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0.演示文稿的建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0.演示文稿的建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15 08:3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演示文稿的建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以引导学生制作“我们的中学生活”为主线,通过回顾张老师和林老师制作的课件(分别是本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上午给该班学生上课时用的课件),让学生预览演示文稿的呈现效果,给学生以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虽然是老师制作的课件,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的同学们也会制作,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因此把“探究——合作”的思想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为最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教学中注重过程性评价与作品评价相结合,通过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全体之间互相评价,在展示、评价中学习技能,学会合作。
教材分析
本课是2012年5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信息技术第三单元 《跟我做幻灯片》中的第一节,本节内容是完成制作演示文稿的基础,主要学习如何创建新演示文稿、播放演示文稿、保存演示文稿。本课以校园和班级为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学情分析
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word,word的窗口界面与powerpoint的界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学生在学习word时掌握了office的程序的启动方式,对文字输入和编辑以及图片插入和编辑的能力,会保存文档,并对各种常用操作较熟悉,可以较快的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启动powerpoint。
了解幻灯片与演示文稿的关系。
掌握如何新建演示文稿,如何插入新幻灯片,在幻灯片中编辑和修改文字,插入图片。
学会播放演示文稿,保存演示文稿。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表现自我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创演示文稿的学习兴趣,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喜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幻灯片中插入、编辑和修改文字,插入图片,并保存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景体验,引出任务 1.和学生一起回顾上午张老师和林老师上课的课件。
2.好不好看,知道用什么做的吗?同学们想学吗(引出并介绍powerpoint) 1.观看幻灯片
2.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们最关心的是跟自己有关的信息。所以,从学生的实际感受出发,让学生欣赏图文并茂的两位本班任课老师的演示文稿,学生的热情就更加高,学生的愿望就更强烈。为接下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作好了情感上的准备
二、启动powerpoint 教师:1.看看谁会启动powerpoint
2.学生启动好之后并请学生示范讲解
3.提问:看看能不能在PPT中插入文字和图片
4.巡视过程中并特别强调将以前学习的WORD知识迁移
5.学生尝试之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输入文字的?师提示光标不在的地方无法输入文字,只有在文本框中有光标的地方才能输入文字,所以需要PPT中的文字输入是通过文本框实现的。 学生进行尝试操作·
教师巡视后发现有学生会,请学生给同学们讲解操作步骤。 学生有word的知识迁移,所以,让学生自地地进行探究学习是可行的。不去计较学生的错误操作,让学生在弯路和错误中学会思考,学会寻求帮助(同桌的、小组的、教师的。。。),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采用学生尝试、交流协作、讲练结合的方法,掌握幻灯片版式设置、文本框使用、艺术字等图片的插入等技能,如果有学生会,请学生请解,并给予鼓励。
三、新建演示文稿 1.布置任务,制作“团结的班级”第一张幻片,选择版式,并输入文字和图片,教师现场拍摄几张学生个人、小组和集体照传送到每位学生机上。教师巡视,并提示,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方式和word中一样(“剪贴画”“图片来自文件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个别辅导。
2.学生完成后进行总结。提出问题:powerpoint和word有哪些一样地方,又有哪些不一样的?( PPt中文字和图片与word中输入以及设置文字和图片的区别:文字和图片格式设置大同小异)。 学生尝试操作,可小组交流协作。 图片来自现场,有关自身形象,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兴趣。
四.插入新幻灯片 提出问题:
怎样插入新幻灯片?制作“我们的校园”,(教师拍摄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照和校园照)即制作第二张幻灯片
2.“幻灯片放映”,相邻的学生可相互进行评比,看谁做得漂亮。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操作、相互比较 利用“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探索尝试,从而获取新知。
五.保存文件 1.将制作好的幻灯片保存起来,看看它的保存方法与word中的文件保存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可请学生回答。
2.并以自己的姓名为文件名保存在桌面,并提交作业。
1.学生根据要求保存文件
六.展示交流 教师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
演示时讲幻灯片的放映和结束放映 以及幻灯片的三种主要视图方式(普通视图、流览视图、放映视图)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交流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作品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总结 通过提问、示范、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回答问题,学习总结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避免只学到孤立的,零散的知识,或只是麻木地接受学习
八.互补 指导 经过互评交流后,学生完善作品,并保存提交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取长补短,将作品做得更好。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首先选材上多是来源于学生自身和身边的素材,让他们感到亲切,具有亲和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其次从教法来讲,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特别强调运用前一单元的word知识的迁移,学生很容易上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从学法上来讲,能力弱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中掌握本课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展示交流、总结环节,让学生自评、互评和总结,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但可以取长补短,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观等。通过以上的方法完成本课的三维目标,收到很好的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