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球 的 运 动
有没有同学注意过每天太阳升起的方向,这是为什么呢?
4.1.1地球自转
1.1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地轴
地球自转的方向
0?
读图练习
请给下方图中的经线标注上经度。
N
S
0?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地轴
自西向东
1恒星日
类比朔望月与恒星月。回答哪一个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都是15?/h
线速度: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极点为0
思考:
夸父追日时
他奔跑的方向是什么?
想追得轻松点的话,他最好在高纬度追还是在低纬度?
毛泽东同志写的诗《送瘟神》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写得极有气魄。而这“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否能实现呢?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地球的公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轨道:
地轴
自西向东
1恒星日
15?/h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4.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地方时区时
地转偏向力
2.1 昼夜交替
地球上为什么有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
2.1 昼夜交替
晨昏线把地球平分为昼夜两个半球
傍晚18:00
早晨6:00
午夜
0:00
正午
12:00
(一)地方时
地球的自转
地方时
以当地正午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12点,每个地方的正对太阳的时间都是不同的。
经度每差____度,时间相差1小时
经度每差1度,时间相隔____分钟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时间____
2.2 时差:时差的计算
假如已知 90?E 地方时为12:00,则:
91?E 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89?E 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90?W 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思考
这种地方时对当今社会的交通和通信有何影响?
15°W
15°E
172.5 °W
172.5 °E
时区的划分
本初子午线
0°
西经 W
东经 E
日界线
180°
7.5 °E
7.5 °W
15°
中时区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西一区
东一区
西时区
东时区
9月30日20点
172.5 °W
172.5 °E
日界线
180°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区时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中央经线
区时与地方时
为了使用上的方便,目前我国各地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
时区的计算
欲求某经度所在的时区
如:151?E、98?W
经度 ÷ 15
余数>7.5,商+1 即为所在时区
余数<7.5,商 即为所在时区
2.2 区时的计算
欲求任意两时区的时区差
如:东3 区 和 西5 区
东加西减
2.2 时差:时差的计算
计算结果 ≧24 怎么办?
计算结果 <0 怎么办?
国际日期变更线
从西经度跨国际日期变更经进入东经度
日期加一天
从东经度跨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经度
日期减一天
180°
东
西
减一天
加一天
太
阳
光
90?W
12:00
90?E
0:00
120?E
2:00
N
计算练习
计算练习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8月8日20时在北京举行。全球观众可以在电视上实时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表演。
设某人在纽约(西5区),他应该在几点打开电视机?
若他在莫斯科(东3区)呢?
计算练习
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11年8月1日10时从甲港(72?E,20?N)出发,经过48小时后,到达乙港(55?E,30?N)
到达乙港时,甲港的地方时为_________?
乙港的地方时为_________?
(3)地转偏向力
2.3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无偏转
具体判断时,要顺着物体运动方向偏转
图例
原运动方向
偏转的方向
2.3 地转偏向力
下图中的沙洲表示位于南半球的河口三角洲,该三角洲最终将与河流的哪个岸相连?
北岸
南岸
沙洲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四季更替和五带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66?34’
23?26’
3.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地平面
直射点
如何确定直射点的位置?
3.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3.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3.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冬至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2.2 四季更替和五带
光线
光线
两个包含同样多能量的光束,照射在不同倾角的地面上
哪个的照射面积大?
哪个的单位面积获得的能量多?
A
B
2.2 四季更替和五带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南北两半球哪个获得的能量多?
哪个半球温度高?
2.2 四季更替和五带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
南北两半球哪个获得的能量多?
哪个温度高?
2.2 四季更替和五带
引起地球四季变化的
真正原因
不是近日点和远日点,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才是造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南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是不均匀的。由此造成南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和差异,是冬夏季温度变化的基础。
2.2 四季更替和五带
寒带,有极昼极夜
温带,无极昼极夜,也无直射
热带,有太阳直射
2.2 四季更替和五带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2.2 四季更替和五带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的自然环境
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为0?,这时在地球上
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3)假设黄赤交角变为15?,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
X
S
E
M
E’
S’
Y
T’
F’
N
F
T
O
2.3 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
夏至
春分或秋分
冬至
2.3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
3·21
昼夜_____
昼夜_____
秋分
9·23
夏至
6·22
昼最__
夜最__
冬至
12·22
昼__夜__
昼__夜__
昼__夜__
昼__夜__
昼渐___
夜渐___
夜渐__
昼渐__
随季节变化……
2.3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随纬度变化……
0?
0?
0?
夏半年
春秋分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
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最大,极昼范围也达最大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南半球反之。
冬至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最大,极夜范围也达最大
2.3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昼弧角度/15
夜长=夜弧角度/15
2.3 昼夜长短的变化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日出时刻=夜长/2
=12-昼长/2
日落时刻=24 - 夜长/2
=12 +昼长/2
2.3 昼夜长短的变化
计算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
同一天,x?N的昼长=x?S的夜长
A
B
C
D
E
F
G
H
2.3 昼夜长短的变化
8.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双选题,下2题同)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只有一次最大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10.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乙地位于东西
半球分界线,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地方时是
A.4:40 B.8:40 C.16:40 D.20:40
昼长(小时)
24
12
0
12
24
夜长(小时)
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
甲
乙
丙
丁
2.3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7~8题。
7.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 B. 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 66.5?S、66?S、0?、40?N
8.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 ④各地的夜均长于昼 B.b月内①~ ④各地的昼均长于夜
C. 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年变幅大
D. ③与④之间某纬度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0
a
b
2
4
6
8
10
12
14
16
①
②
③
④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
阳高度
正午太
阳高度
正午太
阳高度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平面
太阳高度
正午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由直射纬度向两侧递减
2.3 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
夏至
春分或秋分
冬至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0?
0?
90?N
90?S
60?
30?
0?
正午太
阳高度
60?N
30?N
30?S
60?S
春分、秋分
夏至
冬至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0?
60?
30?
0?
正午太
阳高度
夏至
冬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北极点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 纬度差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求2011年9月23日和2011年12月22日东山中学(24?18’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欲在学生宿舍楼顶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最佳夹角是多少度?
集 热 板
?
H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