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0 乘法 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沪教版 (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0 乘法 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沪教版 (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15 12:12:59

文档简介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P
5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意义,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有余数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分一分,知道分不完的含义,理解余数的实际。
2、根据分一分的情况,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及所表示的意义。
3、在比较中,得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验证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学具】
圆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形成对比,引入新知
1、探究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仔细观察,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1)把(
)个●平均分给(
)人,

8个
(2)把(
)个●平均分给(
3
)人,
每人分到几个

9个
(3)把(
)个●平均分给(
3
)个人,
每人分到几个

12个
(左边讲给右边听)
(4)把(
)个●平均分给(
4
)个人,
每人分到几个

12个
(右边讲给左边听)
为什么都用除法计算?看来大家平均分除法都学得很好。这个数学问题怎么提?
(5)把(
)个●平均分给(
3
)个人,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14个
碰到困难了?什么困难?你们怎么想的,分的对不对啊?学生板演分一分
为什么不分了?为什么不够分了?这2个●怎么会剩下的?
(看书P59)
3×4
板书14-12=2
这个数学问题该怎样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板书)算式怎么列?
14÷4=3……2
余数
读作:14除以4等于3余2
3,2各表示什么?
2、学习新知
发现问题。
拿出一些●平均分给小组每个成员,要求有余数。提一个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交流算式,说分得结果。
15÷4=3……3
这2个3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余数都是几?为什么余数总是1、2、3,为什么没有余4个的情况发生?小胖遇到了问题
辨析:16÷4=3……4
16÷4=4
3×4
板书16-12=4
学生动手分一分
结论:当余数与除数相等的时候,还可以再分一次,也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正好分完的情况。
余5个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
余数与除数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2、作业单——基础练习:圈一圈,想一想,填一填,体会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学生自评)
结论:余数<除数
三、巩固应用,体会感悟新知
(一)判断题: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2、25÷4=5……5
…………………………(

3、24÷5=4……4
…………………………(

4、妈妈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3块,还剩5块。……(

(二)填空题:
作业单——综合练习:
(1)老师用任意数量的小棒去搭尽可能多的独立
,如果产生余数,余数最大是(
)。
(2)老师用任意数量的小棒去搭尽可能多的独立
,如果产生余数,余数最大是(
)。
(三)想一想:(小组合作)
作业单——拓展练习:

)÷6=7……□
思考:你能写出所有算式吗?小组合作完成
四、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了解余数的什么秘密?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14÷4=3……2
11÷4=2……3
余数
13÷4=3……1
读作:14除以4等于3余2
15÷4=3……3
余数<除数
17÷4=4……1
3×4
18÷4=4……2
14-12=2
19÷4=4……3
PAGE
3有余数的除法
(一)
教学目标:
在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的过程中,对等量划分行为的主动探究,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
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的由来和名称。
3、了解余数的意义,知道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并会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件)小胖邀请小伙伴一块儿学习新本领,小胖妈妈可欢迎了,买了草莓招待小伙伴们,12颗草莓,4个人平均分,每人分到几颗?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每个数表示什么?
二、
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感知余数
师:草莓太可口了,小胖妈妈又端上来一盘。
(1)请你帮忙分一分,每人应分到几颗草莓?
课件演示:草莓有14颗,平均分给4人,每人能分到多少颗?
第一次,每人分到1颗,还剩10颗。
第二次,每人分到2颗,还剩6颗。
第三次,每人分到3颗,还剩2颗。
提问:分完了吗?能再分吗?为什么会剩下2颗草莓?
一共有14颗草莓,分掉了12颗,还剩2颗。
(出示课件)
师:草莓的总数—已分的草莓=剩下的草莓
学习余数
师出示课件:
14颗草莓杯4人平均分,每人得到3颗,还余下2颗。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接着汇报,师板书完整的算式。
师:余数在横式中怎样表示呢?边说边演示,去掉余字,用六个小圆点表示。
师:我们知道,在除法算式中,不同位置上的数都有自己的名称,14\4\3\2分别叫做什么呢?(14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2是余数).谁来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4÷4=3……2?其中14、4、3、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边说边填写单位名称)
 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像这样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我们称为“有余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观察有余数的除法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3、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小组活动:分一分,填一填。
师:刚才,我们自己研究认识了余数这个新朋友,还想对余数有更多了解,和它成为好朋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物品(7把直尺、13张积分卡、14块橡皮)
。请大家拿到后数数共几个,然后平均分给自己小组的成员,分完后,每个小组根据表格说说自己小组分的情况。(师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分工合作)
读一读要求
问:
请小组长说一说每项任务会选择谁来完成比较合适呢?
看哪些小组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2)汇报交流
小组内分物品,然后汇报。师电脑演示,填写表格。追问:余下的数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能否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呢?(板书)小结:总数—已分的.=余数
(3)探究关系
请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除数都是4,都是有余数的除法)
师: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小秘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编写儿歌。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余数<除数(板书)
三、
综合运用,巩固新知
猜数游戏。
(1)(
)÷


=
2……4
余数是(
),除数最小是(
)。
(2)(
)÷6
=
3……(

除数是(
),余数最大是(
),
★这时被除数是(
)。
得出: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
四、
总结评价,完善新知
师: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师生小结、完成评价表。
附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除数大
余数小
 
7
÷
4
=
1
……
3
   
 
9
÷
4
=
2
……
1
14
÷
4=
3
……
2  
14
÷
4
=
3
……
2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余数<除数
除数大,余数小,
余数要比除数小。

除数+余数,
就是等于被除数。
教学反思:
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和多元化评价是本节课设计的亮点。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要借助教具和学具,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在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时,可能正好分完,也可能会出现剩余。在此基础上,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学好。
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抓住两点:一是余数的确定。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使他们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分学习用品的活动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习需求。把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由此强调余数是指,在平均分配时,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余的数,为后续说明“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知识点埋下伏笔。二是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根据商和余数的不同含义,确定各自的单位名称。引导学生通过说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从而正确找到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突出交流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时的情况,让学生述说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原因,深化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由他们各自表示的含义决定。
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比如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时,收集学生的语言,编写属于他们自己的儿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小组合作数一数,分一分,填一填,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评价活动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册
做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乘法口诀的试商、比较、调商、定商的过程,
感悟用乘法口诀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态度和价值观]:
3、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及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乘法口诀的试商、比较、调商、定商的过程,
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用乘法口诀求商。
12÷6=(

40÷5=(

21÷3=(

24÷8=(

师逐一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手势表示或抢答
24÷8=(
)一题说说算理:因为8×3=24所以24÷8=3。
2、看图计算。
17÷5=
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交流核对。
师问: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3、出示:
25÷8=(

问:这题该怎么做?
揭示课题:做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
1、例题:25÷8=?
自由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全班交流:摆小棒、画圆圈……
出示小兔欢欢:有余数的除法也能用乘法口诀来做吗?
小组商议:用几的乘法口诀?哪一句?
师问:为什么哪一句都对不上?怎么办?
媒体演示:
熊猫乐乐:除数是8,用8的乘法口诀来试商。
小胖想到: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小巧:四八三十二,积是32已超过被除数25,不行!
小丁丁:三八二十四,积24小于被除数25,商是3,余数是1,
余数小于除数,行!
师问:为什么不用二八十六呢?积十六也小于被除数25?
学生讨论、交流(若商是2,余数就是9,余数大于除数,不行!)
板书算式:25÷8=3……1
说说计算过程:指名或同桌互说
2、试一试:21÷5=?
独立尝试或同桌合作
交流计算过程
错误分析
小结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
如果口诀中的积超过被除数,商应该调小;
如果口诀中的积比被除数小,还应该算出余数,并将余数跟除数比,
若余数小于除数就能定下商,否则应再试商,即将商调大。
三、巩固
1、练一练
独立完成数学书/57习题
(2)交流核对
2、找朋友
(1)出示算式与答案
(2)小组合作——找朋友
(3)展示结果——核对
3、错在哪里?
31÷8=4……1
29÷4=6……5
独立观察思考
交流纠错
拓展
填入适当的数。
÷6=7……2
÷9=4……6
÷7=5……4
÷2=8……1
÷10=3……4
÷5=8……4
问:怎么做?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交流想法——怎样快又好?
独立完成其余习题
交流核对
编一个符合算式36÷7的应用题并解答。
独立或找伙伴合作
交流编的题。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