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0 乘法 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沪教版 (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0 乘法 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沪教版 (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15 12:22:56

文档简介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59、60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会读有余数除法的算式;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生活中处处存在“有余数的除法”,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会读有余数除法的算式;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难点是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分拆为乘与加”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会读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3、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生活中处处存在“有余数的除法”,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会读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
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3、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出示:有12
块蛋糕,每盒装4块蛋糕,可以装几盒?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
问:为什么?(因为求12里面有几个4)
问:数量关系式怎么说?(总块数÷每盒的块数=盒数)
问:算式怎么列?12
÷
4
=
3(盒)
板书算式
问:12、4、3在这道题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我们已经学过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
(策略说明: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的事物,通过分蛋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复习“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为学习新知作铺垫,达到知识的正迁移。)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有13
块蛋糕,每盒装4块蛋糕,可以装几盒,还剩几块蛋糕?
(1)学生操作:圈一圈,看看结果怎么样?
(2)学习单反馈:说说你的结果。(一共有13块蛋糕,每4块一份,有3份,还余1块蛋糕。
也就是13里面有(3)个(4
),还余(1
)。再请两位学生说说。
问:剩下一块蛋糕为什么不算一份呢?(生:因为一份要四块,它不满,所以不能算一份。)谁再来说一说。
(3)媒体验证。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要求13里面最多有几个4)
(4)板书算式:13
÷
4=3(盒)

1(块)
(5)口答:可以装3盒,还剩1块蛋糕。(生齐读)
(6)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问:13、4、3、1在这道题目中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13表示一共有13块蛋糕,4表示一盒装4块蛋糕,3表示可以装3盒,1表示还余下一块。)
2、出示:有14
块蛋糕,每盒装4块蛋糕,可以装几盒,还剩几块蛋糕?
(1)先圈一圈,再说一说结果。
(2)板书算式:14
÷
4=3(盒)

2(块)
3、出示:有15
块蛋糕,每盒装4块蛋糕,可以装几盒,还剩几块蛋糕?
(1)先圈一圈,再说一说结果。
(2)板书算式:15
÷
4=3(盒)

3(块)
3、认识各部分名称:
(1)认识余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那么剩下的不满一份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余数”。
4、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5、写作:在数学中用……表示。
修改板书13
÷
4=3(盒)……
1(块)
6、认识各部分名称:板书: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7、读作:十三除以四等于三余一。全班齐读,指名读。在读算式的时候不能添字、漏字
(策略说明:通过学生在学习单上圈一圈蛋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由学生发现不能正好分完,从而理解余数的意义,最后再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感受新知。另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并验证有余数的除法,做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次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将抽象的算式和具体的分法相结合,使学生自然能感受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为接下来探究余数一定比除数下做了铺垫)
(
二)
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把等分蛋糕的结果都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了,你们真棒!
(1)从刚才的这些算式中你能找一找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呢?观察板书、同桌讨论。
12
÷
4=3(盒)
13
÷
4=3(盒)……1(块)
14
÷
4=3(盒)……2(块)
15
÷
4=3(盒)……3(块)
板书:1<4
2<4
3<4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问:要是被除数变成16,余数怎么样?会不会出现4呢?不会。16
÷
4=4,16里面正好有4个4.
问: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4?(因为满了4就又多了一份,商就大1,余数就没有了)
当除数是4的时候,余数可能是1、2、3,余数最大只能是(3)。
师:余数为什么非要比除数小呢?他们两个一样大行不行?余数比除数大行不行?
(策略说明:根据之前的三道题目13
÷
4=3(盒)……1(块),14
÷
4=3(盒)……2(块)
,15
÷
4=3(盒)……3(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数学演绎推理说明:要有三个以上具体事例才能推出一个数学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提高:
1、独立练习,做书上第60页第3题:圈一圈,想一想。
现看看第一题,再同桌说一说每个数表示什么?
2、看图写算式:9
÷
2=4(个)……1(个)
9
÷
4=2(盘)……1(个)
3、请你当小法官,说说小胖和小巧的结果对不对?
小胖:16
÷
5=2……6
小巧:16
÷
5=3……1
小巧对,小胖错,为什么错?因为6里面还有1个5,所以16里面最多有3个5,还余1。
出示图验证。
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4、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7=▲……(
)余数可能是1、2、3、4、5、6,最小是1,最大是6。
(策略说明:巩固练习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变式题,第三层次是提高题,围绕教研组的校级课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系列化的实践与研究”。)
四、课堂总结:小朋友,今天你们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机动)
1、今年的11月1日是星期日,问:今年的12月1日是星期几?(11月份有30天)
30
÷
7=4(个)……2(天)
答:今年的12月1日是星期二。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2
÷
4
=
3(盒)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13
÷
4
=
3(盒)……1(块)
1
<
4
14
÷
4
=
3(盒)……2(块)
2
<
4
15
÷
4
=
3(盒)……3(块)
3
<
4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新知。
二、设计流程
1、复习旧知:
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之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可以用除法计算。所以我通过复习有12
块蛋糕,每盒装4块蛋糕,可以装几盒?“
用除法计算”
来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达到知识的正迁移。此外
,通过分蛋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分为“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将复习题中的12块蛋糕,改成13块、14块、15块。通过学生在学习单上圈一圈蛋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由学生发现不能正好分完,从而理解余数的意义,最后再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感受新知。并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并验证有余数的除法,做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部分是探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学生通过进行实践操作,将抽象的算式和具体的分法相结合,使学生自然能感受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根据之前的三道题目13
÷
4=3(盒)……1(块),14
÷
4=3(盒)……2(块),15
÷
4=3(盒)……3(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数学演绎推理说明:要有三个以上具体事例才能推出一个数学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变式题,第三层次是发散题,围绕教研组的校级课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系列化的实践与研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得到发展。
三、预期目标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1、预期目标:学生通过圈一圈,体验分蛋糕的过程,理解余数的意思,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余数,在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过程,所需时间较多,所以练习设计相应比较少。
PAGE
1课

有余数的除法


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过程与方法:感悟用乘法口诀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余数比除数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及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发现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导入
课前口算:用乘法口诀求商。12÷6=(

40÷5=(

45÷5=(
)21÷3=(

24÷8=(

49÷7=(
)72÷8=(

36÷6=(

54÷9=(
)一、引入:1、有27根小棒,搭出独立的
,可以搭几个?(交流想法,列式计算)27÷3=9(个)答:可以搭9个。(媒体演示)
课前口算改成括号里最大填几,为有余数除法找商做了铺垫。引入设计除法应用题,既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巩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
新授教学(包含针对性练习)
二、探究:1、有17根小棒,搭出独立的
,可以搭()个,还剩(
)根。a、生摆学具,填写小练习纸
b、交流结果(媒体演示)有17根小棒,搭出独立的
,可以搭(5)个,还剩(2)根。师:可以用算式表示吗?板书:17÷3=5(个)……2(根)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这里的2表示什么?(在除法算式中,“2”这个数也有个名称,我们叫它“余数”)板书:被除数???
除数???

余数读作:17除以3等于5余2(齐读)师:用……表示不能再搭的,剩下的、余下的。C、媒体演示:小胖分的结果有17根小棒,搭出独立的
,可以搭(4)个,还剩(5)根。小组讨论:小胖搭的结果为什么和我们不一样?(余数要比除数小)2、有17根小棒,搭出独立的
,可以搭()个,还剩(
)根。a、生摆学具,填写小练习纸
b、交流结果(媒体演示)c、交流:为什么题1、题2的余数不同。有共同点吗?(余数都比除数小)3、把17根小棒平均分给组里的每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根?还剩几根?a、组长指挥分,b、填写小练习c、交流(实物投影)d、媒体总结17÷4=4(根)……1(根)17÷5=3(根)……2(根)17÷6=2(根)……5(根)师:为什么每个小朋友分到的根数不同,余数也不同?生交流。4、小结:比较今天的除法算式和以前除法算式,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生:他们都有余数)没错,他们都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探究过程设计分糖果,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在课堂中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保证组织学生通过操作、小练习、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我始终以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引在知识点,导在关键处,并小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地得到了实现,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加以类比、分析、小结。模仿练习改变以往的惯例,在设计包含除法的同时,加以适时的拓展,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深入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关系
综合性练习
三、巩固练习:1、书P60/3圈一圈,想一想独立完成,并交流判断:
(1)29÷4=
6
……
5
说说理由。(用图来演示)
余数要比除数小。余数大,说明还可以再分。
正确的答案:29÷4=
7
……
1
(2)18÷3=5
……
3
理由。(用图来演示)
正确的答案:18÷3=
6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材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先从基本题圈一圈想一想——找错——拓展,同中有异。同时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模式,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与其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数学训练,起到巩固新知、灵活思维的作用。
拓展型练习
(1)19÷5=3(盘)……4(个)(2)19÷3=5(个)……4(个)
讨论:两个算式正确吗?符合图意吗?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小练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12÷6=(

40÷5=(

45÷5=(

21÷3=(

24÷8=(

49÷7=(

72÷8=(

36÷6=(

54÷9=(

2、有27根小棒,搭出独立的
,可以搭几个?
算式:
答:可以摆(
)个。
3、有17根小棒,搭出独立的
,可以搭(
)个,还剩(
)根。
算式:
4、有17根小棒,搭出独立的
,可以搭(
)个,还剩(
)根。
算式:
5、把17根小棒平均分给组里的每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根?还剩几根?
算式: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余数的含义。
2、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会读会写。
3、知道除数与余数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体平均分,等量划分的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情感与价值:
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使学生从小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具体操作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请课代表给每组分五角星
10张五角星纸,分给5个组长,每组的张数同样多,怎么分?
(演示)问:课代表你是怎么分的?
?
结果是多少?怎样列式?10÷5=2(板书)
?
你们还有其他分发吗?
?
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草莓
小胖妈妈拿出了一些草莓让大家吃。你能帮小胖分一分吗?(小组交流)
先小组讨论分法
在多媒体演示
?
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分的过程。剩下的草莓为什么不分了?
(剩下的草莓不够分了)
每人分到了3颗草莓,分给了4人,一共分了几颗草莓,还
剩几颗草莓?(演示表格)
你们看一共有的草莓就等于共分掉的草莓颗数加上余下的
草莓颗数。
3、小结:像分草莓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我们
把多出来,又不够再分的部分称为“余数”
今天我们就要研究有
关余数的问题。(板书
余数)
二.探究活动
1、分草莓这题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分的结果?
14÷4=3(颗)……2(颗)
根据前面分的,每人分导几颗(书写3颗)还剩2课,在
除法算式中怎样写呢?我们在3颗后面先写六个小圆点,表示还于下,然后再把余下的数字写在小圆点的后面。这题余多少?(书写2颗)表示余下2课。
师:我们把这样的除法称为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2、写法,读法
?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怎样写呢?看书。看一看余数在算式中怎样表示?
?
据学生回答板书。14÷4=3(颗)……2(颗)
?
14
4
3
2分别表示什么?
?
出示算式:依次介绍各部分名称
?
学会读算式
3、动手分一分
小组分:
每组7粒糖,平分给组内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粒,还余几粒?
每人先写算式,然后小组内交流。
?
用一个算式表示分的结果
说说一共几个,分了几个,还余几个?
汇报:根据学生板书。
7÷5=1(粒)……2(粒)
7÷4=1(粒)……3(粒)
4、拼图形(每个人分一分。)
?
用10根小棒拼搭成若干个独立的小三角形,能拼搭几个,还余几根?
?
自己拼
找小伙伴说一说算式。
?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0÷3=3(个)……1(根)
5、出示
p56
2在卡纸上圈并写算式。
6、小组合作,学生圈
,并写算式
26÷4=6(袋)……2(个)
?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7÷5=1(粒)……2(粒)
7÷4=1(粒)……3(粒)
10÷3=3(个)……1(根)
26÷4=6(袋)……2(个)
余数和除数之间比较比较发现什么秘密?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除数要比余数大

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
小兔欢欢有些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
余数大,除数小可以吗?
不可以、
余数大说明还能再分
余数和除数一样大可以吗?
不可以、
余数和除数一样正好还能分到一个
三.练习
1.圈一圈
填一填(书)p56
2.
判断
12÷5=1……7
11÷4=2……3
18÷3=5
……3
1.
小组讨论。集体用手势表示。
拓展
猜一猜房子里可以住哪些余数宝宝?

)÷5=(
)……(

房子里除数宝宝是谁?最小是几


)÷(
)=(
)……6
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
,还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14÷4=3(颗)……2(颗)
7÷5=1(粒)……2(粒)
7÷4=1(粒)……3(粒)
10÷3=3(个)……1(根)
26÷4=6(袋)……2(个)
余数
<
除数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九节的内容,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初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学情分析: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求余数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
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59—60。
一、教学目标:
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感悟,初步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操作感悟,初步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方片、操作纸、糖果、纸盘、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
12÷6=
3×4=
20÷5=
6×3=
48÷6=
4×7=
14÷2=
21=10×(
)+(

15÷3=
21=10×(
)+(

师:小火车
生:开呀开起来。
(统计、反馈口算情况)
二、创设情境
1、师:今天小巧和小亚来看吴老师,大家看看吴老师准备了什么好吃的水果呢?
生:草莓。
师:有几个?(14个)
师:怎么分最公平?什么是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个人分得一样多。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电脑是怎么分的,说一说操作结果?(多媒体展示平均分过程)。
生:每人分得7个,没有剩余。
师:那你能帮老师列算式?
生:14÷2=7(个)
师:14,2,7分别表示什么?
生1:14表示14个草莓,2表示平均分给2个人,7表示每人分得7个。
2、师:刚分好时,恰巧小丁丁和小胖也来看吴老师了,现在一共有4个小朋友,得重新分了。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吴老师分一分,看看每人得到几颗?还有剩余吗?请小朋友用方块替代草莓,动手操作。分好的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们操作的结果。(开始)
学生尝试,老师巡视,自愿汇报
师:谁愿意和老师分享你的操作结果?
生1:每人分到3个,还余2个。
师:×××,你的呢?大家都一样的吗?
师:余下的2个还够分吗?为什么不够分?
生:不够分。因为余2个,但要分给4个人,所以不够分。
师:这是用文字语言表达的。够不够分可不可以通过数学比较来说明?
生:因为2<4,所以不够分。
师: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余2个。那余下的2个草莓怎么办?在算式里又要怎么表示它?它叫做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本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三、学习新知
1、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P59,看看熊猫先生是怎么表示的,找到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
生:14÷4=3……2
师:拿着直尺对准除号中的减号,在3的后面依次点上6个原点,再写上余数。
师:14,4,3,2,分别表示什么?
生:14表示14个草莓,4表示平均分给4人,3表示每人分到3个,2表示还余2个。
师:哪个小朋友能用平均分来描述14÷4=3……2?
生1(师引导表达):把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还余2个。
师:全班完整的说一遍。
2、揭示课题
师:14÷4=3……2,哪个是我们的新朋友?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P59,看看数学家们给它取了什么名字,找到的小朋友请举手告诉老师。
生:2,它叫余数。
师:14÷4=3……2有了新朋友“余数”后,新算式怎么读呢?前半部分和以前的读法一样,只需要加上“余2”,就是新算式的读法。谁敢尝试一下?
生1:读作:14除以4等于3余2。
生2、生3个别读,全班齐读。
3、师:这些草莓太好吃了,一下子就被吃完了,老师又从冰箱里拿出9个橙子。但吃之前吴老师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如果4个橙子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有剩余吗?你们能帮帮他们吗?请同学们数出9个方片替代橙子分一分。(开始)
学生类似操作,老师巡视,自愿汇报
生:装了2袋,还余1个。
师:余下的1个还够装袋吗?为什么不够装袋?
生:不够装袋。因为余1个,但要4个装一袋,所以不够装袋。
师:这是用文字语言表达的。够不够分可不可以通过数学比较来说明?
生:因为1<4,所以不够装袋。
师:除法算式呢?
生(师引导):9÷4=2(
)……1(

师:一起读一遍9除以4等于2余1。
师: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的结果后面要带上单位。这时2后面的单位是?1后面的单位是?
生:2后面的单位是“袋”,1后面的单位是“个”。
师: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要写几个单位?这个算式的单位是一样的吗?
生:2个单位,不一样。
师:注意单位是否一样,要看数表示的具体含义。2表示2袋,1表示余1个。
4、探究关系
14
÷
4
=
3……
2
2
<
4
不够分
9
÷
4
=
2……
1
1
<
4
不够装袋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师:新朋友2叫什么在什么位置,4又叫什么?
生:2叫余数,4叫除数
师:1叫什么,4又叫什么?
生:1叫余数,4叫除数
师:2
<
4,1
<
4,你们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小秘密了吗?
生:余数小于除数。
师:余数可以大于或等于除数吗?
生(师引导):如果分给4给人还余5个可不可以?还可以继续分,所以除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齐读:余数小于除数。
5、师:除了动手操作可以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老师今天还想和大家学习一种新方法——“圈一圈”。
1、17÷5=
师:(
)个圈为1份,为什么5个圈为1份呢?
生(师引导):5个圈为1份,因为是除以5.
师:有(
)份,余(
)个。
生:有3份,余2个。
师:除法算式呢?
生:17÷5=3……2
师:余数是(
5
),除数是(
2
),余数小于除数。请同学快速完成学习单上的第一大题——“圈一圈”。
(统计、反馈圈一圈情况)
四、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就根据刚刚学习的新本领来解决问题,比一比谁掌握的最好!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白雪公主、巫婆
师:可恶的巫婆骗白雪公主吃下了施了魔咒的苹果。而这些咒语是巫婆翻看了古老的数学书找到的,看看咒语是什么?~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算式,只要找到真正的咒语就可以使白雪公主醒来。但小矮人们正发愁哪些是真正的咒语呢?你们能帮帮小矮人寻找真正的咒语吗?请同学们迅速完成学习单第二题~寻找真正的咒语。
1、寻找真正的咒语,真的打√,假的打×。
(1)22÷7=2……8


(2)32÷4=7……4


(3)12÷7=1……5


(4)14÷2=7……0


师:第一个咒语是真的还假的?你们的手势是?××,你来说它为什么是假的?
(余数<除数)
师:第四个咒语也是真的,只是它比较特殊,余数是0,我们一般省略不写。
师:同学们,真厉害!帮小矮人们找到了真正的咒语,正当小矮人们准备解救白雪公主时,可恶的巫婆重新翻看了古老的数学书,用魔法棒施加强了新的咒语,这次需要小矮人们补充完以下的咒语,才可以使白雪公主醒过来。
师:现在让老师带领大家来补充咒语。
2、补充咒语,将括号补充完整。
÷5=6……
,余数可以是(
),余数最大是(
)。
÷
=7……3,余数是(
),除数可以是(
),除数最小是(
)。
3、学生表演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矮人们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咒语,成功地将白雪公主救醒。获救的白雪公主准备了34颗糖果,想答谢7个小矮人。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糖果)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到讲台前帮白雪公主分糖果?
师:如果只分给6个小矮人呢?如果只分给5个,4个,3个呢?(灵活处理)
师:每个小矮人分的(
)颗糖果,剩余(
)颗。
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来玩这个游戏,比如分一分桔子。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哪些新本领?
师: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引导会读新算式了吗,会写了新算式吗,学会简单地求余数的方法~动手操作&圈一圈了吗?)
师:老师觉得大家这节课表现的非常棒,下课后奖励每个小朋友一颗糖果!
板书设计(PPT):
有余数的除法(白粉笔)
14
÷
2
=
7
14
÷
4
=
3……2
不够分:余2个,平均分给4人
2<4
9
÷
4
=
2(袋)……1(个)
不够装:余1个,4个装一袋
1<4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余数<除数(红粉笔)
读作:14除以4等于3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