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用)第一册:专题7 地貌—— 地貌与经济建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上海用)第一册:专题7 地貌—— 地貌与经济建设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上海)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18 13: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63320012255500地貌
教学内容
地貌与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海拔高度、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地表起伏等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
1.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图或对老师提供的一系列资料和图文的分析,获得海拔高度、地质条件、地表起伏、地貌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思维能力,表达概述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地质、地貌的不同对工程的选址、造价、使用效益等方面会产生巨大影响,
2.意识到利用科技正确勘探地貌,综合考虑,进行多方论证在工程正式实施之前是非常必要的,从而可以为国家节约资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到工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联系。
3.从几大工程的成功建设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从而树立今后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而努力学习的思想。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能读出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正确辨认出山峰、盆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以及陡坡和缓坡;
引入新课:
阅读下面四幅图,说说地貌会对经济建设的哪些方面出生影响?
0000
0000
0000
0000
一、地貌与农业生产
你知道农业包括哪些部门吗?
你认为地貌的哪些方面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1.海拔高度
地势较低的湿润地区,适合发展哪一种农业?

(1)地势较低的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
找一找:我国有哪些地区属于地势较低的湿润地区?
0000
东北平原
0000
华北平原
0000
长江中下游平原
0000
四川盆地
地势较低的干旱地区,适合发展哪一种农业?
(2)地势较低的干旱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0000
新疆牧场
0000
澳大利亚牧场
海拔高的山地地区适合发展哪一种农业?
(3)海拔高的山地地区适合发展林业
阅读“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图,说出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海拔高的高原地区适合发展哪一种农业?
(4)海拔高的高原地区适合发展高原畜牧业和高寒作物
381008699500
青藏高原畜牧业
-2298705080000
青藏高原特有的农作物——青稞
2.地表的起伏状况和地形的坡度、坡向
坡度在3°—7°采取等高种植,超过7°就需要修筑梯田,超过25°的山地则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坡向造成太阳辐射和水分条件的差异。
3.地貌的物质组成
流水地貌:对农业生产有利。如:长江三角洲
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不利。如:云贵高原
黄土地貌:既有利也不利。如:黄土高原
二、地貌与工程建设
1.海拔高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1)海拔较高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工程建设
-793752857500
青藏铁路
-3333753810000
修建青藏铁路面临的难题有哪些?
高寒缺氧: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
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高原是巨川大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中心,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
多年冻土:冻土在冻结状态下体积膨胀,到夏季则冻土融化体积缩小。在这两种现象的反复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会出现破裂或者塌陷。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其多年冻土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2)海拔较低的临水地区,施工中容易发生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等问题
2003年7月1日凌晨,建设中的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突发塌陷(隧道透水涌砂)事故。经过奋力抢险,险情得到妥善控制,但穿越黄浦江的浦东南路站—南浦大桥站部分区间隧道严重受损。
2.地质基础影响工程的选址和施工建设
0000
阅读课本专栏“三峡大坝选址”,说明地貌对工程建设还有什么影响?
3.地表起伏影响工程造价、施工难度和使用效益
4.海岸地貌与港口建设关系密切
海积地貌有利于港口建设,海蚀地貌适宜建深水港。
-787408699500
洋山深水港
-2235208763000
三、地貌与城市发展
1.地貌影响城市的布局
0000
0000
地貌制约着城市的拓展方向和城市的空间布局
(1)河谷、山谷中的城市只能线性延伸
(2)高原、平原上的城市可向四周呈放射状或棋盘状扩展
(3)山地、丘陵地区的城市则呈立体发展态势
0000
0000
四、地貌与旅游
你最想到下面哪一个地方旅游?
-2762254127500
黄山
-2857508890000
天涯海角
-24765010477500
桂林
-3333753810000
魔鬼城
-2095507620000

虎跳峡
-2667009525000
黄土高原
地貌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和旅游等人类活动有重要的影响,那么人类活动是否会影响地貌呢?试举例说明。
有利的影响:挖掘河道、兴修水利、修筑梯田、填造人工岛、绿化沙漠等。
不利的影响:围湖造田加剧了洪涝灾害,过度开垦加剧了土壤的侵蚀,无序采矿破坏了耕地和自然景观等。
地貌影响着人类活动,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料1:过度开垦加剧了土壤的侵蚀。地球上的森林在历史上曾覆盖了地球面积的2/3,达到76亿公顷;到1862年,森林面积减少到55亿公顷。进入二十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来,森林毁坏的速度进一步加快,1963年减少到38亿公顷,1975年减少到26亿公顷。据统计,世界森林面积的减少,在1980年时为每年1100万公顷,到1990年达到每年1700万公顷,近年达到每年2000万公顷,这就是说全世界每分钟约有近40公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照这样的速度下去,百年后地球上的森林将荡然无存。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资料2:无序采矿破坏了耕地和自然景观。据测算,一个小煤窑,窑身占地10-15亩,在开采期限内每年造成4-8 亩土地塌陷,“小煤矿挖断了我们的命根子。”在河南省汝州市小屯镇时屯村头,60多岁的老农时宝指着大片塌陷的农田,向记者诉说“小煤矿之祸”:“俺镇这几年冒出来76个小煤矿,乱采滥挖,个个都是‘吃地虎’,挖坏农田,挖塌了村庄。” “这地以前是亩产400公斤小麦的良田,被小煤矿挖塌后,亩产量不足150公斤。”
一亩大小的麦地,竟然有十来道裂缝。范锁说:“下面越挖,上面越裂,有时人走着走着,都要陷进去。地现在已不能浇水,水都顺着地缝渗跑了。”
教学后记
充分运用景观图片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辩论、讨论、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活动对人工地貌过程产生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同时逐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