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推荐】人教版必修1物理同步教学随堂演练:第1章 运动的描述(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推荐】人教版必修1物理同步教学随堂演练:第1章 运动的描述(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9-01 10:59:37

文档简介

1.物体A的加速度为3 m/s2,物体B的加速度为-5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
B.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物体B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解析】 aA=3 m/s2,aB=-5 m/s2,其中“-”表示物体B的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快.因不知A、B初速度的方向、大小情况,故物体A、B均有可能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即它们的速度可能在增大,也可能在减小.
【答案】 BD
2.一架超音速战斗机以2.5马赫的速度(2.5倍音速)沿直线从空中掠过,人们看呆了,众说纷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架飞机的加速度真大
B.这架飞机飞得真快
C.这架飞机的加速度等于零
D.这架飞机的加速度不大
【解析】 速度大,即飞得快,但加速度不一定大,不知道飞机速度变化的情况,就不知加速度大小.
【答案】 B
3.一个质点,初速度的大小为2 m/s,末速度的大小为4 m/s,则(  )
A.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6 m/s
B.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2 m/s
C.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D.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速度改变量Δv=v-v0.因初、末速度只给了大小,而方向未定,故v0与v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
【答案】 ABCD
4.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500g这一数值(g取10 m/s2)以警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在交通事故中,就会达到这一数值.两辆摩托车以36 km/h的速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0-3 s,试判断一下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解析】由题意知:初速度v0=36 km/h=10 m/s,末速度为v=0,所用时间t=2×10-3 s,则:
a== m/s2=5000 m/s2=-500g
其大小达到了死亡加速度的数值,故有生命危险.
【答案】 有生命危险
5.
如右图中的三条直线描述了a、b、c三个物体的运动.通过目测,判断哪个物体的加速度最大,并说出根据,然后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并说明加速度的方向.
【解析】 a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由图象的数据可得到:
aa、ab与速度方向相同,ac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a物体加速度最大,因为斜率最大.aa=0.625 m/s2,ab=0.083 m/s2,ac=-0.25 m/s2,aa、ab与速度方向相同,ac与速度方向相反1.在下列各运动物体中,可当做“质点”的有(  )
A.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
B.确定远洋航行中的巨轮的位置
C.研究运行中的人造卫星的公转轨迹
D.比较转动着的砂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
【解析】 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成绩取决于运动员肢体动作的优美程度,所以不能看做质点,故A错;研究砂轮的转动时,其大小形状也不能忽略,故D错;远洋航行的巨轮及运行中的卫星,研究其运动轨迹时,大小、形状均可忽略,故B、C正确.
【答案】 BC
2.下图中站在公路旁边的人,看到汽车向前运动,那么他可能以什么为参考系(  )
A.自己
B.与汽车同向,同速度运动的汽车
C.地面
D.与汽车同向,但运动速度更大的汽车
【解析】 选取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再进行分析比较.
【答案】 AC
3.下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某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上有两点A和B,A位置的坐标为xA=5 m,B位置的坐标为xB=-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5 m处 
②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5 m处
③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3 m处 
④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3 m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坐标系是定量化了的参考系.规定原点在广场中心,A点坐标xA=5 m,即在广场北边(正方向)5 m处,而B点坐标xB=-3 m即在广场南边(负方向)3 m处.
【答案】 D
4.2008北京奥运会,世人瞩目,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位置时
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
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飞行时间时
【解析】 能否把某物体看做质点,关键要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影响.显然A、C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将无法继续,故A、C错.而B、D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对所研究的问题不受影响,故B、D正确.
【答案】 BD
5.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花”是以运动的船为参考系的
B.“飞花”是以两岸的榆树为参考系的
C.“云与我俱东”是以运动的船为参考系的
D.“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的红花为参考系的
【解析】 诗中所描述的“飞花”,指的“花”是运动的,这是以运动的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意思是说诗人和云都向东运动,这是以两岸或两岸的红花、榆树为参考系的;云与船都向东运动,可以认为云相对船不动.故A、D正确,B、C错.
【答案】 AD1. 在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中,从山东龙口港到大连是一条重要的闯关东路线.假如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沿直线从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两船的平均速度相同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上午三点”指的是时刻
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解析】 在本题中路程是船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龙口指向大连的有向线段,两船的路程不相同,位移相同,故A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故B正确;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故C正确;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船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D正确.
【答案】 BCD
2.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16日已从浙江舟山某军港启航,于7月30日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如下图所示,此次护航从舟山启航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B.“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D.根据图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解析】 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的研究其运行轨迹,故A对;由题图可知,“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错,C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错.
【答案】 AC
3.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右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解析】 由图知小球由坐标x1=1 cm至x2=6 cm运动时间t=3× s,故 == m/s≈0.17 m/s.
【答案】 C
4.日常生活中,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我们都称为“速度”.下列所说的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________,指瞬时速度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百米赛跑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达到9.5 m/s
B.经提速后列车的运行速度达到150 km/h
C.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
D.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E.子弹以800 m/s的速度撞击到墙上
【解析】 
【答案】 BC ADE
5.假期小明外出旅行,汽车行驶在沪宁高速公路上,小明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a、b所示,则小明乘坐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是多少?
【解析】 平均速率是指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通过的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由图可知路程为80 km,所用时间为48 min=0.8 h.所以===100 km/h.
【答案】 100 km/h1.下列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
A.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 h
B.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C.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为1.4 h
D.由青岛开往通化的1406次列车在德州站停车3 min
【答案】 B
2.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 m比5 m小
D.-10 ℃比5 ℃的温度低
【解析】 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关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
【答案】 AD
3.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租汽车按路程收费
B.出租汽车按位移的大小收费
C.在曲线运动中,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绝对值(即大小)
D.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
【解析】 出租汽车按路程收费,曲线运动路径一定大于初末位置间线段的长度,所以路程一定大于位移大小,所以A、C正确.只有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而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标量,任何情况下位移也不能是路程.所以D错误.
【答案】 AC
4.每逢周五,《新民晚报》会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某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北京 7:18 16:50 上海 6:36 16:51
哈尔滨 6:54 15:51 成都 7:44 18:02
西安 7:33 17:35 拉萨 8:34 18:56
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
A.1小时25分 B.3小时05分
C.2小时06分 D.1小时58分
【解析】 北京的白昼时间差为16:50-7:18=9:32;上海的白昼时间差为16:51-6:36=10:15;哈尔滨的白昼时间差为15:51-6:54=8:57;成都的白昼时间差为18:02-7:44=10:18;西安的白昼时间差为17:35-7:33=10:02;拉萨的白昼时间差为18:56-8:34=10:22.根据各城市的白昼时间差可知:拉萨的白昼时间差与哈尔滨的白昼时间差的差值最大,即为10:22-8:57=1:25,因此选项A正确.
【答案】 A
5.如下图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
(1)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下表:
观测时刻 t=0时 过2 s 再过3 s
位置坐标 x1= x2= x3=
(2)说出前2 s内、后3 s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多少?这5 s内的位移又是多少?
【解析】 (1)马路演化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原点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x1=-20 m,x2=0,x3=30 m.
(2)前2 s内的位移Δx1=x2-x1=0-(-20 m)=20 m
后3 s内的位移Δx2=x3-x2=30 m-0=30 m
这5 s内的位移Δx=x3-x1=30 m-(-20 m)=50 m
上述位移Δx1、Δx2和Δx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 m、30 m和50 m,方向都向右,即与x轴正方向相同.
【答案】 (1)-20 m 0 30 m
(2)20 m 30 m 50 m 方向都与 x轴正方向相同1.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除电源、纸带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  )
A.停表 B.刻度尺
C.速度计 D.打点计时器
【解析】 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的间隔数可知任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故不需要停表.再利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就可进一步求出平均速度,故不需要速度计.
【答案】 BD
2.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
【解析】 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交流电的频率,例如频率为50Hz时每隔0.02 s打一个点.
【答案】 B
3.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间间隔 B.位移
C.速率 D.平均速度
【解析】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点迹的间隔数就可知道时间间隔,其位移可利用刻度尺测量,而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或某一时刻的速率则需利用公式v=求解.
【答案】 AB
4.使用打点计时器时(  )
A.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应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在使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使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解析】 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可使纸带上打出的点更多,纸带利用率更高.
【答案】 A
5.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析】 点迹可以记录物体的运动时间,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只要在纸带上数出间隔数n,就可以求出运动的时间为n·0.02 s,所以A正确;物体的始末位置可以用纸带上对应的点来表示,可以得出相应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始末位置对应点的距离,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移,所以B正确;纸带上点迹的疏密程度可以表示相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所以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D正确;点迹可以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但是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因此C错误.所以正确的是A、B、D.
【答案】 ABD
6.下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
【解析】 由图可知四条纸带所取点迹的总长相差不多,其中纸带A上点迹最稀疏,即所用时间最短,故其平均速度最大.
【答案】 A
7.如下图为某一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O到A的速度变化比B到C的速度变化慢
B.AB平行于时间轴,则物体在AB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
C.O到A的速度方向与B到C的速度方向相反
D.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
【答案】 AD
8.
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右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 mm,2与3两点间的距离x2=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v1=______m/s,在2与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2=______m/s,据此可判定小车做______.
【解析】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得v1==0.3 m/s,v2= m/s=0.48 m/s.可见,小车的速度变大,故判定小车做加速运动.
【答案】 0.3 0.48 加速运动
9.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段纸带,A为第一个点,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段、BC段、CD段和DE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
【解析】 由v=可得
vAB== cm/s=19 cm/s=0.19 m/s ,
vBC== cm/s=60 cm/s=0.60 m/s,
vCD== cm/s=60 cm/s=0.60 m/s,
vDE== cm/s=59.5 cm/s=0.595 m/s.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判断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运动的性质是: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
【答案】 0.19 m/s 0.60 m/s 0.60 m/s 0.595 m/s 先加速后匀速运动(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
B.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解析】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与所取时间长短无关,故C正确,B错误.加速度为正值,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所取正方向一致,这与速度变大变小无关.速度是否增加,取决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故D错.
【答案】 C
2.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总与初速度方向一致
B.总与平均速度方向一致
C.总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D.总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解析】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与初速度、平均速度及位移的方向没有关系.
【答案】 C
3.在赛车比赛中,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启动到15 m/s的速度所用时间为0.1 s,则此过程中赛车的加速度为(  )
A.150 m/s2,方向与赛车出发的方向相同
B.15 m/s2,方向与赛车出发的方向相同
C.150 m/s2,方向与赛车出发的方向相反
D.15 m/s2,方向与赛车出发的方向相反
【解析】 设赛车出发方向为正方向,则速度vt=15 m/s,时间t=0.1 s,根据定义得a===150 m/s2,
方向与赛车出发方向相同.
【答案】 A
4.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很小
C.速度向东,加速度向西
D.速度向东,加速度向北
【答案】 B
5.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在t0时刻(  )
A.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小
B.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解析】 由题中图象分析,甲、乙两物体各自做匀加速运动,直接读出在t0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由题中图象斜率分析,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小.
【答案】 AC
6.由a=可知(  )
A.a与Δv成正比
B.物体加速度大小由Δv决定
C.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D.Δv/Δt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解析】 加速度a完全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率,并不是与Δv成正比,也不是与Δt成反比.其方向始终跟速度的变化量Δv的方向一致,和速度的方向无关.
【答案】 CD
7.如下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5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A.8.0 m/s2 B.5.1 m/s2
C.2.2 m/s2 D.1.6 m/s2
【解析】 注意将速度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米/秒,然后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进行计算.
【答案】 C
8.上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物体在前4 s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在前2 s内做减速运动
D.物体在前2 s内做加速运动
【解析】 由图可知,物体初速度v0=-2 m/s.前2 s内即0~2 s内做负方向的匀减速运动,后2 s内即2 s~4 s内做正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由定义式a=知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2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C
9.(2010年厦门高一检测)A、B两个物体在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右图所示,则(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前4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答案】 C
10.
如上图所示,图中两条直线a、b分别是两辆赛车启动时的v-t图象.通过计算两辆赛车加速度的大小,比较哪辆赛车启动性能较好?
【解析】 a赛车的加速度a1= m/s2=5 m/s2,
b赛车的加速度
a2= m/s2=4.17 m/s2.
赛车启动时加速度越大越好,故a赛车的启动性能较好.
【答案】 aa=5 m/s2
ab=4.17 m/s2
a赛车的启动性能较好
11.如上图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1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3.57 s,求:滑块的加速度.
【解析】 由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所以可以将滑块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做滑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
v1== m/s=0.103 m/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
v2==m/s=0.273 m/s
滑块的加速度为:
a== m/s2=0.048 m/s2.
【答案】 0.048 m/s2
12.
右图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请分析:
(1)质点在图中各段时间内做什么运动?
(2)在0~4 s、8~10 s、10~12 s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 (1)质点在0~4 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4~8 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8~10 s内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10~12 s内
质点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1)质点在0~4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8 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8 s~10 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 s ~12 s内质点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2.5 m/s2 -5 m/s2 -5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