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高尔基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听读课文,思考问题:请大家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然后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幅图画 。
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三幅图画就是全文的三段。
第一幅,从“在苍茫的大海上……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第二幅,从“乌云越来越暗……是的,遮不住的!”
第三幅,从“狂风吼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自由朗读,注意情感
文章描绘的三幅图画中,海燕面对暴风雨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暴风雨孕育之时
暴风雨迫近之时
暴风雨即临之时
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课文中除了提到海燕、暴风雨之外还有哪些意象?
海燕
暴风雨
大海
海鸥、海鸭、企鹅
乌云、狂风、
雷声、闪电
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委婉曲折含蓄 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
作用:
海燕
暴风雨
大海
海鸥、海鸭、企鹅
乌云、狂风
雷声、闪电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返回
合作演读
海燕——赞颂、欢乐
海鸥、海鸭、企鹅——批判、害怕
暴风雨——期盼、号召
狂风、乌云、闪电、雷声——憎恶、愤懑
作业
1.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写一段海燕与乌云(或海鸥、海鸭、企鹅,或惊雷、闪电等)之间的对话。要求生动形象,感情鲜明,能恰当地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表现其心理活动。
2.课外荐读:郑振铎《海燕》;席慕容《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