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
【同步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白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起了思想启家的作用
B.创办了-批近代企业
C.增强了
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
顽固派的力量
2、10.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A.强学会成立
B.
《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开始
3、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在1895年的“使命”是()
A.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抵御西方侵略
C.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D.培养国民独立人格,荡涤封建文化毒害
4、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0条,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下令裁撤練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止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这段话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
A.光绪皇帝软弱无能
B.资产阶级妥协让步
C.改革措施操之过急;
D.顽固势力发动政变
5、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变法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6、7.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治器兴国的神
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一“思考’()
A.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B.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C.使谋求制度变革提上日程
D.使中国建立了民主政府
7、经过多次努力光绪帝最终支持维新变法,其目的是
(
)
①发展资本主义
②挽救民族危亡
③巩固清朝统治
④不甘心做亡国之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8、曾主持过天津的
《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的思想家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梁白超
9、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10、《近代中
国的新陈代谢》-
-
书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面遭受的每一次失败
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文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公车上书
11、1898
年,紫禁城内发生政变,慈禧太后再度出面执政,到处搜捕被视为乱党的改革者,原本被裁撒的政府部门和各类官职也重新恢复,军改大权则由太后信任的权贵控制。下列哪-
-选项是造成此事件发生的原因(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文和团运动
D.
百日维新
12、“有心余贼,无力回大。死得共所,伏或快哉“
这自绝印诗出于一
世日为
变法流血的维新人士,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13、报刊是了解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号召变法图强,由严复等人主持并成为当时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知新报》
D.《万国公报》
14、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交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度除科举
C.废除八股
D.裁汰冗官
15、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16、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
A.拒和
?
?B.迁都
C.变法
?
?D.革命
17、
18、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追忆一百二十多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他们的共同点是(
)
A.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9、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则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改变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深远影响D.直接导致民主革命的兴起
20、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日的是(
)
①推翻清朝统治②发展资本主义
③救亡图存
.
A.①②③
B.①②
C.
①③
D.②③
21、短短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80条;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又令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突然中断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策怨声载道。文段反映戊戌变法(
)
A.资产阶级妥协让步B.改革措施操之过急C.光绪皇帝软弱无能D.顽固势力发动政变
22、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事件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天演论》的发表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23、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吁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这场“颠覆性改造”指的是(
)
A.颁布了《资政新篇》
B.主张实施君主立宪制
C.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D.建立了中华民国
24、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冻死不拆尾,饿死不掳掠(文天祥)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岳飞)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
D.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25、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成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
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史厂闼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二、
综合题
26、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图,则莫如制器之器,师其法后不必尽用其人??
一一《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出自哪一派别?他们救国的改革是什么?
材料三: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3)材料三是李鸿章对自已办洋务的一番感叹,哪场战争后他感叹练兵和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
材料四:神助举,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样,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因鬼子闹中原》揭贴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
始自甲午战败....-梁启超
材料二对于许多
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
-件事。
林伯渠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賽两先....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
(2)经过辛亥革命,中国大地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说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谁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拥有怎样的地
位?
.
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28、有人把成成变法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阅读下列材料,目答问题。
材料一:宁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会本上布”的呐喊中室合于世厖公车上书是民族总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受多地来自于对民族耐途的思考,并且把热脚片母与改羊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亲说是前代人们府不可比想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或成期间,上海给以在的《中额》(宇林否长》等抵刊片,还创办了(时务报》《苏报》《华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色有类似的传播媒介.....(江渐)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底层社会展开厖当北京发生政变后,江渐社会仍保持自己的独立立场,尽力抵制当局的倒行送施。
——摘编自胡成《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那个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的西学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的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梁启超“花端常幸感情”...她把假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炉,不受古亲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策.厖黄遵宪的诗刻能反缺时事,反映社会而明足的区利于传统的旧诗厖?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指出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江(沪)浙地区在续新变法时期的表现。
(3)据材料三,规括指出戊成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常和西学书院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评价戊成变法?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A
2、C
3、A
4、C
5、B
6、C
7、B
8、A
9、A
10、D
11、D
C
13、B
14、C
15、A
16、C
17、B
18、B
19、C
20、D
21、B
22、
23、D
24、D
25、
B
二、
综合题
26、(1)中国技术落后(只回答:中国落后给一半分)
洋务运动
(2)维新派
戊戌变法
(3)甲午中日战争
(4)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
27、
(1)
戊戌变法。
(2)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建立了中华民国。
(3)民主和科学;
李大钊。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5)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8、(1)①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表现为:①上海创办多种报刊宣传变法思想;②江浙地区维新宣传注意向底层社会展开;③当戊戌政变发生后,江浙地区保持独立立场,抵制倒行逆施。(任举两点即得2分)
(3)特点:培养人才,讲求实务,传授西方科学知识,传播民主思想。
(4)戊戌变法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或具有思想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