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全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全章PPT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2-05 22:13:55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一、噪声及来源:
1、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噪声。
2、物理学角度看:杂乱无章的无规则振动。
3、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二、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0分贝1000赫兹的声音强度。
10分贝:相当于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
30dB-40dB:较为理想的环境;
70分贝: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
噪声是人类社会四大污染源之一(废气、污水、有的固体废物)
噪声环境会对人体造成各种危害:90分贝环境:
150分贝环境:
利用噪声
1、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来除掉杂草。
2、利用人体发出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
3、利用水下自然噪声显示海底情况。
噪声控制
声音的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声源产生声音 在空气等介质传播 耳膜振动
减小噪声的方法:消声、隔声、吸声。其中最根本的
是消除或降低声源的噪声。
在声源处消声
在传播过程中隔声
在接收过程中吸声
1996.1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反噪声器原理:在计算机的指挥下,反噪声器发出的
声波与原噪声波叠加,从而抵消噪声。(共40张PPT)
五、声的利用
小组讨论:
全班按座位分4人1小组。
每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一个事例。
请同学们说出所了
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分类及依据
日常生活
挑西瓜
日常工作
机器内部检察
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
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
医疗
B超
军事
声呐
声控开关
超声波加湿器
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 息..
一、声与信息
请听以下声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1、声音的利用之一: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信息
请同学阅读课本
声与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①蝙蝠是怎么确认目标的?
它采用的方法叫做什么?
②受蝙蝠的启发,科学家发明了什么?
主要应用在什么方面?
超声波
回声定位
声呐
1、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声呐
2、声呐: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呐。
讨论:根据声呐测海底深度需测那些量?
(1)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
(2)声音在海水中的往返时间t。
(3)计算公式:
钓鱼用 便携声呐
③“B超”是利用什么获得人体内部疾病信息的?
医生
超声波
病人
显示屏
反射波
信息
1、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5、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视频:声与信息

演示:用一端开口、一端扎有橡皮膜的可乐瓶,对着火焰敲橡皮膜。
敲橡皮膜有什么用?
火焰摇动说明了什么?
大家看到了什么?
问题:木棍拍水面,水面上的小木块会上下运动,这个能量谁传递的?
木棍拍水面和拍橡皮膜的能量给了什么物体?谁传递的?
火焰摇动、熄灭。
有能量传过来。
振动发声。
木块和火焰。水波和声波
结论:
声波能传递能量。(声波是一种波动)
2、声的利用之二:声波能传递能量。(声波是一种波动)
阅读课本: 声波能传递能量实例(播放视频)
①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电子元件
②击碎病人结石
③利用超声波加工珠宝
还有吗?
小组讨论总结:声波能传递能量实例
讨论:课本P4会跳舞的小人
小组讨论:
每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一个事例。
还有哪些应用声波能传递能量实例?
还有哪些应用声波能传递能量实例?
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超声波加湿器: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自然界中的陨石落地
海上风暴
1948年,一艘名为“乌兰格梅奇号”的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
甲海峡时,突然遇到海上风暴,当救助人员赶到时,船上所有
人员都莫明其妙地死了。后经科学家们调查,才发现造成这场
海难的罪魁是风暴与海面惊涛引起的次声波。
次声波的威力
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地震爆发前,许多动
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
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潜伏
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练习巩固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
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
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
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这时人与障碍物之
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声速取
340 m/s)
声音能传递信息
17
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摇摆
声波能传递能量递
C
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
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D
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A
小明和同学们星期天去山里郊游,当他们兴奋地大声喊叫时,发现对面山崖产生回声。爱动脑的小明想测出他们所在的地方与对面山崖的距离。请问在当时的条件下小明应怎样做最为简单?
实验题提示:小明只要对着山崖大喊一声,同时用手表记下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就可用s=vt/2计算出所要测的距离(v约为340m/s)
三 简答题
1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是否破损.这个方法应用了声音的什么特征?
2在某一居民区,由于一家煤气泄漏,引起爆炸,使得周围的居民家的门窗发出响声,甚至引起许多居民家的玻璃破碎.请你分析一下窗玻璃为什么破碎?   
阅读:科学世界
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
小结 第五节 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声能够传递信息。
2、声与能量——声波能传递能量。
声在医疗上的应用:(B超、彩超、雾化)
声在工业上的应用:(钻孔、切削、探伤、清洗)
声在军事上的应用:(声呐、次声波武器)
声在生活上的应用:(超声波加湿器)
声的利用
3、
动手动脑学物理
练习册上有关本节内容
作业布置
7、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像蜂窝似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A
①挑西瓜②声控开关③超声波加湿器
④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 ⑤机器内部检察
⑥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
⑦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⑧ B超⑨声呐
分类:说哪些是属于传递信息的?
哪些是传递能量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巩固与练习
一 填空题
1 声音既能传递____,也能传递_____.
2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情况,这些都是声音能够传递____的例子.
3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其做法是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出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的排除体外,这个例子证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
4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利用它,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二 选择题
1 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要响亮,对这一现象的正确分析是( )
A 室内空气与旷野空气不一样,传声性能不一样造成的.
B 旷野中声音沿各个方向传递,所以声音听起来小.
C 声音在室内被反射回来,并和原声混合到一起,使原声加强
D 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人的感觉不一样.
2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要响亮,对这现象正确的分析是( )
A 室内空气与旷野空气不一样,传声性能不一样造成的.
B 旷野中声音沿各个方向传递,所以声音听起来小.
C 声音在室内被反射回来,并和原声混合到一起,使原声加强.
D 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人的感觉不一样.
3如右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三 简答题
1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是否破损.这个方法应用了声音的什么特征?
2在某一居民区,由于一家煤气泄漏,引起爆炸,使得周围的居民家的门窗发出响声,甚至引起许多居民家的玻璃破碎.请你分析一下窗玻璃为什么破碎?   
四 阅读题
  美国海军每年都要在海底进行水底爆炸实验,海底石油勘探和海洋开发等给原本平静的海洋制造了大量的噪声,给海洋动物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人为制造的这些海底噪声对海洋动物的听觉和行为造成干扰,迫使有些海洋动物不得不离开海洋,爬到海边和沙滩上,导致海洋生物患上各种疾病.请谈谈你的感想.

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像,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共19张PPT)
1、人耳的构造
耳廓
外耳道
耳垂
外耳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内耳
咽鼓喉
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
鼓膜振动
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播
听觉神经传递信号
大脑产生听觉




常识介绍:正常时听觉的引起,是由于声波
经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
他组织进入耳朵。这一条声音传递地途径,
称为气传导。 (气体传声)
讨论:为什么有的人听不到声音?
3、什么是耳聋?
1)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2)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1)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 。
(2)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得了非神经性耳聋 的人会生活在无声的悲惨世界里的,你设想一下:应该怎样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呢?
体验:
用手指塞住外耳道听音叉的声音。
二、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固体传声)
耳背式
耳内式
三.双耳效应
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
应用:1、如何摆放多声道的组合音响?
2、猫头鹰的耳朵一上一下有什么作用?
小结(板书)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听到声音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双耳效应:
应用的实例:
助听器
立体声
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骨传导(固体传声)
气传导(气体传声)
作业与练习
1、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路径:( ) 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
 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耳朵
 C、物体振动→介质→良好耳朵
 D、物体振动→良好耳朵→介质
c
2、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A、堵住耳朵,把振动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
B、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
C、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D、同学听到耳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
A
3、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下列部分出现故障会使人失去听觉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听觉神经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知识应用
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 . 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 . 由此可见 . 蛇是利用 __________ 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
骨传导(共25张PPT)
1.3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相关知识回顾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物体的振动 _____ , _____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 _____ 中传播,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也 _____ 。
你们想听音乐吗?
想!那听吧!!!
从这段音乐里你听出什么了吗?
小孩的声音要“尖细”一点
老人的声音要“粗犷”一点
音乐声呢?
一、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的高低由哪些因素来决定呢?
还是来探究吧!
探究
小明喜欢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一次他将一把钢尺按在桌上,一端伸出桌边,长度为钢尺的1/3,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比较“尖细”,他知道这是钢尺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其后他把钢尺的2/3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力度相同),听到的声音比较“粗犷”。
一、音调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
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符号是Hz;
课堂小练习
某发声体每5秒钟振动1500次,它的频率为多少?
某发声体每5分钟振动9000次,它的频率为多少?
二、次声波与超声波
低于20Hz叫次声波;
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课堂小练习
家蝇飞行的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 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发觉飞行中的蝴蝶?
易忽略点提醒
声音的高低是平常我们所感受到的声音的“尖细”和“低沉”,而不是我们所听到声音的大小,如牛的声音比蚊子的声音响,但它的音调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不同动物的听觉和发声频率范围不同;
易忽略点提醒
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时,我们采用在相同力度下,改变一个物体的粗细、长度等方法,改变物体的振动快慢,比较物体发声音调的变化。此类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不同音调,显示的波形不一样,如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课堂小练习
下图中发声频率最小的动物是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
课堂小结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符号是Hz;
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课堂小练习
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课堂小练习
男生说话声音较粗犷,女生说话声音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时______________不同,其原因是男女同学的______________不同。
课堂小练习
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什么?
课堂小练习
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课堂小练习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每秒。人们把低于20次每秒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次每秒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
课堂小练习
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的缘故.
课堂小练习
一位女高音正在轻声为一名放声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们谁的音调高?
解析:此题的目的是使同学们能正确区分乐音的三要素. “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调,因此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
课堂小练习
马戏团的训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训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的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
解析: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听到的声音范围远比人耳听到的范围大,使从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听到人听不到的高频率的声音,驯狗员用的是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但在狗听觉范围内的信号.
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共18张PPT)
第 一 章 声 现 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声音的速度有多大?
一、 声 音 的 产 生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两个实验: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把直尺,一根
橡皮筋,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有请问大家: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
特点,在它们发声的时候让它们停止发声,
看它们不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
我们可以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在
振 动
声音的产生
2、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
二、声 音 的 传 播
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怎样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的呢?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
实验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
除了空气等气体外,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如: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水中的鱼会被岸
上的说话声吓跑
声音的传播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两个实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
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除了气体,液体以外,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
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
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
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思考: 如果没有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声音能否传播?
声音的传播
事实证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三、声 音 传 播 的 速 度
量出一段300m以上的距离,当你看到发令枪冒烟时,按下秒表;听到发令枪声时,按停秒表。比较一下两次的记录。
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儿
才能听到回声,这是为什么?
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
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声音的速度
请大家猜想一下声音在气体、液体、
固体中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
得最慢?
请同学们在书本上找答案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
v固体>v液体>v气体
15oC时,v空气=340m/s
声音的速度
小 结
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气体、
液体、固体)。
三、声音传播的速度在不同物质、不
同温度时传播,大小不同。
15oC 空气中声速 v=340m/s
练 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必须靠
传播,它在
不能传播
(3)15Co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 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