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 课件(共8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开国大典 课件(共8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5 15: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6张PPT)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开国大典(点击图片播放)
7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
第一课时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新中国刚刚成立,举行隆重盛大的开国典礼。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zhǎn

tǎn
zhì
zhì
yuè
lónɡ
bào
huì
lán

xuān

shè


zhènɡ
bīn
学写字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顶部“正”低,底部“攵”低。“正”第三笔短横在横中线。
结构:左右
组词:政策
邮政
造句:春节前夕,政府拨出专款救济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
音序:Z
部首:攵

zhèng
我会写
政府
书写指导:“宀”扁“兵”大。“兵”末两笔撇和点分
列竖中线左右,底部齐平。
结构:上下
组词:来宾
喧宾夺主
造句:外宾由校长陪同观看了我们的演出。
音序:B
部首:宀

bīn
我会写
外宾
书写指导:戋字是两横一撇、两横稍向上拉、右上角有一点,皿字要扁、下横最长。
结构:上下
组词:数盏
造句:过年时,我家门口挂着八盏大红灯笼。
音序:Z
部首:皿

zhǎn
我会写
八盏

zhǎn
盏:器皿,指盛装液体的日常器具,如茶盏、油盏、灯盏。
不要少写一“点”
易写错
书写指导:木字横短竖要长、右边点要小,兰字三横、中间横要短、下横最长。
结构:左右
组词:木栏
栏杆
造句:小桥的石栏上刻着好看的花纹。
音序:L
部首:木

lán
我会写
石栏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高度相当,右框稍窄、右边不封闭、末笔竖折是一笔。
结构:左右
组词:汇报
词汇
造句:同学们纷纷汇集在老师周围嘘寒问暖。
音序:H
部首:氵

huì
我会写
汇集
书写指导:火字细窄,暴字中间是两横、撇和捺在两竖下边起笔,下边与水字不同。
结构:左右
组词:爆满
爆炸
造句:小丽表演结束后,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音序:B
部首:火

bào
我会写
爆发
换偏旁:
字理识字:

形声字。从木,从阑(lán),阑亦声。“阑”意为“格栅门”。
识字方法
书写指导:宝盖儿下面第一横要短,日小而扁,最后一横要长。
结构:上下
组词:宣传
宣告
造句:今天班主任宣布下周一期末考试。
音序:X
部首:宀

xuān
我会写
宣布
书写指导:巾字下框要扁、位置靠上、中竖要长,只字下边撇和点宽展、行笔稍重。
结构:左右
组词
独树一帜
造句:校园里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
音序:Z
部首:巾

zhì
我会写
旗帜
书写指导:门字要宽大、方正,兑字要窄小、中间是口字、儿字稍宽展。
结构:半包围
组词:检阅
阅览
造句:今年国庆节,首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音序:Y
部首:门

yuè
我会写
阅兵
书写指导:牛字首笔撇稍短、两横紧凑、下横要长,下框扁窄,中竖贯穿上下、要长。
结构:左右
组词:制定
造句:姐姐穿上警察制服真漂亮。
音序:Z
部首:刂

zhì
我会写
制服
书写指导:土字横短竖要长、一提稍长,日字要窄,下边一横要长。
结构:左右
组词:平坦
坦途
造句:在坦克的掩护下,八路军很快收复了失地。
音序:T
部首:土

tǎn
我会写
坦克
书写指导:左右宽窄要匀称,巨字要窄、先写中间扁框、再写竖折,扁框要居中。
结构:左右
组词:相距
距今
造句:我们家距离学校有三里路。
音序:J
部首:足


我会写
距离
书写指导:阝要窄长,夂要宽扁、下边撇和捺交叉舒展,中间有短横,生字下横要长。
结构:左右
组词:隆重
隆冬
造句:乌云中传来阵阵打雷的隆隆声。
音序:L
部首:阝

lóng
我会写
隆隆声

lónɡ
不要少写一“横”。
组词:隆冬
隆重
书写指导:“身”首笔左撇要短,末笔撇上端不出头,“寸”宽窄与“身”一致。
结构:左右
组词:射击
光芒四射
造句:射击场上,小强超常发挥,箭箭射入靶心。
音序:S
部首:身

shè
我会写
射入
左右
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生字归类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隆重举行的仪式。
指事物在一定阶段内发展的顶点。
怀着敬意看。
形容物体缓慢上升。
出生。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典礼
排山倒海
瞻仰
高潮
诞生
徐徐上升
迎风招展:随着风飘动。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上的红旗随着风飘动。
运动场上的彩旗迎风招展。
词语解释
欢跃
瞻仰
欢腾,形容欢喜得手舞足蹈。
恭敬地看。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互动课堂
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场面?
重点关注每个自然段的起始句。
(课后第一题)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群众入场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默读1—4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部分介绍了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物,还介绍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群众进场等情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时间
地点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参加庆典的人数之多、人员范围之广。
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宏大的场面预示着这是一个已经觉醒腾飞的大国,正向世人展示着他朝气蓬勃的面貌。
作者为什么要具体详细地写参加大典的人员和人数?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会场的位置和布置如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会场气氛庄严而隆重
群众入场时广场的气氛如何?用文中的原文回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安门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了人们参加大典的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夸张、比喻
作者是如何从与会人员的角度来表现典礼是非常隆重的?
参加典礼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地域很广。
参加典礼的人来自各个阶层。
参加典礼的人来得很早,早上六点钟起就有人入场。
参加典礼的人数很多,成了人的海洋.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的动作一致,表现了盼望见到主席的急切心情和对主席的敬爱。
声音很大,气势宏伟。
夸张
毛主席出现的时候,群众的表现如何?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投向”可以换成“看向”吗?
可以,但“投向”更能反映人们迫切希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品读课文
排山倒海
翻江倒海
波澜壮阔
铺天盖地
词语积累(描写场面大的词语)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指的是什么?
表达了全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品读课文
反复
反复:
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品读课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两个“一齐”表现了什么?
“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表明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这句话体现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尊重,也表达人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而感到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为什么“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代表我国五十四个民族(五十四个是当时的统计数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了二十八年。
表现了群众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在前面一课中,我们学习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这篇文章中同样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我们先走去开国大典最隆重的“大典中”的场面去看看吧。
小组合作,分工研读第5—10自然段的三个场面,找出描写的“点”和“面”。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接着,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想一想:在三十万人中,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的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只重点突出了毛主席?
毛主席是开国大典中最主要的人物。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毛主席是这三十万人中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点”,因此在点面结合中,选“点”要聚焦典型。
自由读11—13自然段,聚焦阅兵式场面描写,想一想这个部分内容。
检阅部队
品读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阅兵式场面,分工研读第11—13自然段,找出描写的“点”和“面”。
互动课堂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海军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空军
阅兵部队的特点是什么?
威武雄壮、庄严肃穆。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阅兵式的庄严?圈一圈关键词。
海军
着装统一
步兵
齐步行进
步兵
一字形前进
战车师
整齐前进
挺胸站立
战车师
五马并行
完全一致
空军
飞机人字形飞过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对比
突出了人民群众因为有了自己强大的军队而无比兴奋、激动、自豪。
“两个半钟头,欢呼,鼓掌”
“还觉得不能够表达”

受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共1.64万人。受阅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飞机17架。这样强大的阵容,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一下子就把阅兵仪式的气势磅礴、恢弘庄严表现得淋漓尽致。再读一读,感受当时的庄严和热烈的气氛。
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抓住关键词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阅兵式恢弘庄严的场面。
朗读指导
这一段堪称场面描写的经典。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按照“兵”出场的顺序,先“点”后“面”,
雄伟壮观。
(课后第二题)
同学们,许多名人在其日记、回忆录里,也见证并记下了这一特殊历史时刻的点点滴滴。
会场之庄严为余所未曾见。(著名科学家
竺可桢)
夜晚十点钟以后,我从天安门回到了宿舍,听着远远近近的锣鼓声,我兴奋得不能合眼,我坐在桌子前面,拿起笔在纸上写着,我一直写到深夜。我反复地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著名文学家
巴金)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这是对天安门广场傍晚景色的描写,衬托出了人们仍然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无比喜悦和幸福的心情。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生动地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表现了什么?(串珠问题3)
反复写“红旗”
“红灯”,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反复写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则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其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这是语言描写!
这段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人民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厚情感。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动作、语言描写!
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
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课文是怎样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的?又是怎样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核心问题)
作者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如“一齐欢呼”“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把手掌都拍麻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等。更多的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如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等。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两股红流”指什么?
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有什么寓意呢?
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红流”指的是行队伍。
写出了游行队伍之长,火光之亮。这里也是暗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大步向前,前途一片光明。
学完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些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
开国大典
大典前
群众入场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游行浩荡
大典中
(热烈而庄严)
大典后
结构梳理
这篇文章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
,表达了

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主题概括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简介
拓展延伸
聚集
汇集
(1)几个人(
)拢来,站成一个圆圈。
(2)丁字形的广场(
)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一、选词填空。
聚集
汇集
课堂演练
雄伟
宏伟
(3)在天安门广场右前方,巍然耸立着(
)壮丽的人民大会堂。
(4)我在心中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了一幅(
)瑰丽的蓝图。
雄伟
宏伟
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群众入场、宣布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7个场面。
三、课下在网络上搜一搜电影《开国大典》,看一看。
一、补充词语。

)面八方
排山(
)海
迎风(
)展
大江(
)北




课堂演练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
起来。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
起来。
雄伟
庄严
欢呼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欢跃
庄严
雄伟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庄严的
排山倒海的
掌声
宣告
声音
雄伟的
四、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典礼仪式、群众游行、阅兵式放入相应的括号中吗?
会场布置—(
)—(

—(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典礼仪式
字词听写
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日子,一个将要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时刻。这天,中国人将乘坐自己的飞船遨游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将变成现实。
凌晨4时,整个酒泉基地沸腾了。人们冒着严寒不约而同地向航天员杨利伟居住的问天阁集中。大家都想看看即将创造我国航天历史的这位英雄。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身着太空服前往发射场的杨利伟镇静自如。他从车窗里探出头,频频向送别的人群挥手,脸上的微笑显露着他的自信和轻松。就是这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八的小个子,承载着亿万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愿望。
6时15分,戈壁的夜色还很浓重,他微笑着进入飞船,静待火箭点火升空。而此时,成千上万的人们已经等候在发射场外了,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里。
7时30分,大漠红日喷薄而出,太阳的身边是高高耸立、气宇轩昂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箭头直指苍穹。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沉静,“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飞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天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因为那颗星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16日6时54分,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的杨利伟胜利归来。至此,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思考:这个时刻“激动人心”是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