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散步 课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散步 课课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5 19:0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步
一、练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
粼粼(  )  一霎时(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野
外套
茂密
各得其所
B.平顺
取决
强状
严重关头
C.折散
委屈
整齐
水波粼粼
D.鱼搪
幼小
习惯
产生分歧
3.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  )关头时那样。
(3)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  )地铺着。
(4)不过,这一切都(  )于我。
A.信服
庄重
注意
取决
B.佩服
严重
随意
决定
C.信服
严重
随意
取决
D.佩服
庄重
任意
决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衡阳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5.指出下列各句采用的表达方式。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    )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课文的中心人物是“我”,线索是“我”和母亲的关系。
C.这篇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答案】
1.qí
chāi
áo
lín
shà
2.A
3.C
4.C
5.记叙
描写
议论
6.C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
B项,“强状”应为“强壮”;C项,“折散”应为“拆散”;D项,“鱼搪”应为“鱼塘”。
3.
结合文意,母亲不可“佩服”“我”。“庄重”表示神情、态度。“任意”和“随意”有区别,“任意”的意思是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样就怎样,一般指人。而“随意”是任凭自己的意思,小草是随自己的意愿而长,第4句话的主语是“这一切”,所以用“取决”,“决定”的主语应是人。
4.
A项“发扬”改为“发挥”,B项“防止”“不”去掉一个,D项“在……中”“使”去掉一个。5.
D项中“惟妙惟肖”的意思是形容工艺品等十分精妙逼真,不能修饰“文化盛宴”。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方式的掌握和运用。第一句主要交代场景的人物及空间分布,故表达方式为记叙;第二句详细描述所见的小路边的风景,故表达方式为描写;第三句主要抒发作者此时的心情,故表达方式为抒情。
6.
以记叙为主。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主题、写作手法以及文学常识的把握,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C项对课文的分析不够准确,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是以记叙为主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二、练重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散步(节选)
莫怀戚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1.“我”的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什么?“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什么?
2.“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与“高大”能否互换?什么?
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4.
如何理解“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
【答案】
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大路好走。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小路有意思。
2.不能互换。“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的角度说的。
3.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已是风烛残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此时应更多地照顾母亲。
4.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支柱,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决定。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句话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该题考查的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的意思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词语本身的意思,再去分析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含义。“早已习惯”表明母亲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指的是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指身强力壮,在句子里的意思是年迈的母亲认为儿子正值中午,是正“强壮”那时候,这是站在母亲的角度来形容的;“高大”是指又高又大,在句子里的意思是年幼的儿子认为父亲是又高又大的形象,这是站在儿子的角度来形容的。所以都不能互换。
3.该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的理解,这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文章中写“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顺从母亲的意愿。从写“委屈儿子”可见“我”讲原则,爱孩子但是不宠溺孩子;从写“顺从母亲”可见“我”的孝顺,有家庭责任感的人。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此时应更多地照顾母亲。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所有人都在等待我做出决定,所以我觉得责任重大,同时我的这一决定是能否做到尊老爱幼的关键,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