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伙伴——月球
【学习内容】
月球
【学习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及月相的变化和月球对地球的意义等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及月相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学生们通过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月球概况
同地球相比,月球小得多。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1/4;月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月球的表面面积约为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小一点;月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很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我们肉眼看到的月球正面的明亮部分,是月面上的山脉、高原。月球上最高的山峰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高;月球上暗黑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过去人们误以为这些暗黑部分是海洋,把它们取名为“风暴洋”、“静海”,等等。实际上那里是月球早期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岩浆所形成的熔岩平原。
月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坑穴星罗棋布,直径大于1000米的环形山(也称“月坑”),在月球正面就有33 000多个。这些环形山大体上都是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登月考察了解到月面布满着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从“阿波罗”11号登月以来,先后几次采集到几百千克的各种月球岩石样品,经过分析,月岩中已发现近60种矿物,其中有6种是地球上尚未发现的。在月岩和月壤中发现有地球上的全部化学元素,并发现多种有机化合物,但没有发现存在生物物质的迹象。月球的年龄,同地球一样,也是46亿年。
地月系
地球只有一个卫星,那就是月球。由于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与月球相互吸引的结果,使得月球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在宇宙中形成一个很小的天体系统——地月系。月球距离地球平均约为384400千米,它是宇宙中距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也是迄今在地球以外人类所登临的第一个星球。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运送宇航员降落到月面上,从地面发射到月面登陆,只用了四天多的时间。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日,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是27.32日;运转的方向,与公转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月相
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朔);有时像镰刀,这叫蛾眉月;有时作半圆,这叫弦月;有时呈大半圆,这叫凸月;有时如一轮明镜,银光四射,这叫满月(望)。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球同地球一样,自己不发光,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迎着太阳的半个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球是暗的。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就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月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球上夜晚的自然照明,主要靠月亮。
2.远在古代,人们就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编订历法。
我国农历月份的安排,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标准的。农历规定朔为初一,这样,望就在十五日或十六日。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就是按农历的月日计算安排的。
3.由于地球表面各处所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不同,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了明显的潮汐现象。
4.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已知月球表面有多种宝贵矿藏;重力较小;没有大气层,利用太阳能的条件较好。如何利用月球的特殊环境,开发月球的资源,以及如何利用月球作“码头”,使人类更好地研究宇宙,这将是月地关系的新篇章。?
问题和练习:
1.夜晚连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记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在农历的日期。
2.月球表面的自然条件,为什么使生物无法生存?
3.月球跟我们人类有些什么关系?
地球的伙伴——月球
【学习内容】
月球、月相、日食与月食、月球与潮汐
【学习目标】
1.月球物理性质,表面特征。
2.月相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3.潮汐相关内容。
【学习重难点】
1.月球物理性质,表面特征。
2.月相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3.潮汐相关内容。
【学习过程】
一、月球概况
1.月球的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所以 小,不足以吸引 。
2.由于没有 ,因此月球上白天也是漆黑一片。
3.由于基本没有 , 无法在月球上传播,万籁俱寂。
4.由于缺少大气和水的调节与保护,月球表面的 大。
5.月球表面起伏不平,从地球上看,明亮的是 ,阴暗的是 。
6.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 ,形成原因有
。
7.月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 ,称为恒星月。在地球上始终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的原因是 。
8.在月球上是否可以看到地球的东升西落?为什么?
。
二、月相
1.月相实际是指 ,月相的成因是
。
2.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 月,时间为 天。
月相 每月出现日期(农历) 月出
(时间) 月落
(时间) 形状及亮面朝向 日月食 潮汐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月球夜间出现时间和方位及亮面朝向可用口诀 进行记忆
3.以下诗词所表现的月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海上生明月,天涯同此时——————————————————(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4.将下列有关的事实用线连接起来
传统节日 农历 月相
春节 八月十五 新月
端午节 正月初一 接近上弦月
重阳节 五月初五 上弦月
中秋节 九月初九 满月
三、日月食
1.日月食发生必要条件 。
2.日食发生时, 在中间,农历日期必为 ,月相必为 。
3.月食发生时, 在中间,农历日期必为 ,月相必为 。
4.日食时,先被挡住的是太阳的 (东侧/西侧);月食时,先被挡住的是月球的
(东侧/西侧)。在地球上, (东侧/西侧)的人会先看到日食。(提示:在宇宙中,东西方向可由地球、月球自转及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来决定。)
5.比较日食示意图与月食示意图,思考,对于同一个地方观察到日食的机会大还是观察到月食的机会大,为什么?
四、潮汐
1.潮汐是指海水在 作用下产生的,潮汐的大小决定于 。
2.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引潮力的 倍,原因是 。
3.地球表面同一点点的海水一天中有 次涨潮和 次落潮,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是 。一个月中 两天是大潮, 两天是小潮。
4.潮汐的利弊影响整理。
地球的伙伴——月球
【学习内容】
月球、月相、日食与月食、月球与潮汐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月球与地球在自然环境方面的主要差异及其成因;能理解月球的同步自转和公转;能分辨不同的月相,并说出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其相应的农历日期;能结合农历对月相进行简单的观察。
2.激发对月球的探究欲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精神;获得战胜困难、赢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学习重点】
月相。
【学习难点】
月相变化。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一、月球
(一)月球的概况
1.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引力小,无大气和液态水,只有两极有固态水。月球表面上大气压力较小。由于月球表面上没有大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大,太阳光笔直照射,无法传播声音,易受陨石撞击而留下环形山。
2.月球地貌
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最大的环形山是贝利环形山。
(二)月球的运动特征
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绕地球公,公转的周期为27.32日,称为恒星月。
恒星日指月球在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要的时间,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以恒星为参照点,月球中心由西向东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叫做恒星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即为月球公转的周期。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和方向是一致的,均为自西向东。所以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二、月相
(一)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相
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即为月相。
2.月相成因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在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月球朝向地球并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视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定。它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变化规律
(1)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着阳光,我们看不到它,这是新月,俗称朔。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
(2)月球转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照到阳光,且被照的部分越来越多。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成直角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能看到半边月亮,这是上弦月,它发生在农历初七、八。
(3)当月球转到太阳相对的另一边,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且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全部被太阳照亮,我们能看到整个月半球,这叫满月,俗称望。满月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月球继续转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到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少,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又成直角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又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又能看到半边月亮, 这叫下弦月。它发生在农历二十二、三。
(5)下弦月以后,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到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少,最后一点都照不到,回到新月。月相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名称 出现时间(农历) 夜晚的形状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 潮汐
新月(朔) 初一、不可见 不可见 三者在同一直线,月球居中。 大潮
上弦月 初七、初八。上半夜 半圆,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小潮
满月 十五、十六。通宵可见 一轮明月,东升西落 三者在同一直线,地球居中。 大潮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 半圆,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小潮
2.月相及其变化
农历上半月傍晚所见的月亮 农历下半月黎明所见的月亮
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上西西:上弦月在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出现在西方天空,西半个月球发亮;
下下东东:下弦月在下半夜至次日白天可见,出现在东方天空,东半个月球发亮。
3.朔望月
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平均时间为29.53日。
(三)对月相的利用
1.利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时
阴历或农历月,即以月相变化为基础,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相隔7日,星期由此演变而来。
2.利用月相可辩别方向
根据月相的空间位置可以判断方向: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月亮。
三、日食和月食
(一)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
(1)日食的形成原理
A.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到地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挡住,从而产生日食现象。
B.日食的种类
当月球挡住全部的太阳光时,就发生日全食;当月球挡住部分太阳光时,就发生日偏食;当月球挡住太阳光的中间部分而四周还露出一圈日光时,就发生日环食。
(2)月食的形成原理
A.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B.月食的种类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内时,就会出现月全食。
2.日食和月食的差异
(1)原理不同。日食是太阳光被遮住而看不到形成的;月食是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没有光照射而看不到形成的。
(2)日、地、月的位置不同。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食之间。
(3)发生的时间不同。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六。
(4)开始的部位不同。日食总是从太阳西部边缘开始,到东部边缘结束;月食总是从东部边缘开始,到西部边缘结束。
(5)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日食持续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月食持续的时间较长,有时可长达一个多小时。
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新月,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满月。
日食和月食不是每月都发生,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
四、月球与潮汐
(一)潮汐现象
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称为潮汐。白天出现的海水升降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升降称为汐。
(二)潮汐产生的原因
潮汐是地球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潮汐的大小决定于引潮力。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球的引潮力造成的。但是太阳的引潮力能增强或减弱月球的引潮力。
(三)潮汐规律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的海水在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下发生2次涨潮和2次落潮。
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25分。
在朔月或望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海面涨落的潮差最大,称为大潮。
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时,月地连线和日地连线相垂直,太阳的引潮力消弱月球的引潮力,海面漲落的潮差最小,称为小潮。
大潮:初一(朔)、十五(望)
小潮:初七、初八(上弦月)、廿二、廿三(下弦月)
(四)潮汐的影响
1.有利:提供动力资源,利用潮汐发电;方便农业生产(捕鱼晒盐;滩涂水产养殖等);航船涨潮进港,发展港口。
2.不利:加剧海岸侵蚀;顶托河水入海;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
【知识运用】
1.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 )
A.晨线上 B.昏线上 C.晨昏线 D.不可能在晨昏线上
2.1999年12月22日夜,月光比平常满月时亮得多,是69年来最亮的一次,分析下列条件中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
A.月球运行到近地点 B.适逢满月
C.地球在近日点附近 D.地球表面气温低,气压高
3.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5.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 )
A.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C.月球背面朝向地球时,其月相为新月,故只见一面
D.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6.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
B.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西
C.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现
D.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
7.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相是月球面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 B.农历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
C.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大约为7天 D.从朔到望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
【达标检测】
(2014年高考)2013年12月14日晚21时11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面成功着陆。
1.嫦娥三号在月面着陆当日,北半球可以看到如右图所示的月相,该日的农历日期大约是十月的( )
A.初七 B.十二
C.十五 D.二十二
2.当嫦娥三号平稳登月时,着陆区正处于月球一天当中的( )
A.凌晨 B.正午
C.黄昏 D.子夜
(2011年高考)“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月球资源,探索太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准将变为现实。
3.月球的表面形态给人类深刻印象。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的能量 B.地球的引力 C.陨石的撞击 D.太阳风侵袭
4.若科学家在未来的月球表面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其利用的月球表面特殊条件是( )
①弱重力 ②超高温 ③低辐射 ④高真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
A.质量差异 B.形态差异 C.自转差异 D.公转差异
(2010年高考)潮起潮落反映了日、月、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
6.随着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变化,依次出现的潮汐现象是( )
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 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
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 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
7.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稻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 滩涂养殖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④
(2010年高考)读日、月、地运行关系示意圈,回答问题。
图中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以每天约1°的速度在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A运行至B时,月球正好自M1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
8.根据天文观察,月球每24小时在其公转轨道上运行约13.2°。这样,月球完成绕地球一周的周期大约是 天。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了 度。
9.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这是因为 。
10.地球运行到图中B位置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如果在清晨观察天空。从时间先后比较,该月相的出现比太阳升起的时刻要 。
11.当地球先后运行到A与C两个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都是 ,这段时间间隔被称为 月。
12.月球从M2位置运行到M3位置约需2天多,据图说明原因。
(09年高考)2009年7月22日上午上海将能观察到一次壮观的日全食。读图回答问题。
2009年7月22日月球本影扫过范围示意图
13.日全食发生的条件是:
14.7月22日,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形区有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盆地,这里大城市众多、人口密集,是我国普及天文科学知识的重要机遇。在上海、成都、武汉三城市中,最先看到食甚现象的城市是________。同日上午在月球本影扫过地带的邻近地区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则是________。
15.日食发生时,是观察太阳外部结构的有利时机,在太阳黑子、太阳风、日珥等天文现象中,最有利于观察的是________现象。
16.对上海地区而言,观察日全食和月全食的机会哪一个多?为什么?
地球的伙伴——月球
【学习内容】
月球、月相、日食与月食、月球与潮汐
【学习目标】
1.月球物理性质,表面特征。
2.月相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3.潮汐相关内容。
【学习重难点】
1.月球物理性质,表面特征。
2.月相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3.潮汐相关内容。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月球概况:
1)由于月球的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只有地球的_____分之一,不足以吸引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月球上万籁俱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在月球上白天能看到星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球表面特征:月球表面起伏不平,月岩裸露,月壤________。__________密布是月球
表面最突出的特征,其成因可能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也可能是由________形成的。
3)月球的运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_________日,称为恒星月。
【思考3】为什么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无气无水静无声,温差大黑天空,环形山半面同。
2.月相:
1)月相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相出现的时间
月相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农历日期
月出时间 清晨
月落时间 傍晚
3)从新月到满月,再到下一个新月叫做一个_______月,平均时间为________日。
3.日食与月食:日月地一线,月球位于日地之间,出现日食。________(农历日期)日食;__________(农历日期)月食;先有_____(填日/月)食,后有______(填日/月)食。
4.大、小潮出现的时间:_________为大潮(日月地一线),_______见海滩(小潮)。
潮汐对人类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2005年10月3日世界部分地区可看到日食现象,这一天出现的月相是( )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新月 D.满月
2.许多学者呼吁要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以下传统节日中,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成
一线且地球位于太阳、月球之间的是(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元宵节
3.我国传统佳节春节第一夜的月相是( )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 D.新月
4.“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月”是 ( )
A.黄昏时位于南方天空的月亮 B.海洋中出现大潮时的月亮
C.农历月初的月亮 D.明亮部分的圆弧朝东凸出的月亮
5.元宵节晴朗的夜晚,地球上人们可以看到( )
A.一个黑暗的月球 B.明亮圆满的月盘
C.西部亮的半个月面 D.东部亮的半个月面
6.黄浦江连续两次涨潮的时间间隔为=( )
A.29.53日 B.27.32日 C.24小时50分 D.12小时25分
二、综合分析题
(一)读下面某报报道回答:
1.中国探月工程目标实现后,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观测到的地理事象是( )
A.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B.大量环形山 C.蔚蓝色的天空 D.电闪雷鸣
2.月球是人类探测宇宙和星际航行的第一站。按天体类型划分,月球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3.地球上见到月相变你的主要原因是日、月、地三者( )
A.大小不同 B.发光亮度不同 C.相对位置不同 D.平均密度不同
4.报刊所示日期这一天晚上出现的月相是( )
A.新月 B.满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二)农历己丑年十一月初七是北半球冬至日,读下图回答:
1.这一天,月球运行至图中A.B.C.D四处中的_____处附近,当天的月相是______,我国东部沿海将出现____(大或小)潮。
2.一周后,月球将运行至图中字母______处附近,当月天气晴朗,未出现月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在同一平面上。
3.朝向地球的月面始终不变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自转的周期和_____________周期相同。
(三)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对地球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读下图回答:
(1)月球公转的四个位置中,地球上出现大潮时的位置其字母代号是____和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农历日期分别约是
_______和_________。
(2)当月球位于位置②时,出现的月相是______;当出现东面半个月面亮的月相时,月球位置的数码代号是________。
(3)潮汐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列举人类利用潮汐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日食和月食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图中月球公转的四个位置中可能出现月食现象的数码代号是________;可能出现日食现象的数码代号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