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用):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上海用):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上海)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5 10: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踏上月球的第一人,并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不足以吸引大气和水
月球的大小:
一、月球概况
体积是地球的1/49
质量是地球的1/81
引力小
体积小
质量小
声音不能传播
温差大
天空漆黑
星星格外明亮
没有生命现象
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特征:
月球几乎
没有大气
无风雨雷电等
自然现象
明亮的地方是高原和山脉,又称为“月陆”。
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上明亮的地方和阴暗的地方分别是什么呢?
阴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又称为“月海”。

成因:
 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密布。
月球表面的形态
火山爆发形成。
陨星撞击形成;
月球正面
月球背面
那为什么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半球(正面)?
【探究活动一】为什么地球上的人永远
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月球运动状况
正面
背面
正面和背面
1、假设月球只自转不公转
2、假设月球只公转不自转
3、假设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方向一致
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均为27.32日;
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



二、月相
——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探究活动二】月相变化及其成因。
位置
月相
名称
画出月相所见形状
日地月位置关系
农历时间
月相变
化成因
1
新月
2
上弦月
3
满月
4
下弦月
日地月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一个朔望月,平均周期29.53日。
日地月大致成一直线,且月球居中。
初一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初七
初八
日地月大致成一直线,且地球居中。
十五
十六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二十二
二十三
月相变
化周期
在下列月相图上判断月相:
【练一练】
1
2
3
4
新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满月
图1
太 阳 光
在下列月相图上判断月相:
【练一练】
3
2
1
4
新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满月
图2
在下列月相图上判断月相:
【练一练】
2
3
4
1
新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满月
图3
在下列月相图上判断月相:
【练一练】
上弦月
图4
始终看到月球正面
地球的伙伴——月球
月表环境特征
自转、公转周期相同、方向一致
月球概况
月球运动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主要月相
月相变化
环形山密布
昼夜温差大
白天天空漆黑
无天气现象
没有生命
寂静无声
月相变化周期
朔望月
月相变化原因
日地月相对位置变化
课堂小结
地球的伙伴——月球
月表环境特征
月球概况
月 球 运 动
主要月相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周期
月相变化原因
练习巩固
新课引入
月相观测
月相
月出时间
月落时间
夜晚见月情形(形状、位置、可见时间)
同太阳出没比较
新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满月
黎明
黄昏
整晚不见
同升同落
正午
子夜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南天空,
亮面朝西。
迟升后落
黄昏
黎明
圆月,东升西落,整晚可见
子夜
正午
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南天空,
亮面朝东
此升彼落
早升先落
(上上西西)
(下下东东)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请判断下列诗句描述的是何种月相?
(满月)
(下弦月)
(上弦月)
1
2
3
4
太 阳 光 线
新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满月
在下列月相图上判断月相:
【练一练】
1
2
3
4
新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满月
在下列月相图上判断月相:
【练一练】

西
黄昏

西
黎明
根据下列两幅图中的月相,判断哪幅图是农历的上半月?哪幅图是农历的下半月?
月面朝西——上半月
月面朝东——下半月
1.观察下列各图中的月相,表示日落前后的一幅图是( )
A. B. C. D.

东 南 西
东 南 西
东 南 西
东 南 西
B
◆练一练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请判断下列诗句描述的是何种月相?
(满月)
(下弦月)
(上弦月)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蛾眉月)
月相
月出时间
月落时间
夜晚见月情形(形状、位置、可见时间)
同太阳出没比较
新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满月
黎明
黄昏
整晚不见
同升同落
正午
子夜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南天空,
亮面朝西。
迟升后落
黄昏
黎明
圆月,东升西落,整晚可见
子夜
正午
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南天空,
亮面朝东
此升彼落
早升先落
(上上西西)
(下下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