== m/s2=1.5 m/s2,3 s末的速度v=at=4.5 m/s,3 s后撤去拉力,F=0,a=0,物体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
答案:C
2.解析:因木块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知:mgsin θ=μmgcos θ,所以μ=tan θ;当木块在推力作用下加速上滑时,由运动学公式x=at2得a=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θ-μmgcos θ=ma,得F=36 N,D正确.
答案:D
3.解析:雨滴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阻=ma,雨滴加速下落,速度增大,阻力增大,所以加速度减小,在v-t图像中其斜率越来越小,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4.解析: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1,
设上升高度为h,则h=a1t,
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2,
h=a2t,
由以上各式得a1>a2,t1答案:A
5.解析:小球接触弹簧后,弹簧的弹力先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球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也沿斜面向下,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小球做加速运动,因弹力逐渐增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随着小球向下运动,弹簧的弹力增大,当弹簧的弹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后,小球的合力沿斜面向上,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与速度方向相反,小球做减速运动,弹力增大,合力增大,加速度也增大;综上可知,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B、C正确,A、D错误.
答案:BC
6.
解析:由受力分析知,物块:f=Ff,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知,Ff′=Ff,
在4~5 s内,f=0.2 N
此时F撤去,木板减速,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f′=ma2,由v-t图像知a2=0.2 m/s2,
解得m=1 kg,A正确.
在2~4 s内,木板:F-Ff′=ma1,又Ff′=Ff=f=0.2 N,由v-t图像知a1=0.2 m/s2,
解得F=0.4 N,B正确.
因为无法得知物块质量,木板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无法求解,D错误.
由图像知0~2 s内F变化,C错误.
答案:AB
7.解析:(1)由x=at2得a1==0.4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F-Ff=ma1得Ff=F-ma1=(4-8×0.4) N=0.8 N,由Ff=μmg得μ===0.01.
(2)撤去F后,木块受摩擦力Ff=μmg=0.8 N,加速度a2=-μg=-0.1 m/s2.5 s末的速度v=a1t=0.4×5 m/s=2 m/s.x== m=20 m.
答案:(1)0.01 (2)20 m
8.
解析:(1)如右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G1=mgsin 30°=20 N,
FN=G2=mgcos 30°=20 N,
Ff=μFN=×20 N=20 N.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0~4 s内物体的加速度:a==5 m/s2,
0~4 s内位移:x1=at2=40 m.
答案:(1)20 N (2)5 m/s2 40 m
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员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到达B点时绳子张紧后人受到弹力作用,开始时弹力小于重力,人将继续加速且加速度逐渐减小,人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最大,故AB错误,C正确;从C到D,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且逐渐增加,故加速度方向向上且逐渐增加,人开始减速,到达D点时向上的加速度最大,速度为零,故D错误.
答案:C
2.解析:设消防队员最大速度为v,则加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和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是v,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则h=t=vt,解得v== m/s=8 m/s,故A错误.设消防队员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由题知,加速过程有mg-f1=ma1,减速过程有f2-mg=ma2.根据速度公式,有a1t1=a2t2=v,t1+t2=3 s,a1=2a2,a1t+a2t=h.联立解得a1=8 m/s2,a2=4 m/s2,f1=120 N,f2=840 N.故f1∶f2=1∶7,故B正确.由速度公式得t1== s=1 s,t2== s=2 s,所以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故D错误.由位移公式得s1=a1t=×8×12 m=4 m,s2=a2t=×4×22 m=8 m,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2,故C错误.
答案:B
3.解析:设滑道倾角为θ,则滑道的长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下滑时的加速度a=g sin θ,则根据运动学公式有:=g sin θt2,解得t= ,可知滑道倾角θ=45°时,划艇下滑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min=2,故C正确,B、D错误;θ<45°时,倾角越大,时间越短,θ>45°时,倾角越大,时间越长,故A错误.
答案:C
4.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紧急制动”过程的加速度a2=
其中f=12 000 N,m=1 500 kg,
代入解得:a2=8 m/s2;
(2)设触发“紧急制动”时汽车的速度大小为v,其到障碍物的距离为x2
则有:x2=
已知“紧急制动”前的加速度为a1=1 m/s2
位移为x2=
且有:x1+x2=x
已知总位移x=22 m,v0=10 m/s
解得:v=8 m/s,x2=4 m;
(3)紧急制动前的时间为:t1==2 s
紧急制动后的时间为:t2==1 s
总时间为:t=t1+t2=3 s
所以== m/s.
答案:(1)8 m/s2 (2)8 m/s 4 m (3) m/s
5.解析:(1)设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μmgcos θ=ma1,
代入数据解得:a1=0.25 m/s2.
(2)设滑到斜坡底端的速率为v,则有:
v2=2a1L1,
代入数据解得:v=6 m/s.
设在水平段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μmg=ma2,
解得:a2=3 m/s2,
设水平运动的位移为x,则有:v2=2a2x
解得:x== m=6 m.
所以最后停止点距终点的距离为:
x′=L2-x=30 m-6 m=24 m
(3)滑草车在水平段上做减速运动,
a2=3 m/s2
则人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Fx=Ma2=40×3 N=120 N
所以车对人的力:
F== N=418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人对车的作用力大小也是418 N
答案:(1)0.25 m/s2 (2)24 m (3)418 N
6.解析:(1)若要使小圆环A从无初速度释放后还能返回释放点,小圆环A在“神秘区域”内所受合力方向应竖直向上,所以恒力F的方向竖直向上.取小圆环A到达底部时速度刚好为零的临界情况进行分析,设小圆环A进入“神秘区域”上边缘时的速度为v1,从释放到进入“神秘区域”上边缘的过程中,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v=2g(H-h).从小圆环A进入“神秘区域”直至到达底部时速度刚好为零的过程,根据运动学的规律有:v=2a1h,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1,整理可得:F=mg.因此,要使小圆环能返回释放点,则F应大于mg,方向竖直向上.(2)小圆环A与杆B从释放到进入“神秘区域”上边缘的过程中,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进入“神秘区域”后小圆环A与杆B不分离,说明“神秘区域”给小圆环A的恒力F的方向竖直向上,设小圆环A进入“神秘区域”上边缘时的速度为v2.对小圆环A,进入“神秘区域”之前有:v=2g(H-h),进入“神秘区域”直至到达底部时速度刚好为零的过程有:v=2a2h,F-mg-f=ma2,整理可得:F=f+mg.因此,要使小圆环从释放后还能离开“神秘区域”,则F应大于f+mg.
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